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不打算生育?这份统计局调查背后体现了什么?
上海市统计局近日发布2022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结果。根据调查,上海人口出生率继续呈现下降,“不打算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最主要原因”和“理想孩子数”的调查数据也出现在其中。记者从上海市统计局获悉,该数据系首次发布在该项统计报告中。
不打算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图源:上海统计局
【资料图】
相关数据显示,在上海常住人口中,不打算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最主要原因为“对现状满意”,占比近半,为41.8%,其次为“抚养成本高、经济负担重”,占比28.5%,“年龄或身体原因”占比13%,其后依次为“其他”“子女无人照料”“希望生活更加轻松自由”“担心工作或个人发展受影响”“缺少合适的入托、入学公共服务”(并列)“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并列)。
而在“理想孩子数量”的调研上,1个孩子仍占上海常住人口理想孩子数的多数,占比为58.5%。2个孩子、3个及以上占比分别为36.7%、2.6%,理想孩子数为0的占比为2.3%。超七成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希望生一个孩子,近半数的外来常住人口的希望有2个孩子。
对于该项新数据的发布,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希哲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于去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一老一小”的问题也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统计局调查市民对“小”的讨论、通过数据回应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
专家:生育内驱力不足问题凸显,对数据仍有待深入研究
“我们经常说育龄人群是因为养育负担太重不想生,你仔细看数据,占比不是很高。”彭希哲指出,数据的发布或可为相关部门制定下一步的配套政策提供参考,“比如担忧子女无人照料的占比不高。我们推进0-3岁托育服务、3-6岁学前教育的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子女无人照料的问题,因此对这个数据要有更深入地研究,以便更合理有效地探索这部分的服务接下去如何推行、布点,或者我们下一个着力点放在哪里。”
不过彭希哲也指出,数据中“对现状满意”的选项,问题的指向性略模糊,或可在未来的发布中呈现更细化的分析,“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我们很难判断他是否是丁克、已有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所以才没有下一个孩子的生育意愿,事实上这几部分人群的情况和诉求很不同,我们很难判断更具体的原因,也难以做出精准的政策回应了。”
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理想子女数的差异,彭希哲认为,也体现了地域间的生育意愿差异,比如像河南、安徽、苏北等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较多的地区,观念上或许会更喜欢两个小孩,“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不代表实际在上海生育抚养,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会选择回到家乡生育,这也会产生很多留守儿童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是人口学领域的专家,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对现状满意”的人群比重接近一半,有些超出她的预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吴瑞君曾指出,生育问题要分“不想生”和“想生不敢生”两类来探讨,在她看来,“对现状满意”的人群与“不想生”的人群应是高度吻合的,体现的是当下社会生育内驱力不足的问题。
“不想生这中间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应该是整体的原因,比如养育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给家庭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小、自己在机会成本等方面的考量,综合下来,就会不想生或不想多生。”吴瑞君说。
吴瑞君指出,“想生不敢生”的群体还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政策,但针对内驱力不足的问题,碎片化的政策很难刺激,因此应着力建立一体化的生育支持体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她曾提交《关于完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提案》,呼吁按照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长远结合,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推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立。“生育文化的普及、就业环境的改善、女性友好育婴设施的建设、男性的育儿假等等,要全方位地去看待和推进这些问题,碎片化的政策现阶段能起到的效果已没那么理想,这个是我看到的生育的问题。”吴瑞君说。
产科医生:女性生育年龄正在推迟,建议女性一胎生育在30岁左右
生育问题也直观地体现在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数据中。记者注意到,2010-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中显示,到2022年底出生率下降到了4.4,为近十年来最低。
