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票卖21万,谁在炒演唱会门票?|焦点热闻
“明明已经按照攻略卡好时间蹲点抢票了,但还是一张都没抢到。”周杰伦演唱会抢票失败后,文淇不禁在朋友圈发出失望又懊恼的感叹。受限于疫情,近年文淇只能在线收看周杰伦的线上演唱会,好不容易盼到线下演出恢复,抢不到入场券又成了*的难题。
2023年,线下演唱会市场在历经三年沉寂后,迎来“报复性”复苏。即使明星演唱会扎堆定档,门票也较以往贵出不少,但反映在消费端,仍然一票难求。
(资料图片)
3月30日下午,张信哲“未来式2.0世界巡回演唱会”的门票在开售几分钟内就全部售空,点进任一售票平台查询,都显示标记红色的“售空”或“待补货”。
在此之前,3月21日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门票预售,7场共14万张门票在一秒钟内就被一扫而光,所有价位无一余票,#周杰伦 抢票#的话题也随之登上微博热搜。
“这么火爆的抢票景象,上次见到好像还是在三年前。”一位网友感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将至少举行200场明星演唱会,加上live音乐节更是数不胜数。
热闹归热闹,票价也随着演唱会热度一路飙高。以周杰伦演唱会为例,部分黄牛票甚至炒至万元一张,仍供不应求。有黄牛兜售“合影位”“点歌位”,单张票价高达21万。
抢购4月张信哲演唱会门票的消费者,还遇到了某平台票价“欺诈”的情况,下单支付时总计1216元的门票变成了1771元。
看来,这场红红火火的抢票大战,狂飙的不只是消费者对线下演出的狂热。
01 演唱会回归与票价暴涨
继周杰伦、李荣浩、老狼等明星之后,五月天演唱会也在回归中。从北京市文旅局4月3日签发的演出许可来看,5月26日到6月3日,不到10天时间,五月天要在鸟巢连续举办两轮演唱会。这两轮演唱会时间相隔仅3天,一共演出6场,涉及56首歌曲。
而4月开始,草莓音乐节也将陆续在各地举办,把粉丝的期待值拉到了最高。“今年北京站的演出,一些我喜欢的乐队都会来演出,五条人、达达乐队、*青年旅社都在,终于不用在家靠综艺续命了。”粉丝月月告诉价值星球。
“不是在看演唱会,就是在抢演唱会门票的路上。”这是今年众多明星粉丝和音乐爱好者的生活写照。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充斥着与演唱会有关的讨论,既有看完演出的人发帖感叹“爷的青春回来了”,也有还没去的人正在四处求票。这些现象都表明:演出行业真的“热”起来了。
据大麦网显示,周杰伦演唱会门票在预售前的关注度就已处于高热状态,超360万人次标记了“想看”。2月27日下午,太原站、呼伦贝尔站、海口站的门票相继开售,数十万粉丝同时在线抢票,系统一度因为拥挤而在付款界面崩溃,显示“同一时间下单人数过多”。
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林俊杰、薛之谦、张杰等明星的演唱会购票过程中。今年作为线下演出放开管控后的*年,几乎每位明星演唱会都能收获门票“光速售罄”的效果。放在前几年,这还算是明星高人气的象征,而在今年,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演出门票的价格也随着售票速度飞速上涨。去年8月,一条名为#门票50块的演唱会#的词条冲上热搜,阅读量高达2亿。起因是一位博主晒出了韩国颁奖礼门票的价格,仅售9900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1元),嘉宾几乎都是韩国一二线明星、偶像团体,这样的票价在国内几乎不可能存在。
反观国内演出市场,音乐节几乎都是大拼盘,演出嘉宾的水准参差不一,价格却堪称“刺客”。比如,去年在成都举行的音乐节,票价*999元,是韩国的20倍,更不用提明星演唱会票价的强烈对比。面对这种情况,有部分网友激情开麦:“在韩三百就可以坐前排,内娱三百进不了场馆。”“明明可以直接抢走我的钱,却还仁慈地给我听了一会儿音乐。”
“看台票的价格还算可以,但效果不佳,想要进内场近距离观看演出,动辄就要花费大几千,这还是自己能抢到原价票的理想状况。”这是月月今年在薛之谦演唱会上的*感受。
