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信贷、存款双创新高,企业居民预期错位
转载于:财经五月花|文:唐郡(作者为《财经》记者)|编辑:张威 袁满|题图来源:Pexels|版面编辑:李郝钰
(资料图片)
摘 要
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贷款增加4.68万亿元,为当月信贷高增的主要拉动项
1月信贷增长创历史新高。
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了1月金融统计数据。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98万亿元,同比少增1959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货币供应量方面,截至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贷款增加4.68万亿元,为当月信贷高增的主要拉动项。
同时,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亦创单月存款增量新高。其中,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为当月存款增长的主力。与之相对,1月居民贷款增加2572亿元,同比少增5858亿元。
“新增信贷符合市场预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前期政策效果和年初需求复苏,1月贷款增速明显回升,而受到企业债和政府债发行同比减少的影响,社融同比少增。
对于企业和居民在存、贷款方向上的背离,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疫情缓解后,服务业重启推动了企业需求上升,随着接下来企业招聘需求上升,居民就业增加,居民的信心将逐步恢复。“考虑到最近很多城市二手房交易明显复苏,预计未来居民信贷可能进一步上升。”明明表示。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明明认为,有必要保持货币政策宽松,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后续总量降息的可能性没有那么大了,但一些结构性降息政策可能性相对更高,比如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定向政策。”张智威表示。
企业需求复苏推升信贷
万得(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9家机构对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值介于3.5万亿元至4.5万亿元之间,均值为4.08万亿元,低于4.9万亿元的实际值。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创单月信贷增长历史新高。
从结构上看,1月企业贷款新增4.68万亿元,同比多增1.3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是1月信贷放量的主要支撑。
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较上年增长相比,1月信贷实现了开门红。据央视报道,工商银行1月公司贷款增量为去年同期的1.5倍,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量突破2000亿元,为上年同期的2倍。另一家大行的分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1月该分行信贷增长主力是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不过,该人士坦言,其所在分行信贷增长表现没有那么突出。“毕竟贷款有门槛,很多企业这几年经营不怎么好。”
“企业信贷强劲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积极备战开门红;另一方面是基建、制造业带动,令宽信用政策效果现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制造业和基建领域信贷需求扩张抵消了房地产企业信贷融资低迷表现。
1月10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2023年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在会议精神指导下,主要银行适度提高了信贷投放的节奏。”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告诉《财经》记者。
同时,张旭透露,2022年12月一些银行主动压缩了信贷规模,并形成信贷需求的累积。这部分被临时抑制的需求于今年1月得到释放,并形成了1月信贷的高增长。而且,在“早放贷,早收益”等因素驱使下,历年1月均是贷款投放大月。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也是屡被提及的积极因素。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个、12.8个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另一方面也与1月的信贷多增相互印证。”张旭表示。
居民存款创新高
企业贷款高增的同时,居民贷款同比少增。数据显示,1月居民贷款增加2572亿元,同比少增5858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同比少增5193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对应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周茂华表示,“居民信贷需求低迷,与国内房地产市场暂时低迷有关。”
Wind数据显示,2023年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870.57万平方米,创2022年3月以来新低。不过,从更高频的周度数据来看,1月春节假期成交较为低迷,春节后周度成交面积已回升至188.11万平方米。“考虑到最近很多城市二手房交易明显复苏,预计未来居民信贷可能进一步上升。”明明表示。
对于居民短期贷款少增,周茂华认为,这反映1月居民消费支出继续偏弱,但相对2022年12月的负增长,该指标已经恢复正增长,同比收缩幅度有所收窄,这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呈现逐步企稳迹象。