2010-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西院产科主任黄一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她注意到,近年来在临床上确实是出现了分娩量的下降。该院分娩量常年位居上海各大产科医院之首、全国前列,被市民们称为“上海大摇篮”。此前,伴随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2016年该院迎来分娩量最高值,一年达到近3.4万。“近几年,分娩量出现一些下降的趋势,在2.5万-3万之间,2022年,医院的分娩量达到2.6万余。”
不仅如此,黄一颖也感受到,由于女性的生育年龄正在推迟,生育第一个宝宝的年龄就相应有所推迟。一些女性会反映带娃压力大,尤其是职场女性,“谁来带孩子”这个问题是育龄女性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些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如果在35岁了,那么如果要生二孩,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剖腹产的话,需要至少间隔1年半,这样的话,超过35岁就会被列为高龄产妇,生育风险可能就高了。如果孕产妇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基础性疾病,那考虑生育二孩就会更加慎重。”黄一颖说。
黄一颖进一步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技术上来说,高龄分娩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像上海这样的优质医疗资源富足的地方,但高龄伴随而来的是心脏和整个机体功能的退化,高龄怀孕对人体的负荷是会增加的,在妊娠期有可能一些潜在的疾病就会表现出来,出现不孕、流产的比例也会有所提高,怀孕可能会影响到孕产妇本身的安全。因此高龄女性的备孕、孕育新生命全过程,需要专业孕产医疗团队的精心保驾护航。
黄一颖建议,女性适龄生育一直是临床反复强调的,她建议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最好在30岁左右,这样可以实现优生优育,同时如果有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打算,也可以留出时间,“一般情况下,如果女性生育第一个宝宝采取的是自然分娩,考虑到哺乳期以及身体的恢复时间,建议1年后再怀孕,这样2个宝宝间隔2-3岁是相对比较好的;而如果生育第一个宝宝采取的是剖宫产,剖宫产至少间隔1年半后再生,需要在生育前开展全面的检查,甚至可能包含生殖方面的检查,需要女性及其家庭给予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目前,我们也提出要为女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做好优生优育工作,保障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他们为何不打算生育?这份统计局调查背后体现了什么?
- 北大国发院姚洋:中国市场有完整产业链,高端行业离开中国几...
- 原财政部长:2023年过“紧日子”?这4件事,最好别做
- 天天快看:顺丰发布年报:2022营收2675亿元增近三成 净利62...
- 世界微头条丨蔚来首批第三代换电站上线,今年将再建1000座
- 比亚迪去年净利增逾四倍,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超过20% 全球看热讯
- 30个机会清单发布 全球快消息
- 30秒|用指标说话 四川内江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 天天观速讯丨博鳌对话|陈文玲:提振消费可以考虑采取阶段性...
- 2023(春季)亚洲智能穿戴展将于3月29—31日火热开启
- 天天热门:黄陂区全区GDP完成1240亿元
- 全球动态: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超25万!70.8%上海人只希望有...
- 西部证券易斌:消费复苏和国企改革有望成为市场主线-世界热推荐
- 最新数据发布!1-2月南安市经济平稳开局
- 头条: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为哪般?专家解读→
- 环球消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十周年大会在深举行 全面推动智...
- 中国第一经济大市,GDP破4.4万亿,有望冲进全球前五
- 刷新科技想象!青少年走进比亚迪总部提问无人驾驶、充电技术……
- 全球即时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大波新加坡企业想到河北投资!
- 资产超600万的家庭,中国有518万户,原来身边藏了这么多有钱...
- 富达国际:中国的重新开放或可为发达市场带来生机
- 国家统计局:1-2月汽车制造业利润为414.3亿元|环球新要闻
- 中电联:1-2月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7%
- 全球新资讯:校门口搭起“民生桥” 深铁“轨道+物业”模式打...
- 实时:动力澎湃!前两月长三角投资均实现增长
- 数说珠海|珠海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扭负为正,消费市场复苏回暖
- 天天短讯!博鳌论坛2023|新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徐兵答21:对...
- 毕马威刘建刚: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 福建省建筑业全面开工势头强劲-天天观速讯
- 南沙金融新方位·观点|广州交易集团董事长罗俊茯:聚焦多个...
- 博鳌论坛2023|桑百川:RCEP红利持续释放,成为推动亚洲和世...
- 上海每5人中有两个念过大学 人均GDP18超万元 环球快看
- 复制瑞幸,陆正耀很急
- 环球快资讯丨一年烧钱10多亿,资本煮不出「万店」面馆?
- CFS第十二届财经峰会定于7月举行聚焦发展活力与信心
- 城市拼经济丨东北振兴“跳高队”大连,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
- 海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严厉打击以“打假”为幌子的敲诈勒索...
