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金融数据最全解读!企业信贷“开门红”,但居民信贷低迷,什么原因
最新一期金融数据如期出炉,一如市场预期迎来信贷"开门红"。
2月10日,央行官网披露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月企业信贷增长强劲,总量数据远超预期,不过居民信贷仍偏低迷,整体有待修复。在业内看来,尽管存在季节因素扰动,但数据表现强劲,预示国内消费和内需复苏趋势确定。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逐步修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但同时仍需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支持与呵护。
(资料图)
企业信贷"开门红"
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需求回升明显。数据显示,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9.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
此外,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除了较去年同期多增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上月环比同样增幅明显。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1月新增信贷大幅放量,实现旺盛的‘开门红’,对公贷款仍为主要支撑。"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如是评价。
从数据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32万亿元;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温彬认为,这主要是伴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保交楼和优质房企贷款支持计划加码、碳减排和设备更新改造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落地,在政策性银行和国股银行"头雁"作用拉动下,1月对公贷款和对公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另在信贷维持较高景气度情况下,部分银行通过压降票据资产来腾挪额度,1月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同比大幅回落5915亿元。
居民信贷整体偏弱
不过,从数据上不难看出,1月企业新增信贷强劲的另一面,居民信贷整体偏弱。具体来看,1月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同比减少5858亿元,整体仍待修复。
对此,温彬认为,按揭贷款在地产销售未见明显改善以及"提前还贷潮"的加剧下,新增规模依然较弱,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同比减少5193亿元。受益于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消费活动旺盛,以及银行优惠活动,消费贷和信用卡表现稍好,但不少企业春节前发放年终奖可能使得个人偿还信用卡贷款及消费贷增多,导致1月居民短贷数据整体不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认为,居民信贷需求低迷,与国内房地产暂时低迷有关。不过1月居民短期信贷同比收缩幅度有所收窄,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国内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呈现逐步企稳迹象。
另从趋势上看,周茂华提到,新增信贷和社融继续保持适度扩张。国内消费者信心回暖,加之房地产企稳复苏,居民新增信贷有望扭转颓势,新增信贷同比有望保持同比多增。
债券融资缩量拖累社融
社融数据上,1月新增社融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31亿元,同比多减1162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84亿元,同比多增15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2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963亿元,同比少增177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435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188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64亿元,同比少475亿元。
整体来看,表内信贷投放是主要支撑项,企业债净融资大幅缩量成为主要拖累,政府债券、外币贷款、未贴现票据等也同比负增。
温彬认为,受2022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利率明显上行影响,企业发债意愿低迷,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贷款和债券置换效应明显,带动1月信用债净融资继续同比缩减4352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拖累项。另外,2023年专项债发行节奏继续前置下,1月政府债净融资4140亿元,但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同比减少1886亿元。
居民储蓄助推M2
值得一提的是,1月M2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创下2016年中以来最高水平。
具体来看,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3个和8.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9%。当月净投放现金997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支撑1月M2增速创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时信贷高增下派生能力增强和财政靠前发力也加大了货币投放。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7155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8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1万亿元。
"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在2022年同期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薪酬福利,单位存款向住户存款转移,同时受个人消费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选择将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助推M2。"温彬解读道。
