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文具」、市值暴跌,晨光还能讲好新故事吗?
“2022年下半年的生意受影响严重,尤其11月、12月,批发市场、物流接连停摆,‘新十条’颁布后,顾客又少得可怜。”
(资料图片)
陈刚(化名)的晨光文具店在北京开了十余年,他的遭遇在加盟商中颇具代表性,“客流量连年下降,进货价却一直提升”。
曾几何时,“M&G”红黑相间的招牌遍布街头巷尾,但近年来小商家生存环境堪忧,经销商、加盟商被透支,“文具茅”的关环逐渐褪去。
提及晨光的发家史,既有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更有其强大的线下销售网络。
据晨光股份招股书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各类终端在全国校边商圈的覆盖率约80%。以此为基础,建立在上万家零售店的传统核心业务,一度占晨光营收比重的90%。
随着“人口红利”转向“人心红利”,薄利多销模式的天花板显现。叠加疫情暴发、教育办公线上化,文具消费受供需两端影响,压力也从品牌厂商传到门店下游。
反映在资本市场,2021年下半年以来,其股价持续下跌,市值与最高点相比几近折腰。为挽救颓势,改革成为晨光的主旋律。
但无论是弱化C端销售的姿态,还是新业务的推进,都未能让晨光股份摆脱增收不增利的窘境,“童年回忆”晨光会变成“时代的眼泪”吗?
01
线上受困,线下见顶
晨光股份2022三季报显示,其公司主营收入137.3亿元,同比上升12.99%。归母净利润仅9.35亿元,同比下降16.28%。
36氪根据财报数据制图
对于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晨光股份在投资者平台表示,上海在2022年7月趋向恢复,但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对经营仍有影响。由于传统核心业务的总部和生产基地以及新业务的总部位于上海,在2022年半年报中,晨光股份就表示,持续两个多月的封控管理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各方造成很大影响。
业内观点更偏向于,疫情只是将晨光的问题暴露,尤其是零售业最关键的渠道困境。尽管晨光2011年就已探索线上,却反响平平。
2022上半年,晨光股份总营收达84.33亿元,同比增长9.72%。其中,晨光科技(线上全平台营销和授权店铺管理)仅实现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
据该数据计算,晨光文具线上营收占比仅为2.73%。近5年来,晨光科技的营收占比始终不足5%。
2019年、2020年,晨光的线上营收占比虽略有提升,2021年和2022年又迅速下降。最为关键的是,2019年,晨光科技处于亏损状态。
晨光回应称,线上业务的亏损主要受产品毛利率和费用投入变化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晨光在线上的“以价换量”。
而晨光在线上发展受挫的同时,线下渠道已增长见顶。
截至2022上半年,全国有超过8万家使用“晨光文具”店招的零售终端,相较于2019年来说,减少近5千家。从数量上看,晨光文具的线下渠道仍非常强势,但已很难挖掘出新增长点。
尽管疫情防控放开,晨光店主们仍面临不确定性。陈刚表示,目前尚未确定开学时间,面对未来的第二波感染高峰,闭店、减缓进货是*能做的。
或因此,晨光加快了“新零售业务”的扩展,于2013年推出了面向学生群体的晨光生活馆,又在2016年推出了以“品质女性”为目标的九木杂物社。2018年7月,九木杂物社开启加盟模式,但受疫情影响,九木的开店速度放缓。
2019年,晨光新零售业务营收6.0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96.34%。随着疫情的反复,其营收时增时减。2022上半年,晨光新零售业务营收仅4.3亿元,同比去年减少10%,约占总营收的5%。
且高租金、重运营的零售大店生意始终想象空间不大。被重点关注的“九木杂物社”的收入贡献非常有限。2021财年,晨光生活馆(含九木杂物社)净亏损2108.65万元。
02
“薄利多销”遇瓶颈?
