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互联网打工人,用阅读寻找B面生活

在晚年所写的自传中,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评价阅读的价值:“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己,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大多数人开始理解这句话,都不是在阅读时间最充裕的学生时代。因为那时候,生命中需要回答的、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还很单一,有大把更有意思的事情等着去做,有大把没有用完的青春等着挥霍。

等到走进成年人的世界,阅读的面目才愈发清晰起来。——不是为了完成一份作业,而是为了解决一些困惑、寻求内心的宁静,或者只为让生活流动起来。

春天当然也可以是读书天。世界读书日就在每年春天,4月以来,拼多多、京东、当当网等大型电商平台相继把重要位置留给图书商品,屯书,成为许多年轻人春日清单中的一项。

“阅读着实是一件小事,小到几乎可以排序在生活的末端;阅读是一件大事,它是人们在瞭望历史微光时,保持勇敢、诚实和自省的能力,是在世界多样性之中保持思想独立的底气。”这是2022年多多读书月春日书单的开篇词,几乎可以阐释阅读对于当代年轻人的价值。

多多读书月春日书单开篇词及部分书目

因为这件小事,是在常规生活之外的B面人生,建构于精神世界,主要承建者只有自己本人。

在这个春天,我们找到三位互联网人,他们中有工作多年的前产品总监,也有仍在职业迷茫期的新人。这一次,我们不聊行业、赛道、产品或者功能,只聊一聊阅读这件小事。

01、是产品总监,也是哲学爱好者

王彦祖 | 前产品总监、现斜杠中年 | 工作9年

两年前,王彦祖从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离职时,已经是公司重要业务线的产品总监。他离开的理由,在很多人眼里或许很难成立:“在我离开的时间点,是属于业务做的也好,公司口口碑也好,什么都好。但把我做的事情放大到这个世界来看的话,我其实就是在做重复的事情,我觉得我没有获得更多的长进。然后那一刻我就在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那段时间,王彦祖试了很多办法,都不能解决生活的虚无感。受一部电视剧启发,他想到了哲学。

“其实我之前对哲学是比较抗拒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会非常地不务实。”王彦祖一路的学业背景和职业生涯,几乎都跟商业和产品打交道,跟人文社科离得很远。进入职场后的阅读经验,则主要来自和同事们分享讨论商业书籍。

但这次,阅读变成他自己一个人的求索。

王彦祖看的第一部哲学入门读物是美国哲学家所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在国内,这本书被很多高校列为哲学导论课程的参考书。

他几乎立刻就推翻了过去自己对于哲学的偏见。

“光是一个导言,就让我泪流满面,”触动他的不是一个所谓的答案,而是对于问题的认知方式,“那一刻我就发现我站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概念框架,却想要去够到最高的问题,我非常容易得到的结果就是坍塌。”

王彦祖口中的概念框架,是所罗门在导言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即“概念赋予经验以形式,并使明确表达成为可能……除了规定我们经验的形式,概念还能把我们的经验组织起来。概念罕有孤立存在的情况,它们实际上总是要组成一个概念框架。”

在思考更顶端的问题之前,王彦祖发觉自己认知自我和认知世界的经验尚不足以组建稳定的概念框架。他把自我从无止境的虚无感中抽离出来,一方面继续阅读更多哲学经典,另一方面积攒更多对于自我和世界的经验。

王彦祖今年35岁,正处在互联网行业传说中即将失业的年纪。但他对职业生涯没有很强的焦虑感,焦虑主要来自意义的缺失。对哲学的学习经验,让他缓慢而持续地从这种缺失感中自愈。在迭代过若干个版本后,王彦祖目前对于价值的定义是:“价值就是面对别人的影响。”

而关于生活意义的问题,王彦祖得到的关键词是释怀。“就是说我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没有必要因为思考得不到满意的答案而着急。”

02、白天策划游戏,晚上和作家共情

Canti | 资深游戏策划 | 工作6年

和Canti见面的时候,他正忙着换工作。在游戏行业6年,从小白开始一路升级打怪,到如今成为资深游戏策划,Canti的生活几乎被游戏填满。

工作并没有磨掉Canti对游戏的热情,例如此刻他正沉迷于《最终幻想14》。最近一两年,除了打游戏、走路、跟人聊天、看动漫,Canti的兴趣清单里又增添了新的一项:阅读。

严格来说,不是增添,是重新捡回了阅读这个兴趣。从上大学起到现在的十年,阅读就像一种被遗忘的经验。

Canti的大学专业是冶金,一门极度依赖实操的学科;大部分业余时间则奉献给了游戏,一个将决定他未来职业的爱好。恢复阅读的原因,一开始有些功利。“我有一阵子突然想看点书,有些还是工作需要,我就想看点相关的东西。”

工作前几年,Canti说自己一直在做游戏策划中基层的执行向工作,没时间思考。执行,意味着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对接和推动,把已有的想法落地,而不涉及太多原创性的输出。直到最近一年,他开始在项目中承担更重要的职责,而项目本身的题材比他过往参与的游戏更加深刻复杂,他开始主动寻求养分。“我非常需要输入,然后我就疯狂地看一些东西。”

Canti开始在周末参加由朋友组织的小型读书会,成员大多来自互联网行业,因为大家工作很忙,读书会的频率大概每半月一次。他近期最爱的一本书正来自读书会同伴的推荐,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最深刻的就是他讲家和爱这两大部分。如果家庭不顺利的话,你怎么去定义家;你长大后如果有一定能力把当初不满足的东西满足之后,(怎么)再重新去看待家这个概念。”读书会中,有女性成员讨论女作家在写作中的困境与突破,而Canti共情的是个体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这些角度不同的观点撞在一起,是群体阅读带来的愉悦。

