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年初展望:停止加息并不是紧缩政策的终点
摘要
2022年全球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执行以及变化,2022年的货币紧缩政策速度以及幅度都是历史上最为激进的,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是去年市场运行的主线逻辑,几乎所有的资产价格变化都是跟随央行的货币政策预期在运行。而到了2023年,随着货币政策逐渐传导至经济主体,以及全球央行本轮货币政策即将迎来终点,市场关注的重心也逐渐从政策端转向经济本体,更多地去关注加息对于经济的长期影响以及高利率背景下经济本体的自我修复。
正文
(资料图)
总的来说,为了达到美联储的长期通胀目标,市场必须要经历一场自我调整期,虽然没有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但是高利率对于市场的影响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并逐渐转变成对于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市场的负反馈。如果最终想让通胀率回落至2%,我们认为在经济调整期内,最为显著的风险就是名义支出的下降以及失业率的抬升。首先是名义支出增长率回到3-5%区间内,同时为了匹配支出增长率以控制供需结构对通胀的影响,则需要将工资通胀率也控制在1-3%的区间中。考虑到3-5%的名义支出增长和2%左右的工资通胀,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双重任务是可能的,即潜在实际GDP增长、潜在产出和接近2%的目标通胀率。简而言之,这意味着至少2%的失业率上升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调整劳动力的供需平衡,2%的实际GDP下降,以及约20%的运营收益下降作为必要裁员的诱因。而在引发这一系变化的同时,在经济的显性指标上,我们必然会看到经济明显的衰退信号。
对于理想的市场而言,一般情况下会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中,即一是支出与产出能力的相对平衡,二是债务增长与社会收入的相对平衡,三是资产对于现金风险溢价的相对平衡。在这三种平衡状态下,资产价格稳定运行,全社会通胀也可以处在合理范围内。
然而在疫情扩散之后,经济的运行出现了严重的失衡,首先是支出与产出能力在空间上出现了明显的错位,然后政府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执行使得债务在短期内急速膨胀,并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从宏观角度来看,名义支出远远高于劳动力的产出能力,产生通货膨胀。这需要收缩支出,其最初的影响是实际增长的下滑,一种反方向的失衡。但是名义利率仍远低于名义支出,这支撑着信贷增长,信贷增长支撑着支出,并对冲了货币政策的紧缩。与现金相比,倒挂的收益率曲线没有提供债券的风险溢价,而股票定价相对于债券提供的风险溢价非常小,最终,充沛的现金转变成支出并转化成最终消费品的相对溢价。
同时政策工具是生硬的,通往均衡的道路很可能是反复无常。通常情况下,在增长强劲之际,第一步是收紧货币政策以抗击通胀。一旦增长得到控制,通货膨胀处于下降趋势,人们倾向于停下来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这种暂停往往会引发支撑经济的资产大幅反弹,从而缩短通胀下降的时间,需要第二轮紧缩。这些暂停通常也会削弱现金的相对价值,增加另一个通胀压力,增加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未来为了实现所谓的均衡模式,央行的政策会在降低通胀的紧缩政策和支持长期增长的宽松政策之间来回切换。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经济收缩时,央行行长们将面临暂停的压力。考虑到从政策行动到经济增长变化以及从经济增长到通胀变化的长期滞后,他们将在不确定他们做得是否足够或太多,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即使美联储停止了本轮加息周期,其对市场的口头政策指引依然不会停止,只要通胀不达标,联储将持续维持鹰派的态度,而这一点是目前市场尚未交易或者计价的。
通往均衡的关键变量是可持续的2%通胀率。关于这一目标,工资通胀是一个中心趋势点,因为a)工资产生收入,收入被花掉转变成支出,b)工资是公司重要的成本项目,是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c)如果工资很高,消费者就有钱购买价格更高的商品,公司就有动机将价格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这种自反性的联系在本质上是自我强化的,直到有什么外界因素停止这种循环。
工资通胀已经向上突破,在美国上升了约5%,并渗透到各个行业,美国15个主要行业中有14个经历了超过4%的工资通胀。这意味着,即使商品通胀降至2%或更低,如果工资通胀保持在5%左右,总体通胀也将趋向于5%。
我们可以用名义GDP,即整个经济中支出的美元总量,来大致表示有多少钱用于支付对应的劳动力成本支出,即可以理解为名义支出增长水平是工资通胀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花费不多,一个人就不可能有高收入,反之亦然。对于可持续的2%通胀率来说,目前的名义支出太高了。为了让工资下降到与2%的通胀率相一致的水平,市场大约只需要3—5%的名义支出增长率,就像过去几十年通胀率在2%左右时那样。这大约是目前支出增长速度的一半。