与居民信贷需求低迷相对,1月居民存款热情高涨。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亦创单月存款增量新高。其中,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同比多增7900亿元,为当月存款增长的主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薪酬福利,单位存款向住户存款转移,同时受个人消费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选择将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而居民存款多增,也是支撑1月M2增速创新高的主要原因。
此外,张旭认为,春节错位因素也是形成存款多增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1月末时春节假期已结束,现金陆续回流银行体系并形成存款,这也是1月流通中的货币(M0)增速大幅下降至7.9%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财收益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居民提前还贷、存款定期化等趋势受到热烈讨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居民选择将其他资产配置转换为定期存款,亦是其存款增长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居民借贷需求不足而存款热情高涨的态势在2022年已经显现。央行此前发布的贷款投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末低5.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755亿元,同比少增7646亿元。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张旭预计,全年来看,DR007(七天期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加权利率)与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间的利差会较2022年明显收敛,并以此实现保持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其中,二季度末前的大部分时间内,资金利率会保持合理的弹性,不会大起大落,为经济运行的整体回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需要强调的是,倘若下半年出现经济增长、通胀水平、融资增速超预期的情况,那么DR007是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高于OMO利率的,但我们很难见到OMO和MLF加息。”张旭表示。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THE END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众号观点。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1月信贷、存款双创新高,企业居民预期错位
- 郭磊:中长期看中国出口仍然具备一定竞争力
- 焦点速讯:1月实现利润7.6亿元 广西国资国企一季度迎“开门红”
- 关注:杭州高新区发布打造“中国数谷”总体方案:实现数字经...
- 世贸组织报告:2022年全球贸易表现好于预期
- 天天快资讯丨为智慧医检发展提速!金域医学与腾讯签署战略合...
- 天天看热讯:「索迩电子」获近亿元A轮融资,建银国际领投
- 环球微速讯:中国游戏「盼春归」
- 环球微资讯!清洁电器,一场渗透率与价格战之间的狂飙
- 每日热议!直击企业家天府年会:疫情后川渝民营经济正加速恢复
- 看点:第三届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开幕 全国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
- 著名经济学家储殷多个平台账号被禁言
- 天天视讯!始祖鸟,不割穷人的韭菜
- 天天报道:谭耀宗:2023年中国经济重新启航,香港经济会取得更...
- 当前视点!高盛:快手广告2023年布局三大核心发力点,维持「...
- 报告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断优化
- 热文:畅内销,稳外贸!广东省内海关加工贸易政策助企“双循环”
- 全球今日报丨争当全球「药王」,中国药企摩拳擦掌
- 2023,教育行业「浴火重生」?
- 【全球独家】KTV「消亡史」:辉煌、挫折与新生
- 丰田金融服务联手广汽丰田打造“一站式”线上购车体验
- 宝安湾有了企业上市“摇篮”!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交所...
- 每日聚焦:康辉:表面上说百元美钞只有17美分成本,实际是霸...
- 视点!30秒|2022年遂宁市GDP达到1614亿元 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 充分发挥国企战略支撑作用 成都城投集团获评2022年度“四川...
- 【独家】新一轮机构改革,重头戏估在县级,或精简650万财政供...
- 世界快讯: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31省份晒收入单 广东居...
- 深职院公布2023年春季高考招生计划
- 世界最新:刘新常:聚焦科技创新和新经济领域 助力成都成为...
- 韬光养晦战略的巨大成功
- 全球观天下!中国这三个省的GDP,已经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有你...
- 天天观焦点:28861元!这个数据背后不简单
- 世界今亮点!上海黄浦: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支持
- 每日讯息!To VC的新消费企业,上市后却沦为一地鸡毛
- 当前简讯:张兰酸辣粉卖断货,俏江南却不断关店
- 全球热点评!「认错」后,爱奇艺还能另辟蹊径增收吗?
- 暴雪关停30天
- 高德上位,阿里打得下本地生活吗?
- 【环球速看料】浙江人口大数据出炉!这几座城市成为人才落户...
- 当前简讯:人口出生率暴跌,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了呢?
- 增发30万亿!央行开动印钞机,2023年,钱却不见了,去哪了?
