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多去世27万,超额死亡率2.66%,与新冠有关吗?春节后,疫情消失了?WHO表示新冠大流行未结束!
国家统计局给出2022年死亡人口总数,超额死亡的27万人和新冠有关吗?
自从国家统计局公布出2022年全国死亡人口总数之后,有非常多的读者向我们询问,能从这一数字推算出自从放开之后因为新冠而导致的超额死亡吗?
(资料图片)
咱们先看一组数组。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的人口数据,其中,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 2022年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人口负增长85万人。
这是近61年来我国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又恰逢疫情放开,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不是和疫情有关?
那我们就比较一下,把最近几年的人口死亡数据都给大家看一看。简单统计一下,2015年-2022年的死亡人口分别为975万、977万、986万、993万、998万、997万、1014万、1041万,具体变化见下表:
梅斯自制
2015年-2020年这几年的超额死亡率 都在1%以内 ,每年比上一年多死亡的人数也都在10万以内,符合老龄化社会下自然死亡率的缓慢增长。
但是2021年和2022年这两年,超额死亡率都超过了1%,2021年比2020年 多死了17万人 ,超额死亡率小于2%,也是正常的范围; 但2022年比2021年多死了27万人,超额死亡率2.66%显然超过了正常阈值2%,这是不正常的 ,这时候再说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自然死亡率的增长,多少有些不客观。
那么是否就能说2022年这多死的27万人是新冠导致的呢?
不能,因为2022年全国死亡人口并不包括广大群众最关注的12月份,且重症死亡高峰集中在2023年1月份!
事实上当国家统计局把2022年全国死亡人口总数发布时,就有媒体第一时间向新闻发言人询问了2022年12月份全国人口的死亡情况。
统计局方面表示,“我国人口每十年做一次普查,最新的是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到每一个人。10年期间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再加定向追踪取得一些参数来推算全年的总人口、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 在非普查年份,人口抽样调查的时点是每年11月1日0点,所以暂时还没有2022年12月死亡人口的数据。 ”
也就是说, 2022年全国人口死亡数据实际上只包含了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的死亡人口总数, 并不包含人们最想知道的12月份的死亡人口数据!想要知道2022年12月份、2023年1月份的具体死亡人口数据,看来还得等一年。
不过,情况并不乐观,在不包括12月份死亡高峰的情况下,2022年的超额死亡率就已经达到了2.66%,比2021年多死了27万人,倘如把统计范围校正在1月份~12月份,2022年的真实超额死亡人口只会比27万人更多。
另外,针对统计方法,一些学者表示不能理解,他们表示, 在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时代,面对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这样极其重要的数据,应该更精细一点,统计方法还停留在抽样调查+推算的阶段,实在令人感到惊讶 ,这种方法导致的误差是非常大的。
过了一个春节,新冠疫情消失了?中国出现了非常独特的感染特征
目前,和新冠死亡相关的最新数据由中国疾控中心于1月26日披露,通报表示,自去年12月8日至今年1月26日, 全国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为78960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647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72487例。
这已是官方通报的最权威的数据了。
去世了那么多人,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经过年前的大规模迅速感染、迅速过峰,春节前后,大家发现新冠疫情似乎消失了。过年期间,人们该怎么走亲戚就怎么走亲戚,20亿人次的春运旅途好像也没引起特别大的疫情反弹。
1月25日,中疾控公布相关数据,感染人数、发热门诊人数、重症人数、死亡人数都有所下降。其中,在院新冠死亡病例,较最高峰值时,下降79%。
中国的这次疫情呈现了全世界其他主要国家都没有的特征,即: 一个月左右全面而迅速地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一个月内全国绝大多数人口迅速感染,而后新增感染迅速下降。 而其他国家基本上是持续传播,数月便出现一次高峰。
我们要知道, 美国感染了3年才感染了70%的人口,日本感染了3年才感染了30%的人口,而国内仅用了一个月就感染了80%的人口, 如此狂飙突进,实在令人不解,这种现象国外专家至今还在持续研究。
例如,2023年1月18日,NEJM发表了一篇 “Protection against Reinfection with the Omicron BA.2.75 Subvariant” ,文中对免疫屏障的建立进行了阐述。
研究显示,之前的Omicron感染对预防Omicron BA.2.75重复感染的有效性为50-80%。 其中对预防BA.1和BA.2重复感染的有效性为50%,对预防BA.4/5重复感染的有效性为81%。 这种通过感染而建立的免疫屏障,会持续数月到数年,以缓解和预防重复感染高峰的形成。
中国这一波感染的主要毒株是新冠病毒BA.5及其分支亚型BF.7,目前的主流毒株仍然是BA.5的后代BQ.1.1及BA.2.75重组或直接后代XBB.1.5、CH.1.1、CA.3.1。这也意味着中国这一波很集中的大规模感染者,近期再次感染的概率较低,有助于建立免疫屏障。
此外, 中国独特的人口密度、居住特点、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免疫状态及其他因素也造就了国内这种独特的传播特征。
不过,这波疫情过去之后,再等3-6个月,会不会出现新的感染高峰、会不会重复感染,目前谁也不好说,大部分研究都对XBB和BQ.1的免疫逃逸表示担忧,但现实会怎样,谁也不敢妄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出现重复感染,峰值也不会很高。
新冠大流行是否该结束了?WHO:新冠大流行未结束,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此前,世卫组织表态称,有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从科学角度来看,何种条件下,我们能终结全球新冠大流行?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回应,终结新冠大流行,有两个词很关键,一个是包容(tolerance),一个是韧性(resilience)。从新冠疫情刚开始不久,我们就在讨论这两个词。前者指的是人类到底能忍受多少,后者指人类的灵活性有多少,即动态调整防疫措施。 当人类可以包容病毒的存在,有一定韧性,能正常生活,与其同存,就可以宣布大流行结束。当新冠只在有的地区流行,就成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到夏天或者秋天,有可能世卫组织会宣布大流行结束。 但这也不意味着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会低至流感,因为其感染基数太大。至于何时能和流感一样,不好预测。
