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下降会带来什么问题?
国内人口自2022年开始出现下降,这是近六十年来的首次人口下降;这意味着,过去我们从害怕人口过多拖累经济发展,变成了害怕新生儿太少拖累经济发展。
这一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源自于现实,同样也源自于经济学中最基础的逻辑,那就是生产力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人担心世界面临人口过剩危机,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扰,于是在80年代推出“计划生育”,以遏制人口增长过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减少了数亿人口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现在,人口下降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人口下降会给经济管理带来两大问题。
第一个关于人口下降的大问题,那就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在我所能够想到的所有社会里,我们都依赖年轻人来赡养老年人,这是今天几乎所有地区都在实行的养老金给付制,哪怕是在一些没有养老金体系的地区里,老年人也需要依靠子女去尽赡养义务。
不论是养老金给付制也好,还是年轻人赡养老人的义务也好,这背后都依赖于年轻人上班族赚钱照顾老人,或者把一部分收入放在社保基金池中,用于给老人发放养老保险。
而我们这一代人最尴尬的地方也在于,随着医疗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加之养老金制也属于新生物,这就让原本可以“无限循环”的养老金制,变成了年轻人供养退休老人。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不断上升的老龄抚养比都令人担忧,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就会有枯竭的一天,这对财政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我们的老年抚养比越高,社保基金池就越难以为继;如果长此以往,我们或许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让退休老人承受经济痛苦,降低养老金数额;要么大幅提高针对年轻人的缴费比例,要么两者皆有。
而在过去的十八年时间里,我们的养老金连续上涨了十八年,这足以说明,我们所采取的办法正是后者,那就是提高年轻人的缴费比例。
但年轻人或许不会感受到如此清晰的成本上涨,因为这部分缴费比例,压力给到了企业自身。
数据表明,企业支付员工的养老金比例,也连续上涨了十八年,但考虑到经济学中的成本原理,企业不管付出了多大的成本,最终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员工去承担。
例如给员工更低的薪资、给更少的福利,亦或是更加内卷的竞争形态。
不管是老龄化最严重的韩国日本,亦或是美国,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上,都没有更好的经验。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另一个问题也非常微妙,那就是人口下降一定会导致经济疲软。
这个结论其实不难理解。为了保持充分的就业,一个社会必须维持足够高的总体支出,从而跟上经济的生产能力。
什么是经济增长?
从宏观上说就是GDP要一年超过一年,从微观上讲就是有人花钱比挣钱多。
GDP如何一年超过一年?那就是维持足够高的总体支出,例如房地产、基建、消费、投资、贸易等等。
如何有人花钱比挣钱多呢?投资、买房、买车、贷款创业、消费。
过去房地产飞速上涨数十年,许多家庭掏空钱包买房还贷款三十年,这就是花钱比挣钱多,这部分当然要算到GDP当中,而房地产作为一个占GDP近四分之一的支柱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到现在,随着我们的人口增长开始疲软,增量市场逐渐饱和,大家进入到一个存量市场中,加之房地产的疲软,于是花钱比挣钱多的人越来越少,宏观上的支出也就越来越少,自然每年的GDP增长就开始放缓。
这是一个几乎是必然的趋势。
人口减少,尤其是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往往会导致一些重要支出的减少,尤其是投资支出。如果工人的数量在减少,在宏观上,就不太需要建造新的工厂、办公楼等等,如果家庭的数量在减少,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建造新的楼房。
数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国内2022年房地产业经济数据全面走低,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根据统计局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万28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5%。
在房地产销售方面,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额13万3308亿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
截止2022年末,国内商品房待售面积5亿63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4%。
从房地产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但凡是关于卖房和开发投资的,都出现了双位数的下降,而待售面积也出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房地产不仅卖不动了,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出现了10%的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份额的确逐渐饱和,许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刚需房;另一方面,从房地产投资增值的角度看,房地产的已经失去了投资属性,这让不少中产以上的群体不再讲房地产当作是投资增值的标的物。
而房地产开发商也基于人口下降,调整了开发投资额。
这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往往会导致经济持续疲软。
日本就是一个明晃晃的例子。日本的劳动适龄人口在上个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此后日本一直在于通货紧缩作斗争,尽管数十年来利率都处于极低水平,但依然没有个人和企业愿意借贷、投资。
导致日本失去三十年的,除了房地产带来的全民负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口。对于企业来说,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心思和积极性去借贷扩张发展。
日本在应对人口减少的问题上做得的确不错,日本通过赤字来支撑经济,从而避免了大规模失业,虽然我们总说日本失去了三十年,但平心而论,日本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质量至少没有下降,只不过也没有进步罢了。
换位思考,当我们也面临着和日本同等的局面时,我们能够做的比日本更好吗?
