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超2万字财政政策报告,透露哪些重点信息?-热点在线

3月20日,财政部公开了《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称《报告》),以2万多字篇幅详细回顾了2022年财政政策实施情况,以及2023年财政政策展望。


【资料图】

经济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的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究竟如何发力、效果如何?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又有何重点?《报告》给出了答案。

财政调控有力有效稳经济

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为了应对冲击,积极财政政策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重责。《报告》称,去年各项财政政策早出快出,推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在稳经济举措中,力度空前的税费支持政策无疑是一大重点。《报告》认为,去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分批推出,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为支持企业纾困解难、保市场主体就业、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等发挥了关键作用。

根据财政部数据,去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退税时间大幅提前,大头在上半年完成。

“这在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称。

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政府扩大有效投资。去年财政部在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之外,还允许地方动用5000多亿元专项债务结存限额,使得去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且发债速度快,支持了约3万个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重点项目建设。

此外,为了更好发挥专项债扩大有效投资效应,财政部去年还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并新增了“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3个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领域。

《报告》认为,去年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带动扩大社会投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全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匹配,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

比如,面对地方财政收入下滑现状,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9.71万亿元、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比往年大幅提高。资金分配时,重点向财力困难和欠发达地区倾斜。这帮助基层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去年基本医疗、教育、基本养老等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和效能

中央要求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上述《报告》表示今年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报告》称,今年统筹宏观调控需要和防范财政风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财力保障。

根据《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和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合计7.6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6600亿元。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财税专家表示,这体现了今年积极财政政策“温和”加力,保持了必要财政支出强度,有利于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提效方面,《报告》要求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比如,在支出方面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

《报告》还提出,今年要严肃财经纪律,切实防范财政风险。比如今年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对德勤和华融行政处罚,其中德勤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约2.12亿元,引起市场关注。多位会计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这一案件背后正释放了监管部门强化财会监督工作信号,未来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的问题将被严查。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依然成为今年财政工作一大重点。多位地方债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会针对性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针对一些隐性债务期限短、利息高现状,政府明确拉长期限、降低利息,用时间换空间。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严监管势头下,监管也防止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避免新增隐性债务等。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