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分析|中国去年GDP增长3%:资本形成贡献率达5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GDP又跃上新的台阶。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
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去年拉动经济增长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32.8%,资本形成50.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1%。“当前国际环境仍然在复杂演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在趋缓,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也还比较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群众在就业方面困难还不少,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仍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康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2023年中国经济会整体好转。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四季度宏观经济再现下行压力。不过,在前期应对经验积累、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等支撑下,四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幅度明显低于二季度,好于市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是去年稳经济重要抓手,今年重心或转向“恢复和扩大消费”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1014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分产业看,2022年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远高于总体5.1%的增速。康义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是2022年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创新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比较好的关键作用。“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放缓,不过考虑价格变化因素,当季实际投资增速加快。其中,四季度基建投资大幅提速,制造业投资展现较高韧性,充分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全年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王青表示。分领域看,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较11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小幅回升,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则继续下滑。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2022年无疑是基建投资大年。”温彬表示,2023年随着政策稳增长重心转向“恢复和扩大消费”,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的稳增长作用或有所淡化,而资金来源对基建的增量支持预计也相对有限,特别是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对扩大基建投资心有余力不足。温彬表示,目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是为数不多的可靠资金来源,但在上年大规模投放之后,继续高增空间有限。预计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会放缓至6%左右。制造业投资上,温彬表示,12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由47.9%回升至54.0%,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企业信心有向好迹象。1-11月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幅持平于-13.4%,未继续扩大。四季度设备更新再造再贷款继续发挥支撑作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需放缓压力,共同推动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反弹。房地产投资上,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澎湃新闻表示,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面临利多因素:国房景气指数12月虽然维持下降趋势,但是降幅较前值显著缩小。同时,虽然12月房地产国内贷款累计同比、定金及预收款累计同比与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均处于深度负增长区间,但是国内贷款累计同比自2022年7月以来稳步上行,且12月较前值上行1.5个百分点。1月10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温彬表示,这代表了监管层对于防范、化解房企风险的新态度。优质房企融资将得到更强保障,房企发生债务违约事件的概率和频率将会显著降低。去年12月消费边际改善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同比下降0.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较11月收窄4.1个百分点。从结构的角度看,12月商品零售额、餐饮收入额同比增速分别较前值上行5.5、-5.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额对12月消费上行形成支撑。康义表示,2022年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另外,居民消费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问题比较突出,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及时出台了一些促消费政策,基本稳住了国内消费市场,整个市场销售12月份边际就已经在改善。王青表示,12月商品零售降幅收窄,带动社零同比读数超预期改善,除因上年基数走低外,也因本轮感染多发对除餐饮之外的其他线下消费影响相对较小,以及年底优惠政策到期刺激汽车销售同比回正。主要消费品中,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疫情相关类和汽车消费增速12月回升较为明显。其他可选消费出现分化,其中,石油及制品类下降,主要受油价下调以及出行减少影响。地产类消费中,建材类消费、家电类降幅收窄,家具类则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产企稳势头。通讯器材类回升,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恢复。温彬表示,12月消费数据受到正反两方面因素牵引。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2个百分点至5.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但从央行四季度调查来看,当期选择“更多储蓄”的占比上升3.7个百分点达到61.8%,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仍然较强。