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最新快讯!口碑分化的《新神榜杨戬》背后,国产动画电影还面临哪些问题?

看完《新神榜:杨戬》(以下简称《杨戬》),许多观众的反馈是“画面新高、剧本新低”、“能不能找个正常编剧”,这种情况着实有些尴尬。

视觉体验不错、剧情体验拉垮已经成了追光动画的通病。前几部作品《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甚至更早的《阿唐奇遇》《毛衣桃花源》《小门神》都有遭遇了类似的口碑反馈,以至于微博网友把追光动画老板王微拉出来背锅,认为后者实力不足偏偏热心编剧是导致追光动画一系列作品票房不及预期的“罪魁祸首”。

上映过去两个周末,《杨戬》截至8月28日累计票房2.97亿,作为对比,追光上一部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同一时间票房约为为3.7亿、最终累计票房为5.8亿,以此推断《杨戬》的最终票房大概率为4亿+左右,目前《杨戬》猫眼预测票房为4.29亿,与《哪吒重生》的最终票房基本持平。因为上映已经超过10天,网友对《杨戬》影片内容层面的优缺点分析已经较为全面,读娱君不多赘述,在此主要试图从行业角度分析以下话题:


(资料图)

一,神话题材到底还有多少资源可挖,追光的新神榜系列到底能否形成规模和联动宇宙;二,4亿级别的票房成绩是追光动画的常态,还是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市场天花板有限、突破仅为个例?三,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多元衍生产业发展如何?

1

动画电影神话题材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去掉《熊出没》等少儿向动画的话,票房成规模的国产动画电影几乎全是西游、封神等传统神话题材。对大众心目中知名度广泛的哪吒、悟空、杨戬等神话人物进行改编,总比自己原创一个故事来得保险——事实也是如此,国内分账票房过4亿的全龄向动画电影,目前仅有《大鱼海棠》一部属于原创故事。

传统神话题材是影视改编的富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题材的高度集中带来了一些新的难题:

其一,因为悟空、哪吒等形象的广泛知名度,动画改编故事必然遭遇两难困境,既要保留人物形象、故事的主脉,又要在叙事上找到全新出路以避免无限炒冷饭,剧情上的创新更为困难。

从根本上说这是传统神话故事蓝本本身的缺陷。现代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要能真正与观众达成情感共振,这一点其实是《封神演义》这样的改编创意源所最缺乏的——小说原著里,哪吒基本是个熊孩子,小说中的龙王、石矶娘娘基本都是无辜背锅,哪吒和李靖的父子关系则等同于仇人;小说里杨戬是个性格面目模糊、道术精湛的“完人”,姜子牙则是一个传统儒臣的形象,推动故事发展的枢纽工具人。

这些设定都难以被影视改编所借鉴,最终导致创作者只能选择继承人物关系、大致故事框架、法术法宝场景等设定层面的元素,再从“文化解构”层面挖掘出神话人物现代意义上的弧光——但这样一来故事的发展空间显然更有限,以至于此前的几部神话动画从故事结构和立意上都惊人相似:反抗命运、权威的主题,大圣、两个哪吒、杨戬等四个主人公从低沉到变身爆发,所谓“名场面”也近乎一致。

但具体到各电影的人物塑造上,也有高下之分。《魔童降世》把矛盾放在了他人赋予的身份和命运之上,哪吒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出生自带的“异类”标签的反抗,对墨元和灵珠强加的命运的反抗,“恶童”的外表、个性十足的叛逆和父母、师长带来的性格塑造集中到了一起,最终让这一“哪吒”形象成为类似改编中的典型成功代表;此外《白蛇》系列的人物塑造也是可圈可点的,青、白性格都非常鲜明,宝青坊主的设计也是国漫中难得的亮点。

相较之下,《新神榜》的两部电影亮点完全放到了视觉奇观上。创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游戏制作人的态度在创作电影,场景、动作上几乎成了国内3D动画技术高度的代表。可是从主角到配角几乎全员工具人,就像《哪吒重生》里面目模糊的女性角色,《杨戬》里不明所以的萝莉哮天犬,而更令人乏味的是杨戬、巫山神女等诸多人物塑造,既无来处,也无去处,仿佛只是一个个为了带着观众逛世界的无言NPC,带着两个劈山救母的传说,扭扭捏捏地用谜语人的方式讲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

其二,神话人物没有版权壁垒,彩条屋和追光都争相打造自己的故事,还有大量影视公司虎视眈眈,导致神话人物相互交叉混乱重复,不明就里的观众只能用“一码归一码”的态度去观影。比如单就申公豹这一配角人物,目前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三个人物设定。

而国产动画的创作周期又实在太长,在《大圣归来》《魔童降世》拉高整个行业预期后,各方势力打造神话动画系列的规划基本都没能落地。

当年《大圣归来》出品人路伟曾表示,《大圣归来》这个系列他将连续拍摄五部,打造成*个*的动画品牌,可如今过去了七年,田晓鹏还在忙活《深海》,《大圣闹天宫》这个续集连影子都没有;而《魔童降世》和《姜子牙》都是彩条屋创立时同一批规划的项目,后续开发计划未知,所谓“彩条屋中国神话系列”的下一部《杨戬篇》也早筹备了好几年,目前却连一个大型预告都没能出炉,反而跑在了《新神榜杨戬》的后面。

