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道:疫后的财力
核心观点:
1. 固本培元。新年伊始各地都表达了积极的稳增长热情。疫后财政发力,确是诸多微观主体的期待。然而现实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疫三年后,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面临挑战,未来财力将如何接续?这直接关乎政策刺激的强度,以及经济复苏的高度。
2. 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政策退坡是疫后各国普遍现象,也是内生经济动能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从我国来看,三年来受到疫情、地产等多重拖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显著抬升。历史上,前期的资产负债表受损都将滞后地掣肘下一年财政支出的力度。
【资料图】
3. 财政收入端来看,疫后经济正常化将促进税收收入的增加,但难“报复性”增长。地产政策调整有助于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窄,但短期对财政仍是负贡献。央行上缴利润及调转资金等难再高增,或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拖累”。整体财政收入增速有小幅回落可能。
4. 展望新年,“以收定支”的财政现实,加之相对审慎的预算赤字安排,或预示着未来财政支出强度是有限的。各地已公布的年度经济增速目标似也隐含了该结论。扩内需可能还是更多地依靠微观主体的内生性改善,外需羸弱下疫后经济复苏或是较为温和的过程。
正文:
新年伊始,各地都表达了积极的稳增长热情。疫后财政发力,确是微观主体的期待。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疫三年后,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面临挑战,未来财力将如何接续?这直接关乎政策刺激的强度,以及经济复苏的高度。
一、疫后的财力如何?
国际经验来看,财政政策退坡是疫后各国普遍现象。一方面,消费、投资等内生性经济动能的修复削弱了政策发力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过长时间的高赤字率也不是各国所愿意维系的。
图1. 疫后财政退坡?
三年来受到疫情、地产等多重拖累,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显著抬升并创新高。历史上,前期的资产负债表受损都将滞后地掣肘下一年财政支出的力度。近期中央强调“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或也预示财政支出的强度。
图2. 前期受损,后期支出受掣肘
注:资产负债率=政府债余额/累计的新增净资产,其中新增净资产为剔除基建支出后的财政收支总量差额。
二、财力如何接续?
财政收入端来看,疫后经济正常化有助于财政正常化,但今年财政收入增速仍有回落可能:
一般预算方面,随着疫后经济复苏、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退出,以及7500亿缓缴税费或逐渐补缴,税收收入将成为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
政府性基金方面,“保交楼”任务将延后房企拿地,国企购地等虚增土地出让收入行为受到抑制。今年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窄但仍会有小幅拖累。
调入资金方面,去年央行等上缴的大规模利润主要源于历史的暂停上缴,难以持续。且去年所拥有的过往万亿专项债结余资金也不再有,“拖累”财政收入。
加总预计,广义财政收入整体增速今年或小幅回落1-2个百分点至2%左右。
图3. 财政收入,从何而来?
“以收定支”的财政现实下,假设今年狭义赤字率目标升至3.0%左右、专项债规模增至3.7-3.8万亿,最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或为2.5%左右,较去年略有回落0.6个百分点。各地已公布的年度经济增速目标似也隐含了该结论。当然,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或继续提供增量支持。
图4. 财政力度,将有多大?
三、基本结论
一是固本培元。疫后政策发力确是微观主体的期待,但国际经验看,财政政策退坡是疫后各国的普遍现象。三年来受到疫情、地产等多重拖累,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显著抬升。历史上,前期的资产负债表受损都将滞后地掣肘下一年财政支出的力度。
二是财政收入端来看,疫后经济正常化将促进税收收入的增加,但难“报复性”增长。地产政策调整有助于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窄,但短期对财政仍是负贡献。央行上缴利润及调转资金等难再高增,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拖累”。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存在小幅回落可能。
三是展望新年,“以收定支”的财政现实,加之相对审慎的预算赤字安排,或预示着未来财政支出强度是有限的。各地已公布的年度经济增速目标似也隐含了该结论。扩内需可能还是更多依靠微观主体的内生性改善,外需羸弱下的疫后经济复苏或是较为温和的过程。
【作者】
伍戈:博士,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远见杯”经济预测冠军。
曹海巍、俞涛、高童:长江证券研究员。
齐卓媛、黎苇、刘宏彦:实习研究员。
【近期研究】
1.,2023年1月17日
2.,2023年1月8日
3.,2022年12月25日
4.,2022年12月15日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报道:疫后的财力
- 每日精选:鹏城开花了,我们开学了
- 环球观点:全省第一!2023年深圳网上年货节销售额超千亿元
- 【天天速看料】科技平台驱动金融壹账通促银行数字化转型
- 当前简讯:香港2月8日起恢复跨境学生面授课堂
- 武汉发力内需和科创 2023年GDP冲刺2万亿
- 天天热资讯!上海地方国资超27万亿,今年力争主要经营指标增...
- 全球快播:2023悄然生变,做好1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
- 乘联会:1月乘用车零售同比降41%
- 天天资讯:这类消费仍是投诉重点领域!2022年度深圳市消费投...
- 当前头条:蔚来总裁秦力洪: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增速将继续提高
- 世界讯息: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官方回应
-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学习安全知识
- 每日焦点!【统计快讯】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中文官方网...
- 最新投资版图:四省超万亿,钱都投向哪?
- 澳门大学:预计澳门今年经济增长最乐观可达44%
- 数字人民币红包撒不停!这次试水跨境消费,有哪些亮点?
- 世界播报:旅游业迎来春天!深圳旅行社出境游产品“爆卖”
- 全球关注:打赢民营企业脱困之战!关键要谨防“三角债”困局...
- 哪些岗位会因你丢掉饭碗?ChatGPT这么回答
- 全球热文:截至2023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
- 全球视讯!陈彦斌等:2022年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2023...
