天天快消息!催生无果后,人口“拉响”警报?经济学家提出新方案,父母都赞同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生人口数量956万,也是首次跌破千万大关。之前很多经济学家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人口会进入负增长时代,而在2022年不少经济学家就预测这个时间大概率会提前到2022年。现在的结果也表示经济学家的预测是很正确的,随着新生人口不断降低,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时代。遥想40年前,那时我国还在为人口过多的问题而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仅仅过了40年,我们就开始为人口减少而苦恼了。
在过去,人们的传统观念就是多子多福,很多家庭生孩子起步就是三四个,一个家庭生五六个孩子也是正常的现象,一些家庭更是生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孩子。生这么多孩子,这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敢想象的,同时也不理解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在“少生优育”已经深入人心,这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在潜意识里就没有考虑过多生孩子。另外,现在生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非常高,花销不比过去生四五个孩子少,这也是人们不愿意多生孩子的原因。
其实,早在10年前新生人口数量不断下跌的问题就引起了关注,并且在2016年国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来鼓励人们生孩子。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2016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首次止跌反弹。但是愿意生二胎的家庭就那么多,随着这些家庭生了二胎之后,我国新生人口数量都开始了断崖式下跌,到了2022年新生人口数量更是首次跌破千万大关。可以看出,仅放开生育政策是很难解决人们不愿意生育的问题,而对于人口问题,很多经济学家都表示担忧。
(相关资料图)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就在自己的《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1: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的报告中就曾指出,目前我国人口呈现五大新特征新趋势: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城市群化、阶层固化。同时,任泽平还在报告中针对我国未来的人口走势给出了3个预测:1、我国人口数量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时代;2、202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14%,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3、结婚率不断降低、离婚率不断上涨,不婚将导致大量单身人口的出现。可以看出,任泽区对人口问题表示担忧,认为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出生率降低的问题都会很严重。
二胎催生无效,人口拉响
人口警报拉响,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肯定会产生很大影响。人口是发展的根本,我国过去几十年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很大原因就是吃了人口的红利。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进入负增长时代,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我国目前有14亿人口,为了保持未来的发展,不说人口越多越好,起码人口不能减少太多,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也正是这个原因国家才在2016年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而看到二胎催生没有效果后,在2021年5月31日,高层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通过放松生育政策来鼓励人们生育,但是也可以看出仅放开生育政策似乎很难解决生育率降低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呢?在笔者看来。除了生育观念的转变之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
1、 房价太高,影响了年轻人谈恋爱、结婚和生孩子。现在结婚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房子,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他们需要在城市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谈恋爱结婚,同时房子还和孩子的教育、医疗资源和其他社会福利待遇挂钩。也就是说,房子是年轻人结婚的必需品,没有房子很难结婚。但是高房价问题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年轻一套房子基本上要百万元起步,人们买一套房子就要花光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买房后还要背负几十年的房贷。更重要的是,买了房子之后还要装修,装修的开销也非常大。最后,房子买了之后,很多人也没钱了,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去谈恋爱和结婚。
另外,就算已经结了婚的年轻人,他们也同样背负着巨额的房贷,经济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前夫妻也会推迟生孩子,甚至不生孩子。笔者身边就有很多已经结婚的年轻夫妻,他们几乎都推迟了生孩子的计划,都是计划以后生活压力小了再生孩子。可以看出,高房价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婚姻和生孩子的意愿,就算是以后生孩子,在房贷的压力下基本上也只会生一个孩子。
2、 孩子的养育成本非常高昂。除了高房价之外,高生育成本也是直接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本身人们在房贷的压力下就没有什么积蓄,而生育孩子也会产生很大的开销。现在父母都希望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这导致现在社会上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根据《2020年母婴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每个月的育儿费用分别占家庭总开支的44%、30%。
另外,在一线城市中,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开销已经超过200万,其他一二线热点城市养育一个孩子的开销也超过了100万。可以看出,一个孩子就需要那么多开销,很多家庭都负担不了,这就更不用说生二胎或者三胎了。养育成本太高,这也是大部分家庭不愿意生二胎的原因。
针对高房价问题,国家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调控楼市,最近两年房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进入2023年以来,首付比例降低和房贷利率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购房成本,这让很多人买房越来越容易。购房成本降低,节约出来的钱人们就可以用于谈恋爱、结婚和生孩子,有利于提升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新方案来了,父母们都赞同!