我们都在等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态度,就在前天,经过新一轮会议商讨,WHO 官网发布最新报告称: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同意委员会就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提供的建议,确定该事件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
报告同时指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可能正处于过渡期,应谨慎应对以减轻潜在的负面后果, 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其成员国和国际组织有重点地致力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系统、长期的预防、监测和控制行动计划,并向所有缔约国发出 7 条临时建议。
WHO 本次会议除研判终止新冠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可能产生的潜在负面后果、提出继续 PHEIC 以保持全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注,同时对如何以安全的方式过渡进行了讨论。委员会指出全球疫情可能正接近拐点。
但毫无疑问,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病毒仍将是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永久性病原体。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长期的公共卫生行动。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新见解,新感悟,欢迎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快资讯:2022年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有所改善
- 中国有望成为拉动2023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国际组织纷纷上...
- 统计局:多去世27万,超额死亡率2.66%,与新冠有关吗?春节后...
- 国泰君安:经济修复将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
- 全球速看:福建产业大盘稳后劲足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五万亿元
- 全球信息:“经济增长动力十足”(外媒看中国)
- 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这个城市终于醒了:今年GDP增速...
- 【天天新视野】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
- 全球看热讯:PMI重回扩张区间 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 环球简讯:城市24小时 | 谁是第八座“外贸万亿之城”
- 最新消息:香港金管局最新发布
- 2022年GDP达2478亿元,雨花区如何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 每日短讯:35.3亿美元!2022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中西部第一
- 50.1%! 1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 “国家账本”曝光!土地财政熄火,地方赤字11.6万亿
- 春节后开工第一周,中国经济传来两个好消息
- 人口质量稳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 全球快看: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深圳金融业再上新台阶
- 焦点简讯:深圳重磅发布!首次突破5000亿
- 天天微资讯!秦平:消费“开门红”,中国经济持续释放更多全...
- 2022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5137.9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 全球快消息!顺德夺冠!高明增速第一!佛山五区GDP公布,附5...
- 2022年全国规上工业利润下滑4.0%,上下游利润结构有所改善
- 天天最新:汪涛丨春节经济活动乍暖还寒:同比明显反弹,但仍...
- 望岳谈丨稳住基本盘,才能更好挑大梁
- 全球球精选!“煤都”榆林如何逆袭,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老...
- 【全球播资讯】打造外商投资首选地!2022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1...
- 全球观察:旅游业实现“开门红” 640万游客在华侨城过团圆年
- 环球快消息!“绿色”成地方两会高频词 广东、浙江等加快新...
- 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洛阳终于醒了
- 【天天新视野】全国人口负增长形势下,已有5个省份宣布实现正...
- 【最新】2022年,汕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4元,你拖后腿了吗?
- 【天天热闻】无锡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0.82亿元 同比增长3.0%
- 【环球新要闻】广铁单日客流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99%
- 2022年我国送出超4.2万亿元税费政策“红包”
- 【当前独家】IMF大幅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外媒:中国“所有...
- 世界快看点丨南山GDP突破8000亿元 广东经济“第一区”规上工...
- 观点:深圳春节消费市场火红开局,全市线下共发生消费金额55....
- 民营经济大有作为 | 青联委员助力宜宾本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天天报资讯】财政部:2022年全国共销售彩票4246.52亿元 同...
- 王一博代言的这家服装店,净利暴跌7成,9个月关店350家
- 家乐福败走湖南
- 春节档还在互撕,只有它闷声赚大钱
- 世界观焦点:MSCI上调快手ESG评级至BBB级
- 世界热消息:消费市场快速复苏 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12%
- 去年新印28万亿元,换来今年的牛市?
