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全球观焦点:民营企业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023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复苏情况如何?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企业家信心怎样?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及政策环境是否有所改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奋斗在经济一线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感受往往也更真实更深刻。


(资料图片)

日前,我们就上述问题,对32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或CEO进行了访谈,以管窥民营企业当前的“急难愁盼”。调查显示,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当前经济明显复苏,但内生动力有所不足;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民企面临着近忧远虑的困扰;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民企信心仍需提振。

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前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持谨慎乐观态度。有企业家认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明显恢复,消费需求有所好转,但经济下行的滞后效应还在,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走出低谷尚需要时间。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不足,叠加很多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使得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家担心“内卷得更严重”。同时,各项成本压力加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无法保持相对合理的利润,当前最重要的是保障生存,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和创新。即使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投资也更加谨慎,实业投资和长期研发投入的增长相对有限。

不少民营企业家表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海外市场开拓、供应链稳定、国际技术合作、赴海外上市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如:有的企业出口量明显降低,国际市场范围缩小,一些出口产品订单已转移至东南亚;有些企业的美国客户担心中美冲突加剧,对选择中国供应商非常谨慎,由于担心后续有脱钩风险,有的企业还接到国外大客户将在几个月内停止订单的通知;有的企业与国外的技术合作已经暂停或终止;有不少民营企业的上游矿产资源、设备的控制系统、关键配件等主要来自国外或欧美供应商,他们担忧未来可能面临断供、“卡脖子”的风险。

民营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如果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延续,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企业的发展环境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家表示,前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信心受挫,普遍缺乏安全感,但去年底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行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政务、舆论环境有所改善,信心得到一定的提升。然而,一些深层次问题仍待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发展信心还需要进一步呵护和提振。

有民营企业家表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转变不明显、效果不显著,特别是还有很多基层政府以及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缺乏服务型政府观念,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还停留在口头上,不作为、不担当、僵化走程序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改变。

市场公平方面,市场准入、人才政策、执法公正、政策透明等方面还没有看到明显好转。融资方面,近年来,随着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一些企业的融资门槛、成本都有所降低,但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的问题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

有民营企业家表示,当前对民企的很多阻碍多体现为具体操作中的“隐形门槛”和“潜规则”,如:政府项目招标设置条件把民企挡在门外;银行贷款对民企附加条件;一些地方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部分大型国企滥用优势地位,通过超长账期、大量使用票据、苛刻验收条件等方式延迟付款,甚至恶意拖欠,中小民企收款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有些政府管理部门涉企检查过多、重复检查,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一些领域涉企行政审批还存在政策、规则、标准不透明的情况,“口袋规则”“隐形门槛”“窗口指导”等使企业无所适从。

有民营企业家认为,重振信心,需要民营经济理论的突破。正确认识资本、财富创造、企业家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才能避免在观念和政策上的反复;对民营经济的正面舆论导向要稳定持续,对社会上针对民营经济的错误观点要坚决批评。

民营企业家们普遍认为,重振信心的关键在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真正得到落实,使民营企业真正看到、感受到权利平等、竞争公平。政策制订要避免空泛重复既有的政策原则,而无具体的实质性措施;要规范涉企政策出台机制和程序,政策出台前充分征询商会、协会、企业意见,避免“朝令夕改”;要把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是否有获得感,作为衡量政策好坏的重要标准,并根据企业反馈不断改进。

发于2023.5.22总第109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管窥民营企业当前的“急难愁盼”

作者: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