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CPI崩了,强预期要变弱现实?深圳发出了两个信号,值得重视

3月份的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了。

其中,全国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的1%。


【资料图】

这已经是CPI连续第4个月下行,因此很多人都在讨论“通缩”是不是要来了?

经济发展最怕的就是“通缩”,甚至很多人觉得,就算是“通胀”也要比“通缩”更好。

经济一旦陷入了通缩螺旋,经济发展萎靡,无论如何刺激,都是一潭死水。

企业挣钱越来越难,老百姓收入减少,越来越不愿意花钱,结果导致企业更加挣不到钱,最后陷入死循环,经济倒退。

尤其今年放开以后,大家对于经济复苏普遍给予了比较高的期望,但以目前的数据来看,似乎强预期可能会变成弱现实。

当然,目前的CPI下降牵扯到的因素很多,比如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比较大,而现在正处在猪周期的一个底部,还有春季大量蔬菜上新,蔬菜价格下降也比较明显。

所以我们就此判定通缩还为时过早,但除了CPI之外,一些城市的动态也很有参考价值。

比如近段时间,深圳市就发出了两个信号,值得我们重视。

地铁线被砍:客流量不达标?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话曾是深圳无可替代的标签,最近10年时间,深圳常住人口净增量达到了713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5.35%。

但是,今年就业形势不够理想,就算是过去遍地机会的深圳,如今找到工作恐怕也太不容易。

挣钱不容易,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少出门、少消费,甚至干脆回到老家。

看深圳住建局官网公布的工程项目信息,曾规划建设的五期18、21号线及10号线东延、11号线北延,均已不见踪影。

曾经规划好的地铁线被砍掉了,为什么?

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恐怕就是预估的客流量不达标。

按照要求,现在一个城市建地铁,除了对城市GDP、人口和财政收入有要求之外,还规定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对于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其它的条件肯定都符合,估计可能就是初期客运强度以及远期客流量有点危险。

过去的深圳地铁,在早晚高峰阶段拥挤很严重,但近期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这种情况好像改善了很多。

深圳有很多优质产业,按道理不会缺乏求职者,如果人口减少,那就只可能是被动的减少。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缩减地铁建设投资是正确的,好钢更要用在刀刃上。

“安居房”没了:人口减少,提高房产资源灵活度

深圳发出的另一个信号,也可以印证人口减少。

前阵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了,将取消安居房、人才房,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

再过一段时间,深圳的“六折人才房”,可能就要成为历史了。

为什么刚刚推出半年,深圳的人才房政策就要取消了呢?

一方面,是人才对于“人才房”普遍不够满意,房子10年内不能卖,且户型难以满足要求,直接导致了“人才房”遇冷。

另一方面,将安居房、人才房改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也可能是对于人口变化的应对调整。

相较于安居房、人才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没有产权,不存在炒作问题。

而共有产权住房个人只能获得使用权,无法获得100%的产权,且将来仅可售卖给具有共有产权房资格的购房者,售价会大打折扣。

简单地说,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共有产权房比起“人才房”来说,面向的人群更普遍,层次也要相对低一些。

当一个城市人口充足的时候,吸纳新人时自然倾向于高水平的人才。

但如果人口减少,就只能放宽标准,向更多的人敞开门户。

如何用好现有的住房资源,有足够的灵活度来应对将来的人口变动,深圳已经先行一步,为大家提供了范本。

经济回暖到了关键期

可见就连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也可能遭遇了被动的人口外流问题。

那全国的其它城市呢?背后的就业现状不容小觑。

再结合近几个月的CPI走势,可以说通缩的预期是确实存在的。

那如何来对抗这种预期呢?自然是发展产业,让民众更容易就业,更容易地能挣到钱。

钱包鼓起来了,日子过得有奔头了,对未来足够乐观了,自然会放心大胆地走进商场,开开心心地掏出钱包大笔消费。

在蛰伏了3年之后,经济迫切需要回暖,今年是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一年,这个认知取得了自上而下的一致认同。

开年以来,很多省份组团出海拉订单,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地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需要力度更大一些。

可以说,如今真正地处在经济回暖的关键期,就像赛跑临近终点时一样,如果这时我们再坚持一下,步子再大一些,这种预期就会被扭转。

相信接下来还有力度更大的措施出台。

写在最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预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关键,现阶段我们最需要的可能不是鼓励消费,而是尊重市场规律,用坚实的行动去引导信心。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