名义支出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对失业产生压力,因为相对于工资的名义支出是企业利润率的整体经济指标。因此,为了推高失业率,名义支出必须相对于工资下降——也就是说,收入必须相对于成本下降,从而挤压利润率,以诱导裁员。纵观历史,市场必须让名义支出增长远低于工资增长,才能让失业率大幅上升。最近的工资上涨是由远高于工资的名义支出支撑的,这导致了利润和招聘的激增。名义支出仍高于工资,因此在名义支出降至远低于5%之前,失业率不会有太大的上升压力。我们目前的紧缩程度可能足以在2023年产生这种效果。但如果不是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紧缩措施,直到它成为现实。
所以,如果没有企业盈利的下降,就不会有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企业收益需要下降20%左右,才能引发必要的裁员,从而将失业率推高到足以压低工资的水平。这也还没有发生。
总结
总体来看,目前工资是通货膨胀趋势的一个中心点,普遍维持在5%左右。而要实现2%的通胀率,只需要大约2%的工资增长。为了降低工资通胀,需要将较低的名义支出增长和较高的失业率结合起来,以重新平衡就业市场。而为了获得更高的失业率,你需要名义GDP增长大幅低于工资增长,从而压缩利润率,足以导致收入下降约20%。最终,当这些条件足够极端,持续时间足够长时,才能改变劳动力的供需平衡,从而实现2%的工资增长——根据历史经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大约18个月,并最终实现失业率上升大约2%。而目前的市场还远远没有经历过这一系列的情况,这表明通往均衡的道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一路上有许多艰难的选择以及极端的市场波动。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微速讯:十三妹定了!江苏各市2022年GDP排名最终版来了~
- 每日热闻!宏观:供需、信心全面改善 经济修复趋势不变
- 热点评!如何网上炒股票?网上炒股的步骤有哪些?
- 世界实时:植物怎么传播种子?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
- 春节观察:短视频成不了新民俗
- 滚动:深圳有望新增两所本科高校
- 金银花如何种植?金银花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 天天最新:蒙古的首都在哪?蒙古资料介绍
- 全球聚焦:植物保护和健康公司Enko完成C轮融资,斯道资本参投
- 养竹鼠有什么技术?竹鼠的主要病状有哪些?
- 川剧变脸是怎么做到的?川剧变脸介绍
- 天天头条:百亿BTK抑制剂市场纷争,可能的三种结果
- 通常月季花几月开花?月季花有哪些品种?
- 多地首套房贷利率进入“3”阶段 首付、二套认定等政策有望进...
- 环球今热点:坚果市场火热,为什么三只松鼠难挣钱?
- 【世界新要闻】年初展望:停止加息并不是紧缩政策的终点
- 环球观热点:瞄准新赛道 新兴产业“跑出”竞争力
- 【环球聚看点】猴子新皮肤6元多久出?猴子新皮肤怎么样?
- 世界简讯:君子兰烂根怎么处理?君子兰烂根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 养蚕的蚕沙有什么作用?养蚕的蚕沙有哪些用处?
- 当前视点!茉莉花怎么种植?茉莉花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 速递!史上第二赚的春节档,没有赢家
- 当前播报:折扣店、会员店……零售行业的这些创新大大方便了消...
- 外媒文章:中国经济崛起态势“不可阻挡”
- 世界要闻:海关总署:围绕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前研判储...
- 当前热讯:无锡: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4073.5亿 社会消费...
- 无锡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0.8亿元 同比增长3.0%
- 2022年珠海GDP首次突破4000亿,但仍未摆脱土地依赖症
- 环球热议:首次!中国时速200公里客运内燃动车组将出口阿联酋
- 【世界热闻】国君宏观1月PMI数据点评:经济修复将从需求端走...
- 全球观天下!预算收支未达标——2022年财政数据点评
- 去年工业企业利润 超8.4万亿同比降4%
- 全球视讯!长江宏观1月PMI数据点评:经济复苏正当时,消费之...
- 全球快讯:经济修复将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2023年1月PMI数据点评
- 腾讯越来越摸不透米哈游了
- 当前快讯:马化腾的电商梦,全靠它了
- 焦点消息!科大讯飞盯上机器人,这是要对标小米、蔚蓝?
- 全球快讯:抖音开启王炸行动:收割3500亿
- 世界今日讯!年轻人春节错峰搞钱:半月赚2万
- 快消息!香港金管局:将稳定币相关活动纳入监管,期望两年内落实
- 环球快资讯:2022年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有所改善
- 中国有望成为拉动2023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国际组织纷纷上...
