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广东金融总量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总量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7月25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召开的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广东主要金融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信贷投向结构持续优化,为广东经济企稳回升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2万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10.4%。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1718亿元,增量占全国比重为10.9%。存款余额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比年初增加2.7万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汪义荣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总量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与广东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处于合理适度区间,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

企业居民信贷需求均有恢复  

今年上半年,广东本外币贷款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1718亿元,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6%,比上半年名义经济增速高4.9个百分点。

从实际数据表现来看,企业与居民的信贷需求均有所恢复。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1244亿元。住户部门新增贷款3634亿元,同比多增724亿元。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3181亿元,同比多增1048亿元;个人综合性消费贷款(不含房贷)增加818亿元,同比多增652亿元。

对此,汪义荣在会上分析介绍:“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最近几年在普惠小微政策工具支持下,对这部分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一直都比较大。此外,个人综合性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对疫后消费快速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贷结构持续改善优化  

在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充裕的同时,广东的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从行业领域投向看,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明显高于整体水平。其中,制造业、普惠小微贷款增量超过5000亿元,绿色贷款增量超过7000亿元,都大幅刷新了历史新高。

“这些信贷精准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于实体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汪义荣说道。

具体来看,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514亿元,同比多增1579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6%,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5.3%,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8%。

科技领域贷款增势良好。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2942亿元、2万亿元,同比均增长25%。

数据还显示,广东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比年初增加3067亿元,同比多增1096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增长11.9%、农村贷款增长20.9%、农户贷款增长25.6%。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在进一步下降。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广东(不含深圳)商业银行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4%,比上年同期下降0.3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省银行及支付机构累计减免支付服务手续费27.1亿元,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860万家,支付服务手续费不断降低。

汪义荣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精准有力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货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支持广东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