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四川县域经济如何发力?|全球关注


(相关资料图)

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县域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拥有183个县(市、区)、县域数量居全国首位的四川而言,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切入点,更是实现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意。  3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城乡融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如何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重要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培育行动,计划通过3年时间推动全省的全国百强县取得突破、全国百强区优势继续拓展。  从过去延展至未来,四川正加快形成以百强县百强区为引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为支撑,工业强县、天府旅游名县、乡村振兴示范县等为补充的县域经济梯队发展格局。  天府大地,城市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好生活,一览无余。

关键支撑全力培育县域优势特色产业

发布会上,达州市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拿出了一组数据。  身处川渝万达开地区几何中心、川东门户,开江县与达州中心城区共同构成达州“一核两翼”空间布局中的“一核”。眼下,开江县规划建设15个现代农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和2个现代服务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聚集了20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稻渔综合种养、光电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突出搭建产业平台,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中,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庞佑成说,全县已串联三里田园、田米水乡、陌上春风、莲花世界等田景田品,形成百里稻香、百里果香、百里水乡“三大旅游环线”。  开江县只是全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的一个缩影。  “全力培育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是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韩斌说,全省的县域工业经济加快发展,52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近三分之一的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基础上,四川将进一步突出新型工业化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韩斌透露,将坚持“一县一主业”,实施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梯度培育县域千亿、百亿、十亿产业集群。同时,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突出“一园一主业、一区一特色”,推进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统筹实施“百亿强企”提升行动和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与打造“千百十亿”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同步的,还有提升产业发展平台能级,支持县域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创新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川字号”农业品牌。  此外,还将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种养加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衔接互补大力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县域发展之间,改变就在身边。  例如,眼下四川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5.7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98%,实现村村通4G和光纤。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县域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也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以成都西部片区为例,据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董云帆在发布会上介绍,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里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畅通阻碍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堵点”,形成人才、土地、资金汇聚的良性循环。在户籍制度改革领域,实现市内农村人口进城“零门槛”,引导“四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蒲江县引进常驻型‘新村民’150余人、候鸟型‘新村民’300余人、顾问型‘新村民’80余人。”董云帆说。  类似的,还有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成都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领域,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创新实践,探索经营权直接抵押、“经营权+地上附作物”抵押和第三方全程参与市场化风险处置等模式。例如,彭州市开办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蒲江县开办的柑橘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均为全国首创。  韩斌介绍,下一步,针对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全省将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大行动”,深化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启动省级试点,高标准建设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开展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同时,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强乡村路网与交通主骨架高效衔接,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投建运管机制。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探索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促进县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高效。

阶段性成效已考核命名58个省级百强中心镇

作为小城镇发展中的关键词之一,差异化正成为要点。以乡村旅游为例,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游勇表示,在深化天府旅游名镇名村文旅品牌建设中,要推动乡村民宿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乡村民宿的文化品位和服务品质,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知名民宿品牌。  若将视角放大,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陈福均介绍,在充分考虑全省中心镇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后,在中心镇建设上,全省分为了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  “要通过分类培育,进一步促进中心镇差异化发展。”陈福均进一步介绍道,城市化发展区将重点打造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科技教育类的省级中心镇,力争建成城市卫星小城镇;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创建特色农业、农旅结合、农产品物流类省级中心镇,成为高产优质、特色鲜明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小城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则注重培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类的省级中心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绿色低碳的小城镇。  类似的,还有做大做强中心镇的布局。  2020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培育一批实力强劲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引领带动四川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在陈福均看来,中心镇作为连接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枢纽,是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到目前,已考核命名了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58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此基础上,韩斌表示,全省正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道路、水利、环保、商贸、消防、警务等设施。培育发展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支持有条件的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  此外,还有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支持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对接城市需求、服务城市发展,功能明确、协作配套的卫星镇;支持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专业功能镇;服务乡村、带动周边的综合功能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