2022年3月,彼时的晨光文具公告,将证券简称变更为“晨光股份”。对于更名理由,晨光提到,新业务快速发展,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逐年增大。
这似乎意味着,晨光显露出弱化文具、甚至抛弃C端销售的姿态。此前晨光一个重要举措是,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客群,开设办公直销业务“晨光科力普”。
亿邦智库发布的《2022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采购总额为174万亿。万亿市场规模下,晨光股份不可谓不重视,B端业务更是由董事长陈文湖亲自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晨光科力普现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服务于政府、金融、央国企、中间市场、MA(世界500强)5大类超过6万家的各类客户。疫情期间,晨光科力普也在持续扩张。2021年,更是入围国家能源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项目。
业绩上,晨光股份的办公直销业务也带来不小回报。2022年前三季度,晨光科力普实现营业收入69.33亿元,同比增长40.57%,一跃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但办公用品仍有“薄利多销”的特质,政企办公领域竞争激烈。
据媒体公开报道,2021年,得力的政企采购业务就已突破100亿。这些都导致,晨光科力普无法通过提价提升毛利率。2022年前三季度,晨光办公直销产品的毛利率仅8.98%,排在主要产品的末位。
36氪根据财报数据制图
To B业务的另一面则是难以规避的应收账款风险。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末,晨光股份应收账款28.9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37%。晨光股份对此回应称,应付账款大部分来源于科力普,主要是商品采购,央企、政府、金融客户的账期较一般企业更长。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补充道,企业在与这类用户的交易谈判中,博弈能力较差。“在未来,面向政企采购的业务发展或受限制。”
03
国产文具路漫漫
实际上,疫情下面临危机的国产文具企业不止晨光一家。
早前有媒体曝出,伴随了一代人记忆的“真彩文具”已转向玩具生产。2022年3月,东莞制造大厂“虎门南栅国际”倒闭,其生产的活页夹产品曾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
同年8月,晨光股份的高端化策略遭到“反噬”,“航海王unique黑金系列”卖出一支笔55元的高价,“文具刺客”登上热搜。
2022半年报显示,晨光股份每年推出上千款新品,其研发费用占比仅为1%,同比下降9.66%,消费者对于晨光抄袭的诟病也从未停止。
与国产文具品牌的发展停滞相比,日本文具风头正盛,似乎并未过多受到疫情与行业衰退的寒气影响。
2021年,日本文具企业利润逆势起飞,国誉的营业利润同比上涨29%,百乐和三菱的纯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3.7%与49.1%;斑马的联名款文具定价也越来越高。
同时在中国市场,日本文具品牌也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11年至2020年,百乐在中国的市占率不断提升,超过总市场份额的2%。部分中国消费者,对斑马联名限量文具的疯狂程度,不亚于炒鞋市场。去年7月,国誉株式会社(KOKUYO)中国首家文具实体店正式开业。
从海关数据看,2020年,我国进口圆珠笔数量*的国家就是日本。可以看出,日本文具正加速抢占中国文具市场,尤其是在高端领域。
与国产文具不同的是,日本文具有“价格高、设计用心、制作精良”的特征。全球最早的水性墨水圆珠笔、中性笔均为日本企业发明。20世纪末,日本经济步入衰退,倒逼了企业加速内卷,用更好的创意与使用感抢夺用户。
而我国的文具产业20世纪70年代末才起步,尽管也诞生出晨光股份、得力集团、齐心集团与广博股份四大上市公司,但整个市场仍处于“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普遍小”的阶段。
《中国文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文具市场规模已达1639亿元。据华经产业研究统计数据,“文具四杰”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7%。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防疫政策调整优化有望缓解线下场景消费限制,并恢复上学、办公秩序,带动文化办公用品需求改善。也因此,更多机构给予晨光买入评级。
但对晨光而言,一支米菲兔中性笔引领潮流的时代已然过去,相较于高价文具带来的新鲜感,赢得消费者长久注意力的关键还在于使用体验。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世界速讯:鏖战春节档,预制菜企业的喜与忧
- 【世界新视野】极兔杀进中东,一年战绩如何?
- 淡化「文具」、市值暴跌,晨光还能讲好新故事吗?
- “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复苏”
- 全球热门:2022年12月天津市CPI同比上涨1.7%,PPI同比上涨0.1%
- 全球热议: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 缩减外资准...
- 环球头条:2022年GDP增长3%,经济总量超121万亿元
- 世界观察:统计局发送年终大数据,告诉我们的十个问题
- 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我们能做什么?
- GDP突破121万亿元,100秒看中国经济韧性
- 当前快讯:(经济)2022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增长3%
- 新消息丨同比增长3%,2022年中国GDP超121万亿元;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 焦点快报!任泽平:放开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人口是未来最重要...
- 建设银行与万科集团合作设立100亿子基金
- 国家统计局: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有望继续增长
- 2022年人口减少85万,自1962年首次负增长,问题关键在于搞好经济
- 环球热门:2022全年经济数据发布,一文速览
- 天天快资讯:15秒抢光,今天上午的数字人民币餐饮消费券你抢...
- 当前聚焦:国家统计局:去年人口负增长主要由于新生人口在减少
- 热门看点:1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87个基点 100人民...
- 焦点信息:无性别服饰品牌「bosie」获1亿元B2轮融资
- 我们和4位储能专家聊了一天,收获了这5点认知
- 环球速递!国家统计局: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
- 2022年金融关键词:转折
- 世界今日讯!权威快报|2022年中国GDP达1210207亿元 同比增长3%
- 环球新动态: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85698元,比上...
