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道:各地支持措施加快落地生效——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开好局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有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各地聚焦保持支出强度、带动有效投资、推进助企纾困等方面,明确财税支持措施并加快落地生效,推动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保持财政支出强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专项债投资拉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提效”则要求提升政策效能。
(资料图片)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关键是确保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发挥财政支出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稳定经济社会运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近期,各省份陆续公布今年的预算报告,财政支出加力稳经济成为突出亮点。比如,北京市明确,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适度支出强度,集中财力加大科技创新、高精尖、城市更新、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根据预算安排,2023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35亿元,同口径增长8%。
福建省提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66.9亿元,增长8.2%。按照部署,该省要重点做好有效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提升创新竞争力、有效支持促进城乡区域共建共享、有效支持推动改革攻坚、有效支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支出保障。
青海省则明确,“科学统筹财政资金和政策工具,增强对全省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保障能力。”按照安排,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175.9亿元,较上年年初预算增长6.3%,重点项目支出聚焦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
“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主要反映在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量上,保障一定的支出规模,使财政支出发挥重要的撬动经济增长效应;在质上,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分析。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政策组合工具,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1月16日,湖北省成功发行2023年该省首批新增政府债券45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32亿元、专项债券220亿元。此次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等领域,全部转贷市县使用,支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
在财政支出中,发挥政府投资作用引人关注。“政府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重点项目和基础领域投资,对于带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定社会投资和信心至关重要。”何代欣说。
从各省份预算报告以及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可以看出,今年政府投资特别是专项债券正在持续加力。
近日,上海市政府出台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10项行动共32条举措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方案提出,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用好各类投融资政策和工具,推广实行标准化审批、并联审批、容缺后补等措施。
浙江省预算报告提出,积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支持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
福建省预算报告表示,用好地方政府债券等扩大投资政策,统筹把握债券发行节奏,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加快专项债券支出进度,支持“两新一重”等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超4万亿元,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各地加速专项债券发行,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带动扩大社会投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有利于使专项债券深度契合地方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当前,有必要鼓励发展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双碳+’‘数字+’建设、PPP等领域投资,创新投资项目、投资方式、项目收益实现机制。”李旭红认为。
持续推进助企纾困
2022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为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还面临不少困难,仍然需要政策大力扶持。何代欣认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于稳就业有着特殊意义,应持续强化纾困解难。
近日,各地相继明确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措施。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助企纾困、援企稳岗扩岗等一系列措施。比如,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六税两费”、减半收取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等。同时,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费,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继续减半收取。
广东省是市场主体大省,也是个体工商户大省。日前,广东省发布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进一步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对以单位方式参保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时间至2023年4月30日。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13个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符合退税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继续大力落实留抵退税政策。此外,推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在各省份预算报告中,助企纾困政策成为重要内容。比如,浙江省预算报告明确,安排省担保集团费用补贴6900万元,引导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支持力度,将担保费率保持在1%以下,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持续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通过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信用融资工具等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福建省预算报告提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用好用足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陕西省预算报告明确,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用好用活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各地正在抓紧落实落细。“通过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有利于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李旭红表示。 (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报道:各地支持措施加快落地生效——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
- 快看:省财政厅首次发布省级财政性资金竞争存放评价指标体系
- 【世界时快讯】M2已266万亿,为啥没通胀?因为GDP不增长了
- 刚刚,香港财政司司长重磅发声!
- 终于有人说明白贫富差距怎么来的了
- 环球关注:各省份GDP传递了啥信号
- 数字人民币App新增元宵节红包封面
- 河北GDP被低估和高估的城市
- 环球快看:汕尾超越梅州!22年广东各市GDP出炉!
- 郑州GDP落后长沙千亿以上,产业链含金量太低,缺乏强劲增长点
- 世界动态:负债过高、消费下降,终于有专家替老百姓说话了!
- 速读:社论:吸引外资需在“三量”上下功夫
- 全球视点!外电:看好经济走势,中国企业年后忙于招兵买马
- 每日热门:外眼看中国经济丨摩根大通: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势...
- 当前播报: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疫情三年,中国...
- 即时焦点: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结硕果 助力中国—东盟东...
- 全球聚焦:2023广东高质量发展(下)
- 全球讯息:(经济)专访:疫情三年,中国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
- 今日报丨人口萎缩对我国经济影响有多大?会影响养老金和医疗...
- 世界微动态丨可身份识别、自动升降!首款搭载指纹识别技术的...
- 天天亮点!他卖房卖车创业,优必选终于要IPO了
- 环球动态: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专家:居民负债太高,收入太少
- 【环球播资讯】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
- 焦点关注:专家:中国居民负债太高,挣100有50要还债!网友:...
- 全球热点!2022年国家财政收入20万亿,支出26万亿,不够的钱...
- 因为彩礼谈崩,我分手了
- 【速看料】新造车需要旧势力
- 每日热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明起正式与内地全面通关 预...