现如今我国人口问题十分严重,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人口学家梁建章就建议直接补助现金,梁建章的建议是生孩子直接补助100万元。当然,这100万元不是完全以现金发放的,而是通过减免税费、房贷利息和现金补助的方式来发放。买过房子的人都知道,购房成本中房贷利息占比很大,如果能够减免房贷利息,每个月的房贷金额就会减少一半,那么很多人的购房压力就会减少很多。房贷压力小了,人们的经济压力就会减少,多余的钱自然可以用于改善生活或者养育孩子。再加上税费的减免和现金的补助,人们养育孩子的压力也会降低很多。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是教育方面的建议,对生孩子的住院费用实行全部报销制度,将学前教育早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延长生育休假。马光远的这个建议受到了父母们的赞同,因为孩子教育确实是很多父母们都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的学前教育,一直困扰着很多年轻父母。
在笔者看来,住房、教育、医疗和女性就业都是影响人们生育的主要因素,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让人们生孩子没有后顾之忧,那么人们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动态:拓展重庆外资外贸朋友圈,重庆将率队出征粤港澳掘金
- 【全球新视野】港媒:值得关注的两会“经济关键词”
- 天天快消息!催生无果后,人口“拉响”警报?经济学家提出新...
- 视讯!“超额的储蓄”能否转化成消费?企业纷纷出招助力“买...
- 天天百事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齐明:“国民共进”的良好...
- 看点:中国国防预算增幅不大是个积极信号,意味着效率提高战...
- 速讯:十大任务,读懂2023中国经济发展怎么干
- 全球速讯:广东将联合阿里巴巴1688平台共同举办“粤贸全国”...
- 21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8大政策信号
- 天天日报丨GDP增长5%左右、CPI涨幅3%左右……今年发展主要预...
- 环球消息!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央企重组将是2023...
- 全球即时看!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徐洪才:GDP增长目标比较...
- 天天日报丨2022全国GDP十强县:晋江第4,义乌第10,“苏大强...
- 天天快报!两会快讯 |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加强民营企业政...
- 7个关键字带你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 十大任务读懂2023中国经济发展怎么干?
- 环球微动态丨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李锦:切实落实“两个毫不...
- 全球今日报丨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白明: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
- 每日时讯!全国人大代表袁国华:建议高位推动重大功能性平台在...
- 每日热讯!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要稳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 部长通道|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今年工业经济有望回升向好,对...
- 世界快消息!人大代表黄茂兴建议:缓解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企...
- 当前焦点!2023年,彩礼还这么多事
- 【世界新要闻】B站快过「保质期」了
- 【世界聚看点】「断亲青年」: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
- 世界新动态:2022年青海各市GDP排行榜 西宁排名第一 海西排名第二
- 天天快资讯丨政府工作报告丨我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 政府工作报告丨14亿多人口大国保持就业稳定
- 全球热文:政府工作报告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 政府工作报告丨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
- 全球观热点:新罗: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激发稳定增长动能
- 今日精选:下周关注丨2月CPI、PPI等数据将公布,这些投资机会...
- 世界速读: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科创密码是? | 对话长江
- 全球热资讯!稳房地产、促汽车消费,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带来...
- 当前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 环球观速讯丨毕马威看好中国消费和投资复苏——中国经济增长...
- 全国政协委员陆铭:中国城镇化率会达到80%以上
- 消息!城市经济20强排名变迁,北方城市慢慢疲软,南方城市步...
- 央行还会继续降准或者降息吗?后续严防经营贷进入楼市?
- 世界头条:汪小菲代工厂要IPO了
- 天天滚动:绿色打印体验店亮相!爱普生商用打印举办新品渠道发...
- 【环球聚看点】数据会说话·换个角度看吉林①丨这个“第一方...
- 全球聚焦:两会描绘发展蓝图备受期待
- 陕西出台50条措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焦点热门:广东开年第一波政策“组合拳”来了:利好新能源车、...
- 今日最新!深圳市首次开展安全应急专业高级职称评审
- 【环球聚看点】2023年中国经济大转折!物价跌回5年前?
- 经济观察:GDP首破5万亿元 福建如何稳住经济大盘?