从环比看,郑后成表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录得-0.14%,较前值下行0.06个百分点;叠加考虑2021年同期同比下行了2.1个百分点,基数效应是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上行,且超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怎么走?展望2023年中国GDP增速的季度走势,王青也表示,实际增长动能将是“前低后高”。其中,一季度GDP增速或在3.5%左右,二季度之后伴随疫情影响全面退去,居民消费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并成为引领经济回升的主导力量。王青表示,2023年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政策面还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2023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房地产行业何时回暖。在全球经济减速背景下,2023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明显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可能转负。房地产投资上,郑后成表示,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上行的概率较低。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录得-24.3%,较前值下行1个百分点,突破前期震荡区间的下限,表明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尚未触底。“在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领先房地产投资增速3-6个月的背景下,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在上半年大幅上行的概率较低。”郑后成表示,12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为10.5%,创2016年5月以来新高,表明商品房库存压力较大,对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进而对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形成压力。温彬表示,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各项融资渠道的重新开闸,优质房企将重获生机,整个行业可能会迎来一波重组并购潮,行业风险有望进一步缓释。从需求端来看,涉及“四限”、首付比例、二套认定等增量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5年期LPR仍有下调空间。同时,对于存量首套高利率按揭贷款,利率也有望适度下调,以此来减轻按揭早偿压力。“随着政策效力的持续释放,房地产市场有望于上半年触底反弹,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收窄至-3%,房地产将从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重新转为稳定因素。”温彬表示。制造业投资上,温彬表示,预计2023年制造业投资仍将以回落为主。2023年面临出口可能负增长、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四季度由75.9%回落至75.8%)、减税降费力度减弱、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偏低以及企业信心有待修复等状况,这将压制制造业投资增速。展望2023年消费,郑后成表示,在疫情影响下,2023年消费增速面临低基数的利多。进入2023年1月之后,社会活力重新恢复,聚集性消费与场景式消费出现反弹。2023年中国消费增速大概率高于2022年,但大幅上行概率较低。郑后成预计,2023年核心CPI、猪肉CPI以及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大概率难以大幅上行,CPI至少在上半年维持低迷,难以在价格角度推升消费增速。另外,在国际油价持续下探的背景下,叠加2022年同期基数位于高位,预计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同比持续低迷,从结构角度对2023年消费增速形成压力。温彬表示,消费场景修复、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以及新的稳消费政策出台,将会带动消费增速企稳反弹,不过,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空间有限以及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将会限制消费反弹幅度。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全年增速约为9%左右。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Rhider NFT -- 以质量和社区为中心的数字藏品
- 快讯:分析|中国去年GDP增长3%:资本形成贡献率达50.1%
- 今日热议:聚焦普惠、消保、绿色创新,微信支付以创新服务践...
- 世界速讯:鏖战春节档,预制菜企业的喜与忧
- 今热点:平安银行发布业绩快报 2022年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
- 世界信息:阿尔卑斯没雪了,但中产们都去什刹海冰嬉了
- 【世界新视野】极兔杀进中东,一年战绩如何?
- 世界微速讯:内容资讯生意难做,互联网大厂的下一个「弃子」?
- 淡化「文具」、市值暴跌,晨光还能讲好新故事吗?
- “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复苏”
- 全球热门:2022年12月天津市CPI同比上涨1.7%,PPI同比上涨0.1%
- 全球热议: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 缩减外资准...
- 环球头条:2022年GDP增长3%,经济总量超121万亿元
- 世界观察:统计局发送年终大数据,告诉我们的十个问题
- 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我们能做什么?
- GDP突破121万亿元,100秒看中国经济韧性
- 当前快讯:(经济)2022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增长3%
- 新消息丨同比增长3%,2022年中国GDP超121万亿元;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 焦点快报!任泽平:放开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人口是未来最重要...
- 建设银行与万科集团合作设立100亿子基金
- 国家统计局: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有望继续增长
- 2022年人口减少85万,自1962年首次负增长,问题关键在于搞好经济
- 环球热门:2022全年经济数据发布,一文速览
- 天天快资讯:15秒抢光,今天上午的数字人民币餐饮消费券你抢...
- 当前聚焦:国家统计局:去年人口负增长主要由于新生人口在减少
- 热门看点:1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87个基点 100人民...
- 焦点信息:无性别服饰品牌「bosie」获1亿元B2轮融资
- 我们和4位储能专家聊了一天,收获了这5点认知
- 环球速递!国家统计局: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
- 2022年金融关键词:转折
- 世界今日讯!权威快报|2022年中国GDP达1210207亿元 同比增长3%
- 环球新动态: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85698元,比上...