- 全球热点!一览这场年度分享会关注“职业的力量”
- 全球观察:年增3.4万人,温州千万人口目标恐难实现
- 2023年02月24日港元兑换人民币今日汇率表
-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多少钱 2月24日英镑今日汇率走势
- 天天消息!2023年02月24日日元对人民币汇率查询表
- 新西兰元对人民币汇率今天查询(2023年2月24日)
- 世界关注:春节期间一线城市前15个最热购物中心4个在深圳
- 每日视点!瑞士法郎对人民币汇率及走势图2023.02.24
- 焦点速递!202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2028年奥运会会徽是...
- 观速讯丨少先队的名称是什么?少先队资料介绍?
- 南向晚是什么电视剧?讲述了什么剧情?
- 世界讯息:怎样高情商表示感谢?高情商表示感谢的句子有哪些?
- 每日报道:成人大专与大专有什么区别?成人大专文凭有哪些用处?
- 身无彩蝶双翼上一句是什么?身无彩蝶双翼是什么意思?
- 今日报丨销售是什么职位?销售经理岗位职责是什么?
- 环球快资讯丨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清贫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清贫出自哪里?
- 世界快播: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有哪些?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怎...
- 湾区金融速览丨中国商业保理业务量已突破2万亿;央行等四部门...
- 【快播报】尸怎么组词?尸组词有哪些?
- 【世界播资讯】2022江西年度经济大事、经济人物、领军企业推...
- 每日消息!「库里南」闹剧背后,南、北创富导师兜售的「致富经...
- 最新:智库要闻丨中改院:加快贸易结构转型 推动贸易强国建设
- 新消息丨漫话|金融创新勿“埋雷”
- 天天精选!2800万青少年抑郁之困
- 陈茂波:「前海金融30条」将加强港深金融市场的对接和高水平合作
- 天天资讯:五一报复性涨价,连上七天班也赚不回
- ChatGPT能让自动驾驶更快实现吗?
- 环球看热讯: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3.4%
- 今日要闻!威马的冬天
- 环球即时:沙河街道星河街社区“迎新春,送春联”温暖人心送...
- 国金证券:国内通胀压力留意猪肉和服务业,全年CPI高点或破3%
- 即时焦点:外资机构频投“信任票” 中国经济活力加速释放
- 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47.6万亿元 同比增长3.4%
- 【当前热闻】传承启元营销中心盛大开放,恭迎品鉴
- 放下XR,腾讯认清「现实」
- 每日观点:2022年,约7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
- 全球今日讯!1600万「退款人」忘不了ofo小黄车
- 微速讯:谁「制造」了张大大?
- 看热讯:「职场茶水间」脉脉,又盯上了猎头生意
- 全球新动态:人民币只在我国叫“人民币”,出了国称呼变高大...
- 天天看点:余杭国企以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 全球时讯:牛津经济研究院:不宜对2023年消费回升幅度过于乐观
- 每日关注!地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一季度如何实现开门红?
- 热点在线丨中物联: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47.6万亿元,同...
- 多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成绩单
- 当前关注:80!90!95!100!房贷年龄在延长,断供接盘侠谁来当?
- 天天快讯:消费“一池春水”激活上海经济“整体回暖”
- 说新闻 赞安徽 | 以营商环境之“优” 促经济发展之“进”
- 环球热资讯!促消费扩投资 务实举措助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 世界观察:今日在遂宁射洪举行
- 全球新资讯:仅次于光谷,车谷GDP 2008.84亿!
- 【全球聚看点】第一经济大省诞生,GDP近2万亿,或超意、加、...
- 浙江,6577万人
- 2022年上海黄浦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三千亿元,位列全市第二
- 当前播报:南财快评: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助推湾区经济高质...
- 世界热讯:再上万亿,“塔尖城市”谁动力更足?
- 专访申万宏源杨成长:中国GDP增速保持在5%-6%区间较合理
- 刘瑶、张明:中国国际收支内生动力总体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