- 焦点消息!商务部:2023年将举办“消费提振年”、“投资中国...
- 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制造业运行情况:营收利润双降
- 环球新消息丨搅翻科技圈后,OpenAI 瞄准了人形机器人
- 徐洪才: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作用
- 世界看点:卖气球日赚千元后,我选择了辞职
- 焦点热议:净水器行业,急需在泥泞中抽身
- 天天热门:《合肥市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推进软件名城创建若干政策》
- 环球资讯: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核心区 深圳梅林关片区城市设...
- 周受资引领「男版纯欲风」,「精英男」是新的带货王吗? 全...
- 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2475.89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3.54万人 环球滚动
- 【全球新要闻】全国百强!安徽3个区上榜
- 热头条丨博鳌论坛2023|中国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张宇燕:美联储...
-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天天热点
- 每日快播:3月28日广发银行外汇牌价查询表
- 最新:恒丰银行外汇牌价表2023年3月28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
- 渤海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3月28日渤海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世界今日报丨超市霸主家乐福,管理「坠亡」真相
- 起底寺庙生意经:遇事不决,先问玄学
- 视讯!横扫各业的「AIGC+」,夸完还得冷静
- 光大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3月28日人民币汇率多少少?|每日关注
- 「二次选址」拓增量,小店抓紧即时零售生意 全球速读
- 不只OpenAI,这些公司手握AIGC下个十年的船票|今日热门
- 滚动: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今日查询3月28日 今日美元买入价多少?
- 环球聚焦:盐城深化政企合作 开创共赢局面
- 环球聚焦: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江苏数字经...
- 付费订阅的故事,难解腾讯音乐的渴
- 前沿热点:山西财政统筹724.4亿元实施“六大保障清单”
- 大消费板块似有抬头之势,能否重聚市场人气?丨就市论市
- 焦点关注:李宁、安踏的「持久战」
- 全球快资讯:新周期下,厨电行业如何撑起第二曲线
- 谈谈那座圣杯:通用人工智能(AGI)
- 天天百事通!企业微信开始对外收费了
- 榜单里的佛山|制造业当家,佛山拼了!1-2月工业投资增长56.4...
- 每日热讯!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预计2023年亚洲经济体增速为4.5%
- @投资者 全面注册制来了!“打新”≠“躺赢”? 焦点信息
- 当前快讯:南方海洋实验室牵手腾讯,提升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 世界滚动:上海常住人口迎波动,需留意用工成本变化
- 速讯:我国“最牛”县级市,逆袭霸榜18年,GDP已超过8个省会
- 不会PS没关系,AI拼图技术已能以假乱真
- 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印发 2025年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
- 锂价腰斩行业地震,有人一天亏辆奥迪|环球快资讯
- 天天观天下!年入500亿的东莞街边小店
- 从不确定中寻找新机遇 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博鳌智慧”
- 博鳌大放送:全球经济展望 新环境下寻找新增长 环球观热点
- 天天微头条丨全国首个!台州民营经济司法服务指数发布
- 驻琼中央企业已达696户 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
- 女CEO带队,第一个披萨IPO达美乐中国来了 环球头条
- 日企「经营之神」的故事,在中国讲完了 全球快资讯
- 400亿豪门上演争产大戏,90后董事长VS后妈
- 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 苏宁易购以旧换新增长160%
- 2023年,全国形成了3个趋势,老百姓要提前准备!
-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超25万,安徽人占比连续5年位列第一!70...
- 上海常住人口2475.89万人,三大原因造成人口减少
- 破防!工业,大跳水了
- 环球实时:聚光灯 200期 | 晶报原创视频产品《校长说》上...
- 家乐福再坚持一下,实体店的好日子快来了
- 数字火花闪耀「创投Demo Day」
- 400亿杉杉帝国陷入争产风波
- Grand是什么牌子的洗衣机?Grand品牌资料介绍? 环球报资讯
- 招商银行高管业绩会上回应热点:房地产风险大概率今年出清-世...
- 环球热资讯!lol什么是打野?打野的好处主要有哪些?
- 【时快讯】扩列、虚拟、AI,哪一个还能成为社交流量密码?
- 卫健委出手,单价3000万的影像设备将成三级医院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