“场地变贵了,演员报价也上涨了,疫情憋了三年,只想赶紧把钱赚回来。”一位小型演出承包商也对价值星球吐露。主办方调价,是门票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但把价格越炒越凶的真正“元凶”,却是黄牛。
周杰伦演唱会预售后,社交平台上不少伪装后的黄牛,声称自己有事去不了现场,真心出票给想去现场的歌迷。但当消费者私信询问价格时,则让人大吃一惊:几乎每张票都要溢价上千元。
“我朋友圈有个专业黄牛,都是直接发价格图的,有时候看完也就死心了,省得再去问一遍,浪费彼此时间。”小A幽默又略带苦涩地告诉价值星球。
在网上流传的周杰伦呼和浩特场价位表中,票价普遍翻了一倍:580元的票卖到1480元,880元的票卖1780元,1080元的票卖2080元,1380元的票更是卖到2680元。如果需要连座的票,每张还要再加600元。
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的转卖价格更为夸张,天津场两张2000元的票直接定价18000元,且标明不议价。
有些“高级黄牛”还在兜售“特殊门票”,声称此票的位置可以点歌,如果没有实现会全额返还本金,并额外赔付2万元。条件听起来很诱人,价格却高达六位数,约为21万元一张。
一个个“天文数字”,显示出演唱会的乱象,黄牛的入局,将门票逐渐推高成了一种“奢侈品”。然而,无论多么离谱的价格,却总有人为它买单。
02 “憋了三年的青春,拿点钱买回来”
2023年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出现了报复性的观展、观影需求。
最初的表现就是电影市场的回暖,尽管宣发期紧凑,春节档的各影片还是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28日12时,2023年春节档期总票房达67.58亿元,排名中国影史春节档总票房第二名。
假期结束后,人们对文娱消费的热情并没有停止,而是随着各大演出、展览的开幕变得越来越旺。
以江苏大剧院的民族舞剧《红楼梦》为例,3月6日《红楼梦》杭州站开票,三场演出的门票仅用4分钟时间即宣告售罄。有剧迷感叹:“看了这么些年,*次看到舞剧的‘待补货’。”
而疯狂购买演唱会门票的不仅有明星的忠实粉丝、佛系粉丝,甚至还有不少凑热闹的“路人”。
美香是一位当红歌星的粉丝,在二线城市工作两年,手中小有积蓄。“平时他代言了什么新的产品我都会买,奢侈品看情况而定,便宜的东西会多买一些,送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美香在谈到自己追星方式时说道,顺便展示了自己购买的厚厚一沓偶像的杂志和专辑。
巧的是,美香喜欢的歌星今年也有巡回演唱会的打算,时间地点尚未确定,美香和同好姐妹们已经在四处打听抢票的攻略和靠谱的黄牛渠道了。
“我想买一张内场票,离得近一些看得更清楚,反正门票已经很贵了,花都花了,就一次到位。”比起380/580元这种基础档的门票,美香选择购买价格更高的内场票。“抢到的可能性很小,大家都想去内场,我打算多加点钱从黄牛那里买一张。”
美香的心理并不稀奇,愿意为高额内场票买单的粉丝不在少数。对他们而言,花多少钱是次要的,好的观赏位置才是重点,所以无论黄牛票加价多么离谱,往往还是能顺利出售,甚至供不应求。
演唱会最直接的受众就是粉丝,粉丝可以说是明星最忠实的信徒,平日打榜、控评、购买代言,通通不在话下。部分狂热的粉丝几乎愿意为偶像的一切买单。演唱会更是他们追星过程中的“头等大事”,相较于线上追星,线下演唱会能够提供线上满足不了的特殊体验:亲眼见到偶像、现场应援、万人合唱……只要自家偶像有开演唱会的打算,大部分粉丝都是跃跃欲试,准备奔赴现场。
除了美香这样狂热的粉丝外,还有大批佛系粉丝,他们的购买力没有那么高,战斗力也没有那么疯狂,不过在偶像巡演时还是会参与抢票。“抢抢试试呗,说不定就抢到了呢?”momo说,自己不会专门去买黄牛票,但如果能原价抢到门票,还是很愿意去现场的。
在粉丝包揽了演唱会大部分门票的时候,还有一部分“路人”也投身其中,他们对演出的明星无关爱憎,只是单纯地想满足观看演出的心情。这类人群并不少见,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憋了三年的青春,我拿点钱买回来怎么了?”