实事求是地说,不太可能。
和日本相比,我们的经济结构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这是结构性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加上房地产、婚姻和教育成本偏高,国内对消费的需求也相对较低,这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同样也是不利的。
我们的经济结构中的问题还需要时间去解决,但人口结构的变化又让我们尝到了经济增速降低的阵痛,这两个问题夹在一起,越拖越容易出系统性风险。
从宏观经济的产业去看,我们一直依靠超高的投资率去维持经济发展,好处是,这的确可以让经济发展,带动许多农民工就业,获得收入。
但缺点也并非没有,像地铁、高速公路,那就是修一个亏一个,长期来看,加上房地产和基建等重资产行业的投入,并没有换来期望中的收益,这就导致我们的泡沫债务赤字是远远高于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这个问题,可能余生也看不到解决的办法,可能最终会用货币的方式去稀释掉,但不管怎样,最终买单的依然是每一个社会人。
每次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想到隔壁的日本;从最早的明治维新,到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日本一直以来被我们视为某种“榜样”,至少在经济发展方面饶是如此。
而日本街道的干净整洁,以及卡塔尔世界杯下主动清理卫生都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很难说,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上我们会做的比日本更好;在解决人口下降方面会做的比日本更好。
日本更像是早期我们学习的范本,如今我们在经济总量上早已经远远超越了它,此时我们回头再看日本,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泡沫破灭以来,日本失去了三十年,也被许多人嘲笑了三十年。
我们今时今日的问题似乎又回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所面临的问题上,但唯一的不同在于,我们的抗压能力似乎要比日本强上好几倍,但这种抗压的代价和它未来破灭的风险大小,同样也是呈正比的。
我一直喜欢把一个经济体比作是一个公司,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未来的结果,就像08年雷曼兄弟破产一样,这家成立一百多年的老牌公司,大概也想不到会在2008年破产倒闭,也许它的创始人雷曼兄弟自己也想不到,这家公司能够存活如此之久。
当然,经济体的问题要比一家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复杂不少,也困难不少。我不知道人口问题会在多大程度上拖累我们的经济,但对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而言,我总是先悲观的界定问题,然后再乐观的去想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坎”,老一辈总是这样说。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每日热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明起正式与内地全面通关 预...
- 人口下降会带来什么问题?
- 央行报告:2022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1%,个人房贷及消费贷增速回落
- 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深圳发布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5年)
- 观察: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
- 排队数月也要提前还贷,房贷族要跟吗?
- 2022年,我国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
- 居民负债高,经济发展演变成了豪门盛宴
- 【当前独家】谢逸枫:17座城市常住人口破千万!哈尔滨人口跌...
- 世界热文:兔年,广告营销需要关注的七大趋势
- 数字人民币新春促消费活动合计超1.8亿元
- 环球观天下!2022年全国GDP十强城市公布:武汉超越杭州,重庆...
- 2022年福建各市GDP排行榜 福州排名第一 泉州排名第二
- 世界快看点丨【奋进江苏起春潮】落细落实 江苏各地跟进发布...
- 当前短讯!中物联:1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0.4% 预计企业盈...
- 环球最资讯丨湖北省去年实际使用外资26.45亿美元
- 【重磅前瞻】1月CPI公布;A股首份2022年年报出炉
- 2492万!甘肃省常住人口增加2万!多地喊话游子:欢迎回家!
- 今日观点!退休人员可领“医保一次性差额补贴”?假的
- 全球球精选!外眼看中国经济:中国市场非“可选”是“必选”
- 【焦点热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管人口下降和生产力放缓,...
- 合肥出台政策措施“提信心拼经济”
- 全球滚动:大连沈阳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20强
- 天天微资讯!在中国,月收入1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实际和想象...
- 环球信息:药品耗材集采开展5年 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4000亿元
- 春节长假后A股成交量大增 北上资金和融资客净买入逾700亿元
- 天天微速讯:春节假期超3亿人次出游 旅游“迎春”开门红如何...
- 即时:专家谈中国居民负债太高,网友们为专家难得的一次实话点赞
- 天天热点评!一周创投回顾 | 融资总规模超342.69亿元,红杉...
- 春节仍在求职的大学生
- 每日报道:@灌南人,数字人民币来了,你知道怎么用吗?
- 天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
- 讯息:社科院专家李扬:中国居民负债率太高,赚100元,50元要...