Canti说,阅读让他从更多样的角度去看待兴趣这件事,“很多游戏都来自于不是游戏的东西,来自于大千世界的现实生活,而我们只是用更现代化的方式让它更便捷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我想更多地看到大家在想什么,大家喜欢什么,在做什么的时候能感受到享受和放松。”

工作需求之外,阅读也让Canti自己感受到了放松。重新开始阅读后,他喜欢买纸质书,因为他喜欢翻页带来的感受。

“翻书的过程是很享受的,”Canti边讲边用手在桌面上比划翻页的动作,“那是一种我在阅读的感受,不像电子书,时刻有个进度条用量化的方式提醒你。没有人拿到一本纸书,会先翻到最后一页,再去算我看到多少页了。就算看了你也记不住,这种感觉就很棒。”

03、上线一个新功能,和读到一本好书

刘晓 | 产品经理 | 工作4年

Canti最近最喜欢的那本书,正是由刘晓推荐的。

从哲学系硕士毕业后,刘晓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用户产品经理。这是一家以忙和卷著称的公司,外界眼中的所谓大厂。

产品经理每天都要跟一堆数据打交道,具体的人会被拆解成报表里的dau、mau;流逝的时间会被定格成用户时长。刘晓的工作和这些数据的涨跌息息相关,访谈时间很紧张,因为她很快就要回去和研发讨论一个埋点问题,那将影响他们的数据统计口径。

这跟她在大学时代的生活大相径庭。在哲学系,几乎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共识,“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到工作中,她却不太需要关注具体的人,人的行为会转化成数字的涨跌,再出现在她面前的报表里。

很长一段时间,刘晓不太能适应这种变化。

以前读论文或者哲学材料,刘晓都会打开电脑,做大段大段的笔记。而现在大部分书都在读书软件里完成,少部分会买纸质书,但笔记已经很少做了。“读完可能简单想一想。再也没有整块的时间去阅读,所以我经常就会很碎片地去读东西。”

离开学校,对于阅读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失去阅读的共同体。“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是很自然地有一个(阅读)共同体的,因为有共同的学业。但工作其实会挤压你读书的空间和意愿,有时候也会败坏你读书的兴趣和能力。”和其他几个朋友组读书会,算是一种重建共同体的尝试。

想法之间的流动已经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影响。

在上次读书会,另一位成员张炜跟刘晓讨论起边沁的功利主义。张炜历来是边沁的拥趸,在他眼中,“总体幸福值最大化”是一条可靠的终极目标,出于对其自身可信度的维系,这个目标将制约群体内部的局部牺牲。

刘晓的反驳很简单:“那是你首先用幸福定义了人,而人不应该被这么简单地下定义。”

同为产品经理,刘晓和王彦祖看待阅读的方式刚好相反。王彦祖不断地尝试从阅读中汲取养分,更新他在现实世界的处事方式,而刘晓则试图用阅读建构一个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

访谈最后,刘晓提到毛姆的著名论述,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随即,她又觉得这个论述不完全准确,“避难所这个词,会让人觉得阅读的世界是次于现实的,是因为现实世界被否定了(才觉得阅读的世界重要)。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它们可以是一样重要的。”

和大部分互联网打工人一样,刘晓每天结束工作的时间在晚上9点以后。尽管时间紧张,她还是保持着每个月2到3本的阅读速度,那是她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维持平衡的方式。

03、尾声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思维到语言习惯,年轻人们都呈现出跳跃的那一面。

一波又一波热梗被制造传诵,在短暂的风潮过后沉积于水底,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拼音缩写成为广泛流通的社交货币,从NSDD到YYDS,人们甚至需要一个转译器来听懂社交网络中被广泛使用的话语;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也熟稔于圈子内部的黑话大全,拉通、对齐、闭环、组合拳,成为周报和PPT里常来常往的高频词语。

但那不是年轻人生活的全部。依然有很多年轻人在坚持以“一本书”为单位的阅读,为一句或优美流畅或充满哲思的中文而欢欣鼓舞。

畅销书的类目也在发生迁移,曾经由经管、成功学、亲子教育等类目霸占的畅销榜单,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人文社科类书籍的身影。根据电商平台拼多多发布的《2021年多多阅读报告》,在2021年第一、二季“多多读书月”期间,文学小说类书目最受读者欢迎,同比增长超265.6%,超过曾经最热门的经管类书籍。

越来越多读者开始自发关注女性作家的写作。刘晓提到过的《第二性》、《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等书,都曾在第二季多多读书月期间成为畅销书籍。在正在举办的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活动中,讲述伍尔夫、苏珊桑塔格、西蒙波伏娃等著名女作家故事的“女性天才”系列文学传记,也成为读书月推介的重点书籍。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刘晓和Canti正在为他们的五一读书会做准备。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节日只是一个趁着平台打折屯书的契机,而阅读是一件融入日常生活的小事。

这一次,他们要读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杨本芬的《秋园》,讲述一个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来自读书会新成员的推荐;另一本是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这是最富盛名的动物小说之一。

因为疫情影响,五一假期离开北京的旅行计划很难实现,刘晓和她的同伴们打算把读书会搬去北京的郊野,在花草树木的包围下讨论这本博物学经典。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曾经评价:“《野性的呼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狗的故事,同时也是对人类灵魂最深处那奇异而又捉摸不定的动机的探讨。”

这些用阅读寻找B面生活的年轻人,也正在探讨各自生命里那些奇异又捉摸不定的动机。

(本文中,王彦祖、Canti、刘晓、张炜均为化名。)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入社群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