03 平台助推,黄牛爆炒
演唱会市场火热背后,票价的高涨也离不开业内“潜规则”的助推。
最近,有消费者反应某售票平台在下单时故意拉高价格。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23日,一名消费者通过微信“摩天轮票务”小程序购买3张演唱会门票,支付后发现,即便扣去服务费,价格仍比之前显示的票价高出数百元。而客服却用“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可能会存在实时波动的情况,具体以下单时页面显示价格为准”作为理由搪塞消费者。
对于这种情况,平台回应称:平台本身不参与定价,票价均由卖家根据市场情况自行设定,热门演出可能会出现溢价的情况。客服还表示,支付的价格就是最后的成交价,后续如果涨价无需补差,降价也不退还差价。
除此之外,通过门票“公售率”,也可窥见平台助推售票的成分。
“公售率”指的是公开售卖的门票比率。公售票一般是各票务平台放出的,留给普通粉丝、观众去抢的票。剩下的则是内销票、公关票、置换票等等,有各种各样的用途。
文淇在前几天参与了周杰伦演唱会抢票后,困惑地在豆瓣上发了一条帖子:“黄牛的票到底从哪里来的?他们的手真有那么快?”很快,文淇收到了几个网友的回复:“同是天涯沦落人”“没抢到+1”“事情不好说”。其中还夹杂着一条黄牛的评论:“出周杰伦呼和浩特站看台票,价格私聊,可走平台交易。”
文淇的困惑很简单,就是“为什么我抢不到票?”事实上,早在演唱会门票开售之前,一些业内的潜规则,可能就已注定了她只是陪跑者。
演唱会的公开售票率过低,是演唱会门票“秒空”的重要因素。一般演唱会的门票并不会全部对外销售,一半以上的门票都会被“内部消化”,预留给各级主管部门、媒体、公安、消防和赞助商。
公售率的数字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低。林俊杰某次香港红馆演唱会的门票,每场只有2000张对公发售,公售率只有20%。在2019年,因郑秀文红馆演唱会门票异常难抢,980元的门票被炒至8000元,香港康文署就曾发出公告,调整门票公售比例,表演场次4场或以上的节目,其内销门票的整体比例上限由80%下调至70%。
这一公告向大众揭开了演唱会售票的一层神秘面纱,原来消费者疯抢的门票仅占整场演唱会的二成。2016年,王菲“幻乐一场2016”演唱会,国内*的演出票务平台大麦网是官方*指定售卖平台,然而有业内人士爆料“大麦网只分到800张票”,门票的公售率可见一斑。
随后容祖儿、陈奕迅等明星的演唱会,“公售率”有所提高,但仍只有总数的一半左右。
除去“内部消化”的公关票外,一些主办方还会将相当一部分的票打包卖给黄牛或二级交易平台,而非公开渠道流通,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曾有演出承办商坦言:“光靠粉丝的那点门票是回不了本的,只有卖给黄牛的那部分才是真的值钱。”
当门票流入黄牛手中,价格自然不受市场控制,溢价多少全凭黄牛而定,消费者就成了真正的“韭菜”。
票贩何林告诉价值星球,黄牛本身已经有了相当成熟、完备的体系。现在的黄牛,不仅有先进的抢票软件作技术支撑,还形成了上下游链条,来保证门票销售正常进行。上游黄牛人脉广,拥有更多和主办方直接接触的机会,需要很大的财力提前囤票,门槛也就更高,他们是门票资源的主要来源。但大黄牛一般不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而是招收下游黄牛,由下游黄牛去寻找潜在的购买者,当确定交易后,再从上游黄牛那里拿票,类似代理分销模式。
在演唱会正热的4月,有黄牛已经安排3000个微信群抢票。“今年演唱会市场火爆到超乎预期,让我们措手不及。”何林表示,因为市场太火爆,演唱会票价一路上涨。所以在行情*的时候,只要卖票就会“亏钱”,不卖票反而成了“止损”。
几经黄牛倒手后,一张演唱会门票的价格便可以上涨成百上千元。
例如薛之谦演唱会门票地内场位置,票值1717元的区域,黄牛手上随机分配价2250元,指定位置价格会更高,需要2500-2700元。张杰演唱会门票,内场1680元票价,现在卖2600元。周杰伦演唱会门票,则更“贵得发光”,看台票(500、600、700、900元四档)溢价1000元,内场票(1000、1400、1700、2000元)价格更高,差不多都要1万元起。
演出行业的繁荣,会随着夏天的到来迎来新一波高潮。参与这场喧嚣抢票大战的,不止有为爱发电的粉丝,更有随线下演出沉寂,如今又逐利而动的黄牛。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江苏进一步强化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支持
- 焦点滚动:投向科技型企业,重庆市种子投资引导基金申请正式启动
- 一张票卖21万,谁在炒演唱会门票?|焦点热闻
- 内斗不断、估值虚高,喜马拉雅不敢上市|世界今日讯
- 天天热讯:海底捞能逃过餐饮股「众星陨落」的魔咒么
- 全球要闻:沈阳有哪些艺术学校?位置分别在哪里?