- 每日快播:安徽16市2022年GDP排名公布!宿州排名。。。
- 中国经济正走出疫情阴霾,但仍有这些隐忧
- 每日看点!千万人口大城,扩容到23个!
- 世界讯息:2022年房山区乡镇街道财政收入
- 每日短讯:美团一季度拟招1万人,覆盖2200个岗位
- 录取通知纷至沓来,新春伊始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学校频传喜报
- 每日信息:开学季已至,警惕诺如病毒校园传播!广东疾控发布...
- 沪指深成指收涨:逾3300只个股收涨,机器人概念股强势
- 世界看热讯:春节消费回暖拉动经济复苏 超五成小微企业有融...
- 天天通讯!广东: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
- 江苏县域经济开年“焕新” 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潮涌
- 网贷还款困难怎么补救?网贷还不上会被起诉吗?
- 赵伟:重大项目是经济“开门红”重要抓手之一
- 停息挂账要怎么跟银行说?停息挂账什么时候办最好?
-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支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落地
- 【奋进江苏起春潮】江苏召开省属企业负责人大会:全力以赴提...
- 信用卡逾期15天会被催收吗?信用卡哪些情况下会被起诉?
- 信用卡催款给家人打电话合法吗?怎么跟银行协商停息挂账?
- 2月7日光大银行外汇牌价查询 今日外币汇率是多少?
- 房贷断供1次会怎么样?房贷断供后怎么办理延期还款?
- 【快播报】2月7日渤海银行外汇牌价一览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多少?
- 环球新资讯:在抖音5小时卖了4000万,这条千亿赛道成下一个商...
- 网贷逾期几次会被起诉?网贷逾期可以办信用卡吗?
- 逾期后怎么做信用卡能恢复正常?信用卡逾期3万会怎么样?
- 网贷欠钱怎么知道被起诉?欠网贷5千没还后果严重吗?
- 天域半导体获12亿元融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信用卡欠多少钱会被判刑?信用卡逾期会被谁催讨?
- 每日快播:2023年2月7日恒丰银行外汇牌价 恒丰银行人民币汇...
- 信用卡迟还1天算逾期吗?信用卡逾期3次会被起诉吗?
- 世界实时:2月7日平安银行外汇牌价表 平安银行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 焦点热文:玻璃胶怎么清洗?玻璃胶的清洗方法有哪些?
- 落户口需要什么手续?落户口的流程是怎样的?
- 热消息:西红柿种植方法是什么
- 如何打领带?领带有几种打法?
- 速读:广发银行外汇牌价2023年2月7日 广发美金汇率是多少?
- 安利牙膏如何真假鉴别?真假鉴别的方法有哪些?
- 每日快看:如何鉴别地沟油?鉴别地沟油的方法有哪些?
- 全球焦点!曹操墓是怎么发现的?曹操墓在哪里发现的?
- 每日消息!ab血型的性格特点有哪些?ab血型女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 今日讯!菩萨鱼怎么养殖?菩萨鱼的养殖方法?
- 焦点速看:怎么给微信头像加个国旗
- 修改器怎么使用
- 焦点热文:如何关闭软驱
- 动态:手机怎么赚钱?用手机赚钱的方式有哪些?
- 全球头条:富贵竹怎么养殖?富贵竹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 当前观察:戒指应该怎么戴?戒指的戴法有哪些?
- 热点评!结婚证怎么办理?结婚证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 昂达v820w怎么刷机
- 热消息:汽车除味方法有哪些
- 十分蹊跷:我们真的复苏了吗?
- 微资讯!银杏树怎么换头嫁接?银杏树嫁接方法是怎样的?
- 当前速看:美国慌了!中国突然收到重大喜讯,全球目光紧盯东...
- 当前快讯:发力数字产业化!苏州产业创新集群迈上融合之路
- 每日视讯:数观区势丨北京海淀:晋级“万亿俱乐部”
- 湖南下发文件助力夜经济,专家:吸引外地人也要吸引本地人
- 【全球新视野】《中国水产预制菜研究报告2023》发布:水产靠...
- 每日观点:2023,特斯拉、比亚迪*之争
- 全球热门:互联网股价三个月暴涨80%,我们看到了什么?
- 世界看热讯:曝奔驰史诗级调整:19款车将停产,旅行车是削砍重点
- 科大讯飞AI学习机T20 Pro首销卖爆!首日预售额对比T10发布首...
- 最新资讯:温州人均收入超过深圳,增长全国第一
- 环球讯息:用好政策红包,推动2023年经济发展“开门红”
- 四川:推动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1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不...
- 常州市的区划变动,江苏省的经济强市之一,为何有6个区县?
- 绿水青山增“颜值”创价值,福建该怎么做?
- 2022广东21个地市GDP已全部公布,惠州最快,湛江第9,揭阳现负
- 每日信息:福建福清2022年GDP突破1600亿元 比预计增加65亿元
- 全球百事通!人手不足、游客激增,日本国内酒店房价比疫情前...
- 【世界报资讯】2022年常州人均GDP突破2.6万美元
- 头条焦点: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主线逻辑
- 4亿元,一支医药母基金落地郑州
- 打响保卫战,谷歌推出Bard对抗ChatGPT
- 联合利华一纸营销禁令,传达了什么风险信号?
- 世界热讯:吉利失去的四年
- 每日视讯:19岁中国小伙确诊老年痴呆,全球纪录又被刷新了
- 微头条丨中信保诚基金:流动性改善预期边际收紧 市场可能进...
- 【环球新要闻】外媒:中国开足马力推动经济复苏
- 地方开启稳增长“锦标赛”,促消费、稳就业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