周茂华同样称,1月存款同比多增,其中居民、企业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显著,主要反映1月市场风险偏好情绪回暖,季节性因素推动居民、企业存款增加,以及房地产需求偏弱。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指出,住户存款同比多增近8000亿元反映"超额储蓄"现象仍存,但是超额储蓄的具体规模判断上,由于居民资产配置方式随着金融市场发展而愈加丰富,很难仅仅通过存款增长来衡量,不过可以确定是万亿级别的资金量。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资产价值与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居民倾向于更多的储蓄,此外,居民部门的购房意愿降低也会导致潜在的购房配置资金向储蓄转移。后续来看,随着政策发力,居民预期改善,超额储蓄现象难以维持,这部分资金有望逐步回流至实体经济,用于消费或投资。
消金、理财公司等三类纳入统计
此外,央行在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也表示,自2023年1月起,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
数据显示,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存款余额222亿元,当月增加27亿元。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评价,"这三类公司规模逐年增加,必须纳入到统计范围之内才能真实反映金融数据变动;另外,消费金融及理财类公司和国家提倡促消费方针一致,代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所以定期发布真实数据有助于市场良性发展"。
政策促消费和内需仍是核心
整体来看,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但年初信贷高增下,后续韧性仍需观察。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应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提升经济修复的斜率和可持续性。
周茂华同样指出,1月金融数据尽管存在季节因素扰动,但数据表现强劲,企业新增信贷复苏领先于居民,表现理想,预示国内消费和内需复苏趋势确定。但金融数据也反映,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仍偏弱,房地产元气尚未恢复,加之部分行业企业继续面临一定困难,内需复苏仍面临一定阻力。
"这种情况下,政策促消费和内需仍是核心,但今年政策对物价的重视会有所提升;一方面,国内需要进一步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消费成本,尤其是小微企业、重点领域、制造业等领域融资支持,实施好稳楼市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国内金融、财政等政策需要加强配合,保持货币环境适度宽松,提升政策精准性与效率。"周茂华说道。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则预测,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逐步修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但同时仍需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支持与呵护,以有序扩大金融支持消费信贷的规模、稳步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助力消费恢复、提振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应当明确和加力扶持文旅、出行、住宿、餐饮等消费场景逐步复苏的行业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国家政策侧重的重点领域。
另外,金融机构应持续加大对消费行业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和企业纾困,特别是对消费行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应对消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加快相关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应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促进房地产相关消费领域复苏。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1月金融数据最全解读!企业信贷“开门红”,但居民信贷低迷,...
- 当前聚焦:《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深圳实施公务员素质培养...
- 环球热推荐: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跨境资本流动总体...
- 世界聚焦: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2.6%
- 热文:国家外汇局:2022年货物贸易顺差及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 环球即时:(经济)商务部:欢迎欧洲企业继续加大来华投资
- 273万亿的M2,人民币哪一年与日元1:1?
- 环球简讯: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座「衡水二中」
- 天天观察:光大银行外汇牌价一览2月10日 光大人民币汇率多少?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天天快报!2月10日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 今日广发银行人民币汇...
- 环球聚焦:2月10日渤海银行外汇牌价表 渤海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全球快报:拼多多Temu北美加速
- 交通运输部发布1月份网约车合规数据,如祺出行排名第一
- 天天速看:2月10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
- 快资讯:2月10日恒丰银行外汇牌价表 美元兑换率是多少?
- 世界热推荐:谋变2023:家电巨头进击的「三大关口」
- 焦点简讯:签约超36亿元!新区赴港开展金融合作交流
- 猛!太猛了!历史最高的一个月
- 全球报道:南财快评:服务涨价吹响经济复苏号角
- 环球热资讯!刚刚,重磅数据公布!
- 璟荟名庭样板房开放
- 落实评审八项要求 确保资金提质增效 淄博高新区财政为投资...
- 短讯!利好!1月新增信贷4.9万亿,社融增量5.98万亿,M2同比增长12.6%
- 230210-社融大爆炸
- 【热闻】2023年31省份GDP增速目标谁最高?海南拔头筹,天津垫底
- 实时焦点:央行: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M2余额同比...
- 天天日报丨1月份CPI同比上涨2.1% PPI同比下降0.8%
- 天天热推荐:3D图形引擎,承上启下,由虚向实
- 天天微资讯!获江苏无锡考察团点赞,深圳这所学校有啥特色?
- 【环球速看料】半年看10个项目,消费VC盯上宠物药
- 又一个巨头亏钱:曾门店超过4300家,月入2个亿
- 西藏珠峰,「PPT锂王」的投产之困
- 每日热点:央行: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
- 房贷为什么不能断供?房贷续不上可以怎么自救?
- 房贷一旦还不上会怎么样?房贷延期还款怎么申请?
- 全球要闻:全国工商联出版发行《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
- 银饰怎么清洗?银饰的清洗方法有哪些?
- 信用卡逾期几次可以办停息挂账?申请停息挂账有什么条件?
- 协商停息挂账后久会出结果?协商停息挂账成功率高吗?
- 网贷延期还款容易办理吗?网贷延期还款协商要注意什么?
- 焦点信息:央行:2023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
- 可可尼女装什么档次?可可尼COCOON品牌资料介绍?