- 人口下降会带来什么问题?
- 央行报告:2022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1%,个人房贷及消费贷增速回落
- 环球热点!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明起正式与内地全面通关,...
- 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深圳发布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5年)
- 观察: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
- 排队数月也要提前还贷,房贷族要跟吗?
- 2022年,我国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
- 居民负债高,经济发展演变成了豪门盛宴
- 【当前独家】谢逸枫:17座城市常住人口破千万!哈尔滨人口跌...
- 世界热文:兔年,广告营销需要关注的七大趋势
- 数字人民币新春促消费活动合计超1.8亿元
- 环球观天下!2022年全国GDP十强城市公布:武汉超越杭州,重庆...
- 2022年福建各市GDP排行榜 福州排名第一 泉州排名第二
- 世界快看点丨【奋进江苏起春潮】落细落实 江苏各地跟进发布...
- 当前短讯!中物联:1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0.4% 预计企业盈...
- 环球最资讯丨湖北省去年实际使用外资26.45亿美元
- 【重磅前瞻】1月CPI公布;A股首份2022年年报出炉
- 2492万!甘肃省常住人口增加2万!多地喊话游子:欢迎回家!
- 今日观点!退休人员可领“医保一次性差额补贴”?假的
- 全球球精选!外眼看中国经济:中国市场非“可选”是“必选”
- 【焦点热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管人口下降和生产力放缓,...
- 合肥出台政策措施“提信心拼经济”
- 全球滚动:大连沈阳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20强
- 天天微资讯!在中国,月收入1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实际和想象...
- 环球信息:药品耗材集采开展5年 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4000亿元
- 春节长假后A股成交量大增 北上资金和融资客净买入逾700亿元
- 天天微速讯:春节假期超3亿人次出游 旅游“迎春”开门红如何...
- 即时:专家谈中国居民负债太高,网友们为专家难得的一次实话点赞
- 天天热点评!一周创投回顾 | 融资总规模超342.69亿元,红杉...
- 春节仍在求职的大学生
- 每日报道:@灌南人,数字人民币来了,你知道怎么用吗?
- 天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
- 讯息:社科院专家李扬:中国居民负债率太高,赚100元,50元要...
- 【全球报资讯】任泽平:以后工作到65岁是常态
- 春风照拂 万物生长
- 【直击引领区】2022年浦东GDP超1.6万亿元
- 今年全国电力供需或总体紧平衡
- 环球通讯!火力全开,拼经济!|南方荐读 佛山一周(1月28日...
- 今日讯!为什么人们不敢消费? 专家:我国居民赚100元,至少...
- 世界短讯!郑州雄心勃勃想超长沙,没想到差距越来越大了,硬...
- 实时:湖北地市三强GDP出炉:襄阳领先宜昌优势扩大,荆州开始...
- 当前聚焦:垄断国企何时能低下高傲的头颅,为民生多做些贡献?
- 环球热讯:合肥发布“提信心拼经济”九条措施 涉及消费、企业...
- 【时快讯】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四川破例允许未婚先育,...
- 2022年各省GDP出炉,江苏或将超广东,福建湖北四川“混战”中
- 光大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2月4日光大银行美元汇率多少?
- 热点聚焦:渤海银行外汇牌价表 2月4日渤海银行人民币美元汇...
- 消息!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 2月4日广发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恒丰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2月4日恒丰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天天观速讯丨中国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2月4日中行人民币美元...
- 焦点资讯:优势产业开年“添把火”,江苏经济爬坡过坎增底气
- 全球讯息:31省份经济成绩单出炉!
- 兰世立:东北的当务之急是要号召国人再来一次闯关东
- 数字人民币再更新,新增元宵红包封面
- 当前最新:专家称居民赚100块要拿出超过50元还债,网友:终于...
- 湖南浏阳出台“民营经济十条” 一亿元奖民营企业
- 天天亮点!李扬:如果居民收入不增长,消费从何而来?
- 【世界时快讯】融入生活提振消费,多地狂撒数字人民币红包、...
- 世界观热点:曲靖市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省
- 2022年中国GDP城市十强确定!重庆武汉实现突破,看看有哪些城市
- 当前观察:中国居民收入的五档划分,从数据看差距
- 湖南浏阳出台“民营经济十条”,一亿元奖民营企业
- 天天热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2月4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 排名第6!合肥GDP全年突破1.2万亿!
- 快播:加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2月4日加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 人民币兑换南非兰特的汇率 2月4日南非兰特汇率查询
- 每日速讯:新加坡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 2月4日新加坡元汇率走势
- 【全球速看料】澳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 2月4日澳元汇率走势图
- 【速看料】大洗牌!2022GDP十强城市出炉,二十强有两城仍未定...
- 闵行23家企业被认定为新一批上海市民营企业总部 数量居全市第一
- 环球微资讯!溧阳市: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6.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