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一季度夺魁、半年名列前茅,广州海珠掌握了怎样的经济“增长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美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恋阁 实习生温泳珊 广州报道

继今年一季度广州市海珠区GDP增速居全市各区首位后,海珠区上半年GDP增速在全市各区继续保持名列前茅。


(资料图片)

近期,海珠区公布了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上半年,全区实现GDP 1261.16 亿元,同比增长8.2%,排名全市第二。两项指标实现了两个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 427.06 亿元,增长 22.5%,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全市“双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0.87亿元,增长 22.3%,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 56.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增速及完成进度均排全市第一。都市工业、数字经济“双核”经济延续拉动作用,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核心发动机。

从一季度的“开门红”,到如今的稳中有进、保持前列,海珠区展示了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目前,海珠区正狠抓战略机遇,持续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擦亮企业服务“金字招牌”,不断探索老城区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新模式……海珠,未来可期。

都市工业:奋力走在前

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沥滘路100号的海尚明珠智慧园,是海珠区近年培育出的都市工业产业园之一。

这里原来是一个修船厂,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原修船厂连年亏损、高能高污、坪效低下的状况已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亟需转型。2015年,响应海珠区以“制造业往外迁、服务业往里走”为核心的“退二进三”政策,修船厂通过微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现代新型科技产业园。

这些年来,围绕都市工业高端智造、人工智能、设计技术服务等三大主导产业定位方向,园区引入了大量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为企业提供税务、金融、人才以及物业等多项服务保障,疫情3年,还减免了入驻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租金达1764万元。

截至2023年上半年,园区租赁面积达到3.9万平方米,出租率达到95%;入驻企业82家,符合主导产业定位的企业63家,占比接近80%。“四上”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2022年园区入驻企业实现营收约60亿元,利税接近1.5亿元,多项经济和社会贡献指标位列海珠区产业园区前三名。

园区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如今园区发展的难点已经从“有房子没客户”,变成了“有客户没房子”,供不应求。

海尚明珠智慧园的成长历程,是海珠区大力发展都市工业的一个缩影。在广州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战略方向指导下,海珠区始终走在前列。

去年初,海珠区率先吹响发力都市工业的新号角。一年多来,海珠区在探索都市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主要做法是聚焦“三个新”:培育承载“新空间”,打造特色新园区;瞄准衣食住行等与扩大内需息息相关的都市消费工业,培育“衣食住行”产业“新集群”;提升“新能级”,借力数字优势,推动传统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而在服务和扶持区内都市型工业企业上,海珠区更是做到了关心和走心。去年7月出台的《广州市海珠区促进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从制造业企业落户、特色都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创新项目用房帮扶、高端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最高奖励1200万元强力支持;《海珠区支持重点都市工业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则通过“保姆式”服务,推动“研发+制造”模式企业落户。另外,海珠还推出具有特色的“1+4”暖企体系,高效响应企业需求,同时为企业“全方位”链接大湾区资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上半年,都市工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已经成为了海珠区经济发展“双核”发动机之一。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 427.06 亿元,增长 22.5%,排名全市第一;工业占GDP比重(15.1%)比2021 年同期(10.2%)提升近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区新增4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 1.49亿,增长 22.1%。

招商、稳商、安商:擦亮“海珠服务”金字招牌

“我们选择海珠,是因为本身海珠区定位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示范区,从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区内生态等维度,可以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较为完善的工业链。另外,从海珠区政府到管委会,都在不断地帮助我们做行业拓展,组织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地的企业和产业情况。”谈及百度飞桨(广州)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在海珠区琶洲的落地,公司总经理冯绍彬如是介绍。

企业到海珠来,一看区位,二看服务。在区位上,海珠区处于广州的“心脏”位置,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扎实。在服务上,海珠区推出《惠企服务包》,整合集成全区教育、医疗、安居、金融、文旅等方面优势服务资源,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在海珠扎根稳定发展。