- 滚动:郑后成:2023年GDP增速目标区间有四种可能
- 焦点短讯!快手与央视再牵手,上快手看2023总台春晚
- 31省份最新经济成绩单:福建晋级,安徽上位,江西领跑
- 天天视点!苏州博思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元生创投领投
- 快报: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
- 天天播报:万字长文复盘2022:那些逆势崛起的公司们
- 焦点日报:国家统计局: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
- 每日动态!去年12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呈现恢复发展态势
- 全球聚焦: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0%
- 2022中国人口负增长,新出生956万人,死亡1041万人
- 世界今日讯!这一届年轻人,沉迷「捡垃圾」
- 最资讯丨翻版华莱士,火一把就凉?
- 环球快资讯:盘点元宇宙的2022:3次洗牌,1个机会
- 焦点观察:GDP增长目标6%!600字速读2023年北滘镇政府工作报告
-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3%
- 【世界独家】节前宠物寄养需求升温 部分宠物店寄养价格上涨
- 3月8日是什么节
- 天天微头条丨什么的阳光 关于形容阳光的词语有哪些
- 【新要闻】二十一点扑克游戏的最佳策略
- 真的要被卖了?这家美国「快餐之 王」被路边摊甩在身后
- 天天新资讯:耶稣是哪国人 耶稣简介
- 开业运营7周年 亚投行“朋友圈”何以越来越大?
- 剧版《三体》热播,谁是大赢家?
- 今日热门!大加力怎么读
- 当前焦点!韩非子是怎么死的
- 天天快看点丨电视剧上阳赋大结局是什么
- 1千克等于多少斤
- 疆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疆字的含义是什么?
- 万事顺意是什么意思 万事顺意意思说明
- 天天快资讯:华尔街集体看好:不仅中国资产要涨,中国还将带...
- 全球通讯!统计局:中国2022年GDP增长3%
- 当前要闻:统计局: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
- 环球今头条!统计局:2022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 【环球时快讯】化工:疫情影响或将逐渐趋弱,看好消费边际复苏
- 世界百事通!记者观察:数字人民币缘何被纳入M0?
- 彭博社:中国多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或以上
- 烟花工厂爆单,经销商蹲守车间抢货
- 深圳成外商投资首选地:2022年1-11月实际使用外资95.52亿美元
- 讯息:上午10点继续拼手速,杭州数字人民币餐饮消费券第二波...
- 环球速读:全链条流量造假案告破!刷出来的好评不可信
- 全球新资讯:县委书记被新能源车企实名举报,到底怎么了?
- 天天热资讯!印度仿制药,专坑中国人
- 看热讯:腾讯公开反腐细节:一年辞退百余人
- 美媒:中国重新开放将提振低迷的世界经济
- 焦点!31省份CPI出炉:20地稳在“1时代”,有你家乡吗
- 原新:人口负增长来临?不能轻言人口红利消失
- 世界实时:关于2023年的一些预测共识
- 当前快播:宏观政策协调效应如何强化
- 今日热文:科研转化生产力重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 今日要闻!打基础补短板,地方扩投资快马加鞭
- 焦点热讯:湖南202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首次突破7000亿关口
- 促消费里的小心思与大智慧
- 今日热搜:31省份2023年GDP目标公布!广东锚定5%以上
- 31省份最新经济成绩单:福建晋级,安徽上位,江西领跑
- 天天热文:两会聚焦 | 商圈要“破圈”?场景要“元宇宙”?...
- 世界观焦点:金句集锦|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如何高水平循...
- 全球热推荐:城市24小时 | 止跌回升,“工业第一城”松了口气
- 焦点观察:智库报告:中国经济仍将实现中高速增长
- 环球微动态丨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
- 每日观点:31省市区2023年GDP增速目标出炉:大多集中在5%至6...
- 天天快报!两会好声音丨罗卫华:推动常宁从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
- 六图速览10大消费趋势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12个城市群一体化差异较大,“十四五”...
- 地方两会盘点:过半省份调低GDP目标 制造业、实体经济成重点
- 天天精选!深圳多区公开关键数据,透露了什么信号?
- 北京市财政局:提前三个月完成中央提出的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 央行开展7790亿元MLF操作 利率不变
- 人口负增长下,80%的大学生希望生两个孩子,未来人口走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