- 两会快讯 | 全国人大代表田轩:以完善数据基础设施为核心 ...
- 环球热头条丨(体育)江苏:2021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5%
- 实时焦点:山西未来潜力巨大的城市,铜矿储量占全省94%,或将...
- 世界最新:胡锡进提倡的“夜总会经济”,真的有那么多好处吗?
- 【环球播资讯】关于申报2023年度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公示
- 世界时讯:咸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 多地公布2022人口数据,江苏、山东降幅明显,部分中小学或关停
- “最能生”的人口大省,人口开始负增长:出生人口6年间从177...
- 世界信息:人口跌的太快,教育行业何去何从,问题是不止影响教...
- 天天资讯:山东信贷开门红,成经济复苏前奏
- 今日观点!独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集体看涨中国经济
- 环球今头条!两会快讯 | 全国人大代表周桐宇:建议大力营造...
- 打造资徐州市场“徐州板块”
- 最新消息:邳州连获2个“全国百强”
- 环球微资讯!郭卫民:保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是全国政协协商...
- 快消息!茂名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全面开启 移动支付激发消费活力
-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数字经济将扮演重要角色
- 扬州首个数字人民币教育应用场景落地
- 提振经济发展信心,这些来自两会现场的声音值得一听
- 环球快看点丨斩获六个行业奖项!深铁加快“轨道+”高质量步伐
- 资讯推荐:B站凭什么降本增效?
- 天天新消息丨95后靠滑雪已经赚到几百万了
- 环球热资讯!全国首个GDP破5000亿县级市,2023年如何招商引资?
- 当前热文:外媒报道:中国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 天天简讯: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 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 【独家焦点】2022年甘肃各市GDP排行榜 兰州排名第一 庆阳市排名第二
- 当前视讯!2023年2月宿迁市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
- 问计长三角|如何“拼经济”
- 环球微动态丨瑞信:中国经济增长将超越多数主要经济体
- 天天快资讯丨业绩股价双双暴涨,名创优品还能狂飙多久?
- 全球今日讯!李佳琦流水一样的助播里,终于捧出一位“爽文大...
- 华润润曜1.13亿拿下立方药业控制权,立方制药退出第三方产品...
- ChatGPT再出“王炸”,客服都要下岗了
- 新“夜”态新增长 记者探访成都夜间消费市场新亮点
- 天天快消息!权威部门话开局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保持稳...
- 全球播报:大中小企业PMI均高于临界点,制造业全面恢复
- 广西与海南首次实现电力互济 单日最高送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
- 信息:数读高质量新政——全力拼经济!广东发布第一波政策组合拳
- 20-40岁共4.2亿,人口红利和35岁年龄限制仍将持续
- 物价稳定经济好转,专家遭到网友冷嘲热讽,质疑专家成为共识
- 焦点日报:如何更好恢复民营企业家信心?郭卫民这样回应
- (权威部门话开局)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助力经济平稳健...
- 城市24小时 | “最能生”的省份,开始负增长了
- 全球今热点:高子程代表:聚焦平台经济领域突出问题,明规则...
- 即时:两会快讯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副总...
- 热点在线丨高子程代表为民企建言:修改放贷标准,平等保护公...
- “捷停车”携手多家企业,在深圳成立国内首个停车生态平台
- 人社部展望 2023 年:就业形势将持续回暖
-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贺丹:“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发钱鼓励...
- 南财快评:精准有力实施货币政策,为经济复苏和预期修复提供基础
- 每日消息!央行释放最新信号: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
- 2023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经济形势、民营经济等话...
今日要闻
- 环球动态:拓展重庆外资外贸朋友圈,重庆将率队出征粤港澳掘金
- 【全球新视野】港媒:值得关注的两会“经济关键词”
- 天天快消息!催生无果后,人口“拉响”警报?经济学家提出新方案,父母都赞同
- 视讯!“超额的储蓄”能否转化成消费?企业纷纷出招助力“买买买”
- 天天百事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齐明:“国民共进”的良好生态将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看点:中国国防预算增幅不大是个积极信号,意味着效率提高战略稳定
- 速讯:十大任务,读懂2023中国经济发展怎么干
- 21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8大政策信号
- 天天日报丨GDP增长5%左右、CPI涨幅3%左右……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这些!
- 环球消息!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央企重组将是2023年国资央企改革“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