- 【全球报资讯】任泽平:以后工作到65岁是常态
- 春风照拂 万物生长
- 【直击引领区】2022年浦东GDP超1.6万亿元
- 今年全国电力供需或总体紧平衡
- 环球通讯!火力全开,拼经济!|南方荐读 佛山一周(1月28日...
- 今日讯!为什么人们不敢消费? 专家:我国居民赚100元,至少...
- 世界短讯!郑州雄心勃勃想超长沙,没想到差距越来越大了,硬...
- 实时:湖北地市三强GDP出炉:襄阳领先宜昌优势扩大,荆州开始...
- 当前聚焦:垄断国企何时能低下高傲的头颅,为民生多做些贡献?
- 环球热讯:合肥发布“提信心拼经济”九条措施 涉及消费、企业...
- 【时快讯】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四川破例允许未婚先育,...
- 2022年各省GDP出炉,江苏或将超广东,福建湖北四川“混战”中
- 光大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2月4日光大银行美元汇率多少?
- 热点聚焦:渤海银行外汇牌价表 2月4日渤海银行人民币美元汇...
- 消息!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 2月4日广发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恒丰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2月4日恒丰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天天观速讯丨中国银行外汇牌价表一览 2月4日中行人民币美元...
- 焦点资讯:优势产业开年“添把火”,江苏经济爬坡过坎增底气
- 全球讯息:31省份经济成绩单出炉!
- 兰世立:东北的当务之急是要号召国人再来一次闯关东
- 数字人民币再更新,新增元宵红包封面
- 当前最新:专家称居民赚100块要拿出超过50元还债,网友:终于...
- 湖南浏阳出台“民营经济十条” 一亿元奖民营企业
- 天天亮点!李扬:如果居民收入不增长,消费从何而来?
- 【世界时快讯】融入生活提振消费,多地狂撒数字人民币红包、...
- 世界观热点:曲靖市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省
- 2022年中国GDP城市十强确定!重庆武汉实现突破,看看有哪些城市
- 当前观察:中国居民收入的五档划分,从数据看差距
- 湖南浏阳出台“民营经济十条”,一亿元奖民营企业
- 天天热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2月4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 排名第6!合肥GDP全年突破1.2万亿!
- 快播:加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2月4日加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 人民币兑换南非兰特的汇率 2月4日南非兰特汇率查询
- 每日速讯:新加坡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 2月4日新加坡元汇率走势
- 【全球速看料】澳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 2月4日澳元汇率走势图
- 【速看料】大洗牌!2022GDP十强城市出炉,二十强有两城仍未定...
- 闵行23家企业被认定为新一批上海市民营企业总部 数量居全市第一
- 环球微资讯!溧阳市: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6.22亿元
- 【新视野】“开局起步争一流”系列报道(一)金坛:更快!
- 爱奇艺能否「狂飙」
- 深圳“湾区超级灯会”搜索热度进入全国TOP5!元宵赏灯折射旅...
- 摆脱“县级市思维”是“最牛县级市”的生动实践
- 全面注册制下,壳还值不值钱
- 全球微头条丨ChatGPT杀疯了,两个月引爆千亿美金新赛道
- 天天头条:37岁,她正式执掌桥水基金
- 环球视点!【昆明两会】 今年昆明GDP增长预期目标建议为6%
- 环球即时:付鹏:美国的金融市场为什么能站在全球金字塔的顶尖?
- 谢逸枫:2022年24座万亿GDP城市排名大洗牌!重庆超越广州
- 当前热文:劳动人口减少666万,最猴急的是谁?
- 当前聚焦:深圳市机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杨威:扎根深圳创新沃...
- 【全球快播报】全面通关在即,“内地游港澳”“港澳游内地”...
- 当前速递!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绿色金融...
- 天天快消息!李扬:居民赚100块要拿出15块来还债,加上房贷可...
- 四冠王”基金首秀平平 去年四季度跑输基准
- 观安信息再获近3亿元融资!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第二区域业务总部
- 专家再爆奇葩言论:年轻人工资低是能力不够
- 当前消息!2022年兴化市贸易额增速位居泰州首位
- 当前热门:去年海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9.2%,...
- 2022年兴化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泰州首位
- 图集丨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多位大咖共话疫后经济新局
- 【天天新视野】周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多少?人民币汇率中间...
- “今年315,没有爱奇艺我不看”
- 信息:昆明市2022年经济数据发布,GDP增速领跑西南省会城市
- 太扎心!国内月收入一万的少的可怜,基本可以横着走了!
- 快报: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李达志:金融科技持续深化,深港...
- 【世界报资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金融科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