- 滚动:郑后成:2023年GDP增速目标区间有四种可能
- 焦点短讯!快手与央视再牵手,上快手看2023总台春晚
- 31省份最新经济成绩单:福建晋级,安徽上位,江西领跑
- 天天视点!苏州博思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元生创投领投
- 快报: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
- 天天播报:万字长文复盘2022:那些逆势崛起的公司们
- 焦点日报:国家统计局: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
- 每日动态!去年12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呈现恢复发展态势
- 全球聚焦: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0%
- 2022中国人口负增长,新出生956万人,死亡1041万人
- 世界今日讯!这一届年轻人,沉迷「捡垃圾」
- 最资讯丨翻版华莱士,火一把就凉?
- 环球快资讯:盘点元宇宙的2022:3次洗牌,1个机会
- 焦点观察:GDP增长目标6%!600字速读2023年北滘镇政府工作报告
-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3%
- 【世界独家】节前宠物寄养需求升温 部分宠物店寄养价格上涨
- 3月8日是什么节
- 天天微头条丨什么的阳光 关于形容阳光的词语有哪些
- 【新要闻】二十一点扑克游戏的最佳策略
- 真的要被卖了?这家美国「快餐之 王」被路边摊甩在身后
- 天天新资讯:耶稣是哪国人 耶稣简介
- 开业运营7周年 亚投行“朋友圈”何以越来越大?
- 剧版《三体》热播,谁是大赢家?
- 今日热门!大加力怎么读
- 当前焦点!韩非子是怎么死的
- 天天快看点丨电视剧上阳赋大结局是什么
- 1千克等于多少斤
- 疆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疆字的含义是什么?
- 万事顺意是什么意思 万事顺意意思说明
- 天天快资讯:华尔街集体看好:不仅中国资产要涨,中国还将带...
- 全球通讯!统计局:中国2022年GDP增长3%
- 当前要闻:统计局: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
- 环球今头条!统计局:2022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 【环球时快讯】化工:疫情影响或将逐渐趋弱,看好消费边际复苏
- 世界百事通!记者观察:数字人民币缘何被纳入M0?
- 彭博社:中国多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或以上
- 烟花工厂爆单,经销商蹲守车间抢货
- 深圳成外商投资首选地:2022年1-11月实际使用外资95.52亿美元
- 讯息:上午10点继续拼手速,杭州数字人民币餐饮消费券第二波...
- 环球速读:全链条流量造假案告破!刷出来的好评不可信
- 全球新资讯:县委书记被新能源车企实名举报,到底怎么了?
- 天天热资讯!印度仿制药,专坑中国人
- 看热讯:腾讯公开反腐细节:一年辞退百余人
- 美媒:中国重新开放将提振低迷的世界经济
- 焦点!31省份CPI出炉:20地稳在“1时代”,有你家乡吗
- 原新:人口负增长来临?不能轻言人口红利消失
- 世界实时:关于2023年的一些预测共识
- 当前快播:宏观政策协调效应如何强化
- 今日热文:科研转化生产力重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 今日要闻!打基础补短板,地方扩投资快马加鞭
- 焦点热讯:湖南202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首次突破7000亿关口
- 促消费里的小心思与大智慧
- 今日热搜:31省份2023年GDP目标公布!广东锚定5%以上
- 31省份最新经济成绩单:福建晋级,安徽上位,江西领跑
- 天天热文:两会聚焦 | 商圈要“破圈”?场景要“元宇宙”?...
- 世界观焦点:金句集锦|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如何高水平循...
- 全球热推荐:城市24小时 | 止跌回升,“工业第一城”松了口气
- 焦点观察:智库报告:中国经济仍将实现中高速增长
- 环球微动态丨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
- 每日观点:31省市区2023年GDP增速目标出炉:大多集中在5%至6...
- 天天快报!两会好声音丨罗卫华:推动常宁从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
- 六图速览10大消费趋势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12个城市群一体化差异较大,“十四五”...
- 地方两会盘点:过半省份调低GDP目标 制造业、实体经济成重点
- 天天精选!深圳多区公开关键数据,透露了什么信号?
- 北京市财政局:提前三个月完成中央提出的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 央行开展7790亿元MLF操作 利率不变
- 人口负增长下,80%的大学生希望生两个孩子,未来人口走向如何?
- 即时看!2023元锦鲤红包、满100立减50......在佛山使用数字人...
- 世界看热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怎么将口号落到实处?
- 【世界热闻】新核奋进开新局,南沙18个亮点逐个看
- 日本给出三个理由,2030年,我们将耗尽潜力,再也无法超越美国?
- 全球快资讯:众钠能源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 环球焦点!A股三大指数涨逾1%:成交超九千亿元,北向资金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