- 数实融合|马上消费助力新实体经济“内涵+外延”双重增长_环球...
- Mysteel: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预测均值超5.3%
- 生活中的小数有哪些?小数是什么概念?-环球观焦点
- 快消息!自然资源部: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4628亿元 比...
- 神奇的反义词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 焦点热门:生蚝是什么?我国生蚝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介绍?神舟七号在哪里发射的?-当前时讯
- 你不花钱,我不花钱,都不花钱,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经济缓慢衰退
- 神奇宝贝里面的小智的所有精灵有哪些?神奇宝贝里面的小智的...
- 生产日报表的用途是什么?生产日报表的主要用途介绍?
- 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 ...
- 马斯克加入AIGC大战,火速抢购1万张GPU
- 环球最资讯丨神奇宝贝里小遥和小光的声优是谁?小遥和小光的...
- 环球观速讯丨沈万三的女儿沈蓉的资料介绍?沈万三的女儿沈蓉...
- 【播资讯】沈葆桢的人物评价?沈葆桢历史资料介绍?
- 新能源行业迎行情复苏 锂电池ETF年内日均成交额超亿元
- 又一家造车新势力发不出工资了
- 上海香港加强数据合作:上海数交所首提数字资产沪港联动机制...
- 环球视讯!(经济)外媒:外商加码对华投资淹没了“脱钩”言论
-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2%-全球实时
- 湖北放大招:个人贷款消费,财政最高贴息3000元!
- 南财快评:一季度社融显著回升,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
- 每日观察!华夏基金近两年权益投资居大型公司业绩榜首
- 茶咖玩家们,掘金新加坡
- 实时:外企看中国:中国消费市场持续释放“引力效应”
- 从消费场景和品类供应两方面发力 为零售市场“添水施肥”_...
- 投资情报 · 德州篇-精选
- 世界今日讯!深圳落实落细“双减”工作
- 全球热资讯!“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馆”将成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
- 为个人投资者“量身定制”,长盛盛逸债券基金受市场关注 世...
- 如何进一步保障游客权益?专家解读旅游市场新规-天天速看
- 应对人口负增长,全国专家齐聚南阳讨论这个问题
- 长三角协同创新指数十年增1.5倍,研发投入强度超全国平均水平...
- 中国国债期货收益指数12日发布 环球聚焦
- 洪灏:综合3月宏观数据看 今年下半年经济或将有所恢复_天天速读
- 一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发布,多家机构给出这些预测-天天速讯
- 全球简讯:ChatGPT说扎克伯格错过它,跟反垄断有关
- 【全球新视野】房地产跨界医疗硬科技
- 生物医药CEO薪酬盘点_世界观察
- 货拉拉上市,快狗挣扎脱困|新要闻
- 环球速递!中式汉堡餐饮连锁品牌「奥丁顿汉堡」完成A轮融资
-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融创历史同期新高 住户贷款回暖明显
- 环球报道: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路径 —— 终结美元霸权
- “她经济”引爆城市发展新引擎,“商务局长一席谈”这样解码...
