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住阳光房睡吊床 西北“小可爱”发出甜蜜邀约

文/进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凉州小吊瓜以皮薄瓤沙、籽少汁多、甘甜爽口闻名

秋到凉州,瓜果飘香。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大柳镇万亩小吊瓜温棚种植基地,瓜农们轻轻摘下小吊瓜,小心翼翼地抱到棚外的三轮车里,那神情不亚于足球巨星梅西捧着亲吻心爱的足球。

凉州小吊瓜长得颇似橄榄球,重量2—5斤,悬结在垂直架起的秧上。它以皮薄瓤沙、籽少汁多、甘甜爽口闻名,被东南西北的瓜商冠名为来自大西北的“甜蜜蜜”“小可爱”“特小凤”,成为近几年瓜市的抢手货。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北京宠农兴农产品专业供销合作社的小刘这几年常驻大柳镇供应瓜苗,待瓜成熟后收购运销北京新发地市场。“全国各地的瓜都无法与凉州小吊瓜相比,吃它不用只挑中间吃,边上也是甜的。”小刘赞不绝口地称道。

“凉州小吊瓜味道确实美极了,吃一个刚刚好,不用担心太大吃不完,放冰箱和其他食物串味。”在发放镇的小吊瓜集散市场,山东瓜商王奇一开口就“暴露”出他豪爽的性格。

很多外来客商与当地瓜农签订了供苗收瓜的订单合同,一座80平米的温棚,一年可种四茬,每茬按约定的最低亩保价收购。

王奇直言,他今年前两茬卖出价格比订单低,但十月份海南瓜断货的时候,正值凉州小吊瓜盛产期,秋冬这三四茬肯定会挣钱。

凉州小吊瓜长得颇似橄榄球,悬结在垂直架起的秧上。

目前,大柳镇、发放镇多数农户家都有两三座小吊瓜棚,种瓜年收入可达八万元左右。少部分农户还发展到十多座棚,小吊瓜已然成为了当地致富的“小金瓜”。小吊瓜更带动了凉州区工厂化育苗、纸箱生产、科技服务、市场集散、运输销售一体化协作和分工,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建设。

大柳镇小路村瓜农老俞今年65岁,老两口种着三座温棚。两个儿子都在城里按揭买了房,老俞想等这茬瓜卖完换个双开门冰箱,老伴则希望先帮儿子们还些房贷。

“我现在还帮助古浪县、张掖等地农户发展小吊瓜产业呢。”微信昵称为“甘肃瓜哥”的许放自豪地说。

许放是一名80后,他如数家珍地从温棚建设、自动卷帘、滴灌设施、种植培训、品种培育等环节列举扶持政策。他高兴地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心里就像吃了小吊瓜一样甜蜜。”

当地干部注意到,家庭劳力弱小的个别家庭发展小吊瓜的步伐比不上其他农家,卖瓜收入较差。大柳村的李秀秀丈夫病故,她和孩子相依为命,温棚的每茬产量总比别人家低得多。

“有些农户不愿意交流种瓜技术,产量也上不去。”镇上的农机专干小张说,他们经常到农户家去指导,邻居们也主动帮助,技术逐渐熟练了,产量也上去了,大伙的心都温暖了。

武威市交通运输局建管科负责人陆生成介绍,全区产业路都配套到了瓜棚,运输很方便。装运瓜果等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只要不超载,一路都可享受免费的绿色通行。

小吊瓜只是凉州众多优质农产品之一,作为西北农产品重要供给地,凉州大地拥有水、土、光等得天独厚的营养元素,中华农耕文明所具有的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其传承创新精神,都在这片热土上精彩绽放。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生动记录了古都凉州商旅兴旺、农事繁忙之盛景。如今,凉州城楼边的明清夜市热闹非凡,一处凉州小吊瓜的地摊前,品尝者、购买者人头攒动,商贩扬着高亢而悠长的凉州腔不停地吆喝:

“凉州小吊瓜,来了

甜得很、甜得很

着实子甜得很

真个把人甜死了”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