- 环球消息!春节效应等因素影响 1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扩大
- 停息挂账什么情况都能办理吗?个性化分期是如何分期的?
- 全球今日报丨阿迪达斯贝壳头有几种?贝壳系类有哪些?
- 房贷办延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房贷如何办理延期还款?
- 个性化分期好不好办理?个性化分期具体含义是什么?
- 停息挂账需要自己主动提吗?办停息挂账有什么好处?
- 环球今日讯!阪织屋什么档次?阪织屋品牌资料介绍?
- 狄仁杰之蚩尤血藤结局是什么?狄仁杰之蚩尤血藤剧情介绍?
- 网贷为什么不能办停息挂账?停息挂账必须本人办吗?
- 环球热门:什么面膜可以天天做?天天做面膜有用吗?
- 信用卡办理停息挂账难不难?信用卡协商停息挂账的窍门是什么?
- 世界微头条丨坐飞机能带化妆品吗?坐飞机带化妆品有什么规定?
- 粤蒙“百万人互游”文旅招商推介会在深举办
- 狂飙,从江到海
- 世界热点!我的见鬼女友的演员有哪些?我的见鬼女友演员介绍?
- 每日快讯!最火的 Web3 社交平台 Damus,一周就变成了「互联网厕所」
- 视点!刘强东又双叒大手笔买地,「兄弟们」有福了
- 世界今头条!黄渤参加中国好声音是哪一期?黄渤唱的什么歌?
- 环球视点!中药美白面膜配方有哪些?中药的养肤作用怎么样?
- 全球新消息丨央行: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6%
- 天天看点:Z世代投资观:00后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 【环球播资讯】人民的财产什么时候上映?人民的财产开播时间?
- 焦点信息:京剧赵氏孤儿讲述的什么故事?京剧赵氏孤儿剧情介绍
- vans哪个国家便宜?vans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 当前快报:低调组合我的天空是哪一季哪一期?中国新歌声节目简...
- lagogo是什么牌子?lagogo品牌资料介绍?
- 每日快播:PanopticAI获数百万美金融资,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
- 当前报道:juicy是什么档次?juicyjuicy品牌的全称是什么?
- 【新视野】杨馥宇变形计是哪一期?杨馥宇有哪些变化?
- 天天热推荐:羽绒服上的油渍怎么洗?羽绒服上的油渍清洗方法?
- 今亮点!一出好戏的演员有哪些?一出好戏剧情介绍?
- 每日消息!靴子怎么搭配?靴子的搭配方式有哪些?
- 讯息:亲爱的的演员有哪些?亲爱的讲述了什么故事?
- 天天看热讯:改善财政不能牺牲民众的利益
- 通胀前置?
- 环球视点!河南鲁山:迎难而上创佳绩 经济发展“全年红”
- 简讯:国是访问丨“春季攻势”打响!经济开门红会来吗?
- 每日时讯!蔷立文化——张蔷的资本时代,一样会潇洒
- 全球微头条丨海联金汇:2022年公司数字人民币业务以小范围试...
- 【全球独家】国内首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在厦门开通
- 当前资讯!返校火车票怎么买?今年有这些新变化
- 实时焦点:寒冬过后,才知道贵圈谁没躺平
- 拒绝“套娃收费”“套路收费”
- 观察:加快三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 黑龙江省国资委投资咨询专家库正式成立
- 全球头条:温彬等:未来核心通胀更可能保持温和反弹态势
- 北京市场总消费超3万亿元,今年力争增长5.5%左右
- 环球热文:买下780万的房子之后,25岁的我想退休了
- 东莞两会|去年收获多项“第一”,今年东莞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 《福布斯》2023全球区块链50强发布,6家中国企业入选
- 速递!干到65岁退休,你愿意吗?
- 每日速讯:警惕科技巨头的ChatGPT崇拜
- 信息:千亿充电桩市场,为何赚钱难?
- 每日热闻!武汉:作为“中部老大哥”,2022年GDP反超杭州,已...
- 春节效应显现、防疫措施调整,1月份CPI涨幅重回“2区间”
- 热点评!法媒:中国在数字领域实力已经遥遥领先,有巨大的创...
- 1月份CPI回升至2.1%,PPI连续5个月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