一直以来,“海珠服务”都是海珠区招商引资的一张特色名片,而这种服务能够细致到“一对一”,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例如,海珠还逐步建立“一楼宇一专班”的服务工作模式,确保每栋楼都有人值守、每个优质税源企业都有人跟进。同时,海珠区组建了一支超过500人的首席服务官队伍第一时间响应和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今年来,海珠区在“首席服务官”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海珠合伙人”概念、构建“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务模式,核心理念从“服务企业”提升为“和企业一同成长”,具体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的举措则从此前的“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找订单”转变,进一步鼓励企业与海珠携手发展、共同促进。

海珠区在招商、稳商、安商上提供的一系列贴心服务,是其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坚实后盾。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海珠区依托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先后招商落地了腾讯、阿里巴巴等32个龙头企业建设34个总部用地项目,涉及消费及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游戏、数字传媒、数字新零售、数字航运等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仅近一年来,琶洲试验区已密集落地6个产业用地项目,包括中国电信南方科创中心、中南钢铁总部大厦两大央企项目,唯品会时尚中心、大参林互联网医疗国际创新总部、趣丸全球总部、爱帛全国总部等4大产业龙头项目,未来5年将带来超1700亿元营收、30亿元税收。

同时,依托全市创新的“边来总部、边建总部、边育产业”的三边工作机制,琶洲试验区总部用地项目近三年营收、税收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超40%、30%。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23.7%。

头部龙头项目的引入带来产业集聚效应,更多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相继落地。2022年末,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四上”企业户数由2015年的89家增至252家;规模由2015年的不足30亿元增至超570亿元,连续八年实现双位数发展,年均增长近60%,拥有两大“百亿级”项目,全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提升至12.8%,成为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一大行业。

产业快速集聚、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除了“引龙头”的成效,也有“育腰部”的积极作用。6月28日,海珠区新一代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药师帮完成港股上市,2020年以来全区新上市数字经济企业达到4家。此外,区内还有一大批独角兽企业正在上市进程中,产业培育效果持续凸显。2023年上半年,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延续2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速排名稳居全市前列。

琶洲:紧盯前沿,蓬勃向上

上半年,琶洲的发展一如既往地硕果累累。

琶洲共完成投资168.57亿元,增长22.6%,实现营业收入1975.05亿元;琶洲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产业互联网峰会、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峰会,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等一一举办;琶洲新拍地企业落地6家主体;唯品会、阿里巴巴、TCL、小米、欧派、粤传媒等20个项目已投产运营,科大讯飞、腾讯、广商中心等7个项目已封顶,南方传媒、三一重工、树根互联等13个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或基坑施工,中国电信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琶洲南区(东片区)规划通过审批……

更多创新的力量涌入到这片高“含金量”的数字经济热土上。仅半年,琶洲试验区新注册企业2153家,企业总数35268家;“四上企业”净增187家,总数达1732家;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净增117家,总数达332家。

琶洲的交通建设进展同样引人注目。据了解,琶洲试验区共规划建设15条轨道交通线路,6条已投入运营,4条在建,5条在规划中;目前,已建成广州大桥、海心桥、猎德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东圃特大桥等6条桥梁,车陂南隧道等1个过江隧道项目已通车,另外还有6过江隧道项目正在建设中。

目前,琶洲正在加快建设“琶洲算谷”。

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已经启动,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国内外超2000支参赛队伍的预报名信息,其中企业队伍超500支。除了国内企业、高校外,还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师生参赛,活动热度持续高涨。

数据方面,琶洲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加强对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安全、应用各环节项目的挖掘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推动大数据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琶洲试验区已集聚大数据相关“四上企业”近200家。

算力方面,琶洲推动布局新型智算中心,对接洽谈阿里云、云下科技、中科曙光等算力企业,推动区属国企共同参与,在琶洲布局建设匹配人工智能产业算力需求的智能计算中心。同时链接云计算平台资源,对接阿里云、曙光云、百度智能云、天翼云、华为云等国内知名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云平台赋能企业多场景AI训练。

未来,海珠将紧盯世界产业发展前沿,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周期与海珠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聚焦元宇宙、脑机智能、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网络(6G)等产业方向,通过组建战略咨询“智库”、挖掘和引进未来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生态,培育发展新动能。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