- 全球通讯!1月PMI升至50.1%,中国经济正在复苏
- 统计局:多去世27万,超额死亡率2.66%,与新冠有关吗?春节后...
- 国泰君安:经济修复将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
- 全球速看:福建产业大盘稳后劲足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五万亿元
- 全球信息:“经济增长动力十足”(外媒看中国)
- 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这个城市终于醒了:今年GDP增速...
- 【天天新视野】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
- 全球看热讯:PMI重回扩张区间 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 环球简讯:城市24小时 | 谁是第八座“外贸万亿之城”
- 最新消息:香港金管局最新发布
- 2022年GDP达2478亿元,雨花区如何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 每日短讯:35.3亿美元!2022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中西部第一
- 50.1%! 1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 “国家账本”曝光!土地财政熄火,地方赤字11.6万亿
- 春节后开工第一周,中国经济传来两个好消息
- 人口质量稳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 全球快看: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深圳金融业再上新台阶
- 焦点简讯:深圳重磅发布!首次突破5000亿
- 天天微资讯!秦平:消费“开门红”,中国经济持续释放更多全...
- 2022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5137.9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 全球快消息!顺德夺冠!高明增速第一!佛山五区GDP公布,附5...
- 2022年全国规上工业利润下滑4.0%,上下游利润结构有所改善
- 天天最新:汪涛丨春节经济活动乍暖还寒:同比明显反弹,但仍...
- 望岳谈丨稳住基本盘,才能更好挑大梁
- 全球球精选!“煤都”榆林如何逆袭,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老...
- 【全球播资讯】打造外商投资首选地!2022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1...
- 全球观察:旅游业实现“开门红” 640万游客在华侨城过团圆年
- 环球快消息!“绿色”成地方两会高频词 广东、浙江等加快新...
- 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洛阳终于醒了
- 【天天新视野】全国人口负增长形势下,已有5个省份宣布实现正...
- 【最新】2022年,汕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4元,你拖后腿了吗?
- 【天天热闻】无锡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0.82亿元 同比增长3.0%
- 【环球新要闻】广铁单日客流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99%
- 2022年我国送出超4.2万亿元税费政策“红包”
- 【当前独家】IMF大幅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外媒:中国“所有...
- 世界快看点丨南山GDP突破8000亿元 广东经济“第一区”规上工...
- 观点:深圳春节消费市场火红开局,全市线下共发生消费金额55....
- 民营经济大有作为 | 青联委员助力宜宾本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天天报资讯】财政部:2022年全国共销售彩票4246.52亿元 同...
- 王一博代言的这家服装店,净利暴跌7成,9个月关店350家
- 家乐福败走湖南
- 春节档还在互撕,只有它闷声赚大钱
- 世界观焦点:MSCI上调快手ESG评级至BBB级
- 世界热消息:消费市场快速复苏 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12%
- 去年新印28万亿元,换来今年的牛市?
- “全力拼经济”!长三角多地驶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快车道”
- 世界讯息:50.1%!1月制造业PMI升至临界点以上,产需两端均现...
- 观焦点:淄博高新区:企业稳中向好 上月全区重点企业利润同...
- 10元一大把肉串拿下「非遗」,这座东北小城如何致富?
- 环球新资讯:科润新材料完成C轮2.4亿元融资,红杉中国领投
- 简讯:世界黄金协会:2022年全球黄金需求创11年新高
- 派拉纶完成5500万A轮融资,中信建投资本领投
- 简讯:围炉煮茶,难进县城
- 天天报道:人均收入63848元,最新舟山居民收支情况公布
- 平安首经团队:春节消费恢复“温而不暖” 目前政策仍需蓄力
- 环球即时看!深圳多措并举推动春节线下消费同比大幅增长
- 停息挂账自己申请会成功吗?停息挂账委托律师办费用怎么算?
- 网贷逾期5天还能补救吗?网贷还不上怎么办理延期还款?
今日要闻
- 环球微速讯:十三妹定了!江苏各市2022年GDP排名最终版来了~
- 每日热闻!宏观:供需、信心全面改善 经济修复趋势不变
- 【世界新要闻】年初展望:停止加息并不是紧缩政策的终点
- 外媒文章:中国经济崛起态势“不可阻挡”
- 世界要闻:海关总署:围绕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前研判储备政策措施
- 当前热讯:无锡: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4073.5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6亿元
- 无锡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0.8亿元 同比增长3.0%
- 2022年珠海GDP首次突破4000亿,但仍未摆脱土地依赖症
- 【世界热闻】国君宏观1月PMI数据点评:经济修复将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
- 全球观天下!预算收支未达标——2022年财政数据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