- “全力拼经济”!长三角多地驶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快车道”
- 世界讯息:50.1%!1月制造业PMI升至临界点以上,产需两端均现...
- 观焦点:淄博高新区:企业稳中向好 上月全区重点企业利润同...
- 10元一大把肉串拿下「非遗」,这座东北小城如何致富?
- 环球新资讯:科润新材料完成C轮2.4亿元融资,红杉中国领投
- 简讯:世界黄金协会:2022年全球黄金需求创11年新高
- 派拉纶完成5500万A轮融资,中信建投资本领投
- 简讯:围炉煮茶,难进县城
- 天天报道:人均收入63848元,最新舟山居民收支情况公布
- 平安首经团队:春节消费恢复“温而不暖” 目前政策仍需蓄力
- 环球即时看!深圳多措并举推动春节线下消费同比大幅增长
- 停息挂账自己申请会成功吗?停息挂账委托律师办费用怎么算?
- 网贷逾期5天还能补救吗?网贷还不上怎么办理延期还款?
- 为何能撑起全市经济总量“半壁江山”?一个视频“数读”四川...
- 环球热点!连续三季度蝉联城区第一!蜀山区建筑业成绩单出炉
- 房贷逾期被起诉了怎么办?房贷逾期被起诉不出庭可以吗?
- 世界资讯:南山应急:节后安全防范不可疏忽大意
- 网贷延期还款能自己协商吗?有必要请第三方办延期还款吗?
- 【环球播资讯】1月31日恒丰银行外汇牌价查 人民币美元汇率中...
- 1月31日渤海银行外汇牌价查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多少?
- 信用卡逾期不还会有哪些经济损失?信用卡逾期5天严重吗?
- 个性化分期找中介办理合法吗?个性化分期找律师办要花多少钱?
- 今日精选:1月31日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多少?
-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一览2023年1月31日 人民币具体汇率多少?
- 房贷不小心逾期了还能补救吗?房贷延期还款要如何申请?
- 信用卡逾期半年有那些后果?申请停息挂账应该怎么做?
- 哪些行为属于信用卡恶意逾期?信用卡逾期会不会被起诉?
- 停息挂账可以电话申请吗?怎么跟银行协商停息挂账?
- 全球即时:1月31日光大银行外汇牌价表 人民币美元汇率价多少?
- 台机构下修今年经济增长预测
- 天天快播:2022年GDP增速排位全市第一,肇庆怀集做对了什么?
- 环球信息:2012~2022年中国城市GDP变化,重庆升3位广州降2位,...
- 世界动态:官宣!江苏13太保2022年GDP全部出炉,徐州……
- 【环球热闻】京东科技助力数字人民币引领春节消费新风尚 京...
- 【环球报资讯】ChatGPT连夜迭代:你老婆不好使了
- 环球通讯!生鲜巨变: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分道扬镳?
- 天天新动态:格林基金:预计2023年债市将呈现震荡偏熊格局
- 东方甄选首次投资农产品上游企业:1752万元扩建河南焦作自营...
- 【全球热闻】春节被挤爆的西安和西双版纳,为何逆袭三亚?
- 最新:国产潮玩出海拓荒
- 天天快播:出真招、实招、细招!苏州开年再发力,55条新政推...
- 全球即时:睿见湾区|华南物流资产仍处风口
- 风口智库 | 1月关键数据公布!开年经济修复或超预期
- 南财观察|广东高质量“抢跑”:重大项目投资挑大梁,激活三...
- 全球微速讯:「推特替代品」们屡获融资,社交赛道再度火热
- 天天观热点:温彬等:1月PMI大幅反弹,内需推动经济回升
- 全球简讯:没被便利蜂店员怼过,还算北京打工人吗
- 环球关注:6000余人留守横店过年,群演拿三倍工资,在当地买...
- 亏掉6亿后,这家公司靠它「逆天改命」
- 当前要闻:王凤英出任总裁,能给小鹏「刮骨疗伤」吗
- 时隔4月重回扩张区间!1月PMI升至50.1,短期将保持强劲
- 每日热点:【海报】全球经济“引擎力”!2023,中国值得期待
- 全球今头条!解读|经济回暖势头明显,1月PMI指数时隔3个月重...
- 焦点热门:各地开年拼经济·安徽 丨每个市打造一个总资产500...
今日要闻
- 环球快资讯:2022年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有所改善
- 中国有望成为拉动2023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 统计局:多去世27万,超额死亡率2.66%,与新冠有关吗?春节后,疫情消失了?WHO表示新冠大流行未结束!
- 国泰君安:经济修复将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
- 全球速看:福建产业大盘稳后劲足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五万亿元
- 全球信息:“经济增长动力十足”(外媒看中国)
- 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这个城市终于醒了:今年GDP增速目标7%
- 【天天新视野】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
- 全球看热讯:PMI重回扩张区间 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 环球简讯:城市24小时 | 谁是第八座“外贸万亿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