- 矿区无人驾驶公司「路凯智行」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全球独家】立足消博会,消费品牌拥抱海南自贸港发展新机遇
- 世界快讯:芙蓉国评论丨消费市场火热,让“烟火气” 袅袅升腾
- 今日热议:爆红之后不宰客,淄博又火了
- AI撕裂游戏圈:有人失业,有人狂欢
- 实习生,比社畜还低两级|每日快讯
- 贵替版大排档,骗哭了多少打工人
- 3月份北京CPI环比下降0.2% 同比上涨0.7%-天天快播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2%
- 上财调研:一季度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回升,购房意愿增强
- 食品中的脱氧剂是什么?脱氧剂有哪些作用?
- 【全球独家】圣安地列斯怎么联机?圣安地列斯联机方法介绍?
- 王青等:3月M2增速高位运行,二季度再降准可能性不大
- 生物圈2号为什么会失败?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介绍?
- 食用油可不可以擦皮鞋?可以代替鞋油的物品有哪些? 观焦点
- 焦点短讯!上市银行去年很赚钱!已有24家上市银行披露年报 ...
- 微速讯:3月大连市CPI同比上涨1.2%
- 速讯:实心球的规则是什么?影响实心球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 圣诞节是什么节日?圣诞节都有什么活动?
- 盛大游戏账号怎么找回?盛大游戏账号找回方法介绍?_全球热资讯
- 生日的来历是什么?生日的习俗有哪些? 世界滚动
- 【全球报资讯】两家新能源车巨头又有新动作 特斯拉和比亚迪...
- 全球速讯:十二朵玫瑰花的花语是什么?不同数量的玫瑰花花语...
- 失恋三十三天的作者是谁?失恋三十三天的作者资料介绍?_当前...
- 央行公布重磅数据:增发32万亿!2023年,印钞机火热,钱去哪了?
- 一季度居民存款增长近10万亿 什么原因?能否回归常态?_世界热点
- 全球最新:高通胀要来了?货币增发31万亿,中国的风险是通缩...
- 俄企中国行·走进哈尔滨新区暨自贸试验区国际经贸交流活动举行
- 天天实时:专访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个性化...
- 天天百事通!ChatGPT带火职业,提示工程师正变成硅谷新宠
- “西氢东送”项目首次纳入国家规划
- 通讯!财信研究评3月货币数据:信贷总量结构持续好转,经济恢...
- 环球热资讯!(新华简讯)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2%
- 信贷社融强势回暖_每日资讯
-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10.6万亿元 每日信息
- 西氢东送,绿氢产量爆发开启倒计时|全球热消息
- 博士创业公司「德适生物」获超亿元融资,远翼投资领投 天天视讯
- 当前视点!2023年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
- 被周杰伦告上法庭,网易冤不冤 环球视讯
- 热消息:史玉柱回归200天
- 环球新消息丨CPI、PPI低于预期 政策发力扩需求有空间
- 3月金融数据再超预期:新增贷款接近4万亿元,商品房销售边际...
- 【党建案例】深圳环境水务集团水环境事业部:以高质量党建为...
- 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 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 分析|3月信贷、社融规模再创纪录,居民贷款反弹能否持续?
-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10.6万亿元
- 不论风吹雨打,为何存款持续增加?一季度又新增15.39万亿元|速讯
- 环球关注:IMF与世界银行均看好中国经济
- IMF与世界银行均看好中国经济
- 全球速递!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10.6万亿元
今日要闻
- 数实融合|马上消费助力新实体经济“内涵+外延”双重增长_环球新视野
- Mysteel: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预测均值超5.3%
- 快消息!自然资源部: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4628亿元 比上年增长1.9%
- 你不花钱,我不花钱,都不花钱,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经济缓慢衰退
- 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 较去年有较大增长-天天关注
- 上海香港加强数据合作:上海数交所首提数字资产沪港联动机制 全球热头条
- 环球视讯!(经济)外媒:外商加码对华投资淹没了“脱钩”言论
-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2%-全球实时
- 湖北放大招:个人贷款消费,财政最高贴息3000元!
- 南财快评:一季度社融显著回升,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