这样来看,2019年《白蛇缘起》至今不过三年时间出品了四部神话动画电影,追光动画的效率已经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了。但读娱君也看到了一个隐忧,《白蛇》系列的故事在《青蛇劫起》的彩蛋中来看似乎来到了现代,这虽然意味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故事延伸性,但也带来了更多创作上的难点和雷区;而另一边的《新神榜》系列给人的感觉是创作者自己都“还没想好”,《哪吒重生》和《杨戬》目前是披着一个神话蒸汽朋克的外皮各讲各的。

相信多数观众的想法和读娱君是一致的:神话系列电影要么不要联动,要么就带着真正的“IP宇宙”思维规划得严密一点吧。

2

良莠不齐的衍生市场,需要产业升级

自2015年《大圣归来》吹响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号角以来,票房市场排得上号的动画电影其实就这么几个来源: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旗下《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大鱼海棠》,追光动画《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华强方特,《熊出没》系列每年春节档基本固定分走自己的市场份额,上述作品票房基本都在4亿以上;此外就是《罗小黑战记》《雄狮少年》等近年的黑马取得2亿-3亿左右的票房。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魔童降世》的50亿票房神话目前来看可能真的只是孤例。《姜子牙》在当时捆绑宣传的加持下拿到16亿票房,如今看来已经远超其实际水平,这部电影的视听质量、叙事水准都不比后来追光动画的《白蛇》《新神榜》系列高,而后者票房基本稳定在4、5亿水平。

所以行业不应该用一个捅破天花板和受众圈层的《魔童降世》去要求动画市场。目前来看,【10亿+是超级爆款、4亿+是市场头部,5000万到1亿+是腰部中坚】,这或许才是动画电影行业的真实市场空间。因此放低预期、控制成本、追求稳定档期,或许才是合理的市场行为。

而且动画电影的收入源并不只有票房。相较于其他真人影视形式,动画显然是更容易进行IP多元衍生开发的形态,人物造型可以复刻,世界观设定资源也能在游戏等内容中高度复用,随着国内衍生品开发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版权市场正规化踏上正轨,电影上映之后“后面的收入”会越来越重要。

但从目前来看,国产动画电影的IP开发很难称得上成功。踏着盲盒、*、IP游戏等诸多概念风口而上,实际呈现的却是一个有些急躁、混乱、短视逐利的市场面貌。

2019年上线的《大圣归来》售价199基本是3A游戏级别,可最终游戏质量堪称骗钱,口碑惨不忍睹——模型换皮重复用、动作拉垮不流畅、CG都懒得做,就这种水平制作方却敢铺天盖地开展宣发活动,最终营销反噬到接恰饭视频的敖厂长都被大规模声讨。

手办周边市场同样乱象频出。2021年7月24日,也就是《白蛇2青蛇劫起》电影上映*天,昱家良品和花果山潮玩、追光动画合作的官方周边*计划就已经开启,仅15天后*金额就突破了700万元,看似皆大欢喜,可付了钱的粉丝们恐怕没想到后续会如此“一地鸡毛”。

这次*的手办包括小青、小白、宝青坊主等多个形象。先是在*期间官方私自改动*目标,引来不少粉丝吐槽。然后*批等了四个多月的粉丝收到了昱家良品的小白“实物图”,实物质量与*的巨额差异直接让不少粉丝爆粗口:

随后被疯狂吐槽的这部分手办迎来了重制,虽然有所延迟,但至少大部分买家还是收到了东西的。但另一边的宝青坊主以及蒙面人等部分手办的故事就更无语了,手办原定2021年12月发货,时间到了官方表示要推迟到6月中旬,6月中旬到了官方又说推迟到7月31日,直至8月底,仍然有大量网友表示没有收到货:

往小了说,这是追光动画没找到靠谱合作方导致的乱摊子,但从市场角度来说也明显暴露了国内IP衍生产业发展的整体不足。一边是来钱快,粉丝痛快付款,另一边却是垃圾品控和不断跳票,IP开发高度依赖于粉丝热情,而此类事件的出现无疑是对这种热情的强烈消耗。

从整体市场来说,国产动画周边衍生开发*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产业。毕竟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大量国漫番剧在支撑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斗破苍穹》《凡人修仙传》《斗罗大陆》等年番大作人气高居不下,显然有望像日本市场那样建立起更庞大的衍生收入市场。据《中国Z世代手办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办消费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为36.6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手办市场规模将达91.2亿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给国内动画IP的持有方带来了考验——是赚个授权费随便做点玩意糊弄粉丝完事,还是放眼长远维护IP的长期价值,这一定是有因必有果的。

标签: 动画电影 目前来看 大鱼海棠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