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智己汽车,难解上汽高端化焦虑_世界热议

上汽集团旗下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最近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其是刚刚上市不久的智己LS7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戏码。

智己LS7于2月10日正式上市,定位“中大型豪华SUV”,价格区间为30.98万-45.98万元,根据智己汽车官方披露的数据,自2022年12月20日开启全国预售后仅一小时后,智己LS7的盲订订单就超过了3000辆,而截至2月1日,智己LS7的盲订订单成功突破了10000辆。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微博上多次表示,智己LS7上市后,智己体验中心的客流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甚至出现了排长队试驾的现象。


(资料图片)

然而事情很快迎来反转。3月1日是智己LS7全国交付的首日,但在全国交付即将开始之前,突然有大量盲订订单出现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甚至有些转让人还是智己汽车体验店的员工,声称自己手中有多余的订单。

据悉,智己LS7盲订订单需要支付的定金为888元,由于定金金额较低,使得智己LS7盲订订单数据的含金量遭到了质疑。

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向DoNews(ID:ilovedonews)分析,大量智己LS7盲订订单被转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周期普遍较长,订单顺序越靠前也就能越早提车,不少黄牛凭借转让订单从中获利;二是智己LS7盲订订单数据不排除有‘注水’的可能性。

但无论哪种情况,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订单被大量且频繁地转让,本身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比如特斯拉就明令禁止转让订单,但对于智己LS7盲订订单被转让一事,智己汽车官方始终未表态。

与此同时,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公布了2月交付数据,而智己汽车却对于交付量只字不提,虽然智己汽车的交付量仍处于爬坡期,但开局不顺已是板上钉钉,智己LS7能否为上汽集团贡献新增量?被称为“一号工程”的智己汽车,能否肩负起上汽集团探索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任?

01 智己汽车难担当大任

智己汽车可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2020年12月,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三方共同投资100亿元成立了智己汽车,其中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持有54%的股权,而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有18%的股权。

背靠上汽集团,智己汽车能够直接共享其丰富且成熟的汽车制造经验,不仅可以保证成本控制,同时还可以缩短造车周期,而且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也能为智己汽车在云计算、数据安全、AI、车联网、产业链搭建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因而在上汽集团内部,智己汽车被命名为“一号工程”,长期目标是对标特斯拉。

2021年4月,在智己汽车正式向外界公布了“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L7之后,刘涛曾放出豪言,“我们在未来的很多年后再回顾今年的时候,可能就是智能电动豪华车的逆袭元年,我们大概率相信在未来的增长曲线当中将会一骑绝尘。”

但现实很残酷,智己汽车于2022年6月开启交付,而根据智己汽车及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7-12月,智己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816辆、1007辆、1019辆、860辆、608辆和266辆,2022年交付量仅4811辆,着实惨不忍睹。

智己汽车一直将蔚来视为直接竞争对手,以蔚来的中大型SUV蔚来ES7为例,该车型于2022年8月开启交付,价格区间为46.80万-54.80万元,虽然晚于智己L7,但其在2022年8-12月的交付量分别为398辆、1895辆、2814辆、4897辆和4154辆,仅11月的交付量便超过了智己汽车的年交付量,差距十分明显。

显而易见的是,被上汽集团寄予厚望的智己汽车,其*车型智己L7并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成绩,甚至与当初的豪言壮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连刘涛也不得不承认,“智己L7销量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智己LS7会做到智己L7未达成的目标”。

智己LS7是智己汽车的第二款车型,与智己L7一样,智己LS7的价格区间明显高于其他大部分同级别车型。为了支撑智己LS7的豪华定位,智己汽车的供应商阵容堪称强大,包括德国大陆的空气弹簧、德国倍适登的DampTronic电磁动态阻尼调节系统、德国博世的电子转向系统、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的高性能轮胎、意大利布雷博的制动系统等等。

客观而言,智己LS7的亮点不算少,比如其拥有两个激光雷达以及Carlog摄像头,可以实现高速高架领航辅助NOA、高精度自动泊车等先进功能,*扭矩为725牛顿·米,零百加速时间为4.5秒,*理论续航里程660公里等等。

作为智己汽车的“翻身之作”,智己LS7的情况恐怕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2月,刘涛对外表示,智己汽车在2023年的交付目标为4.5万辆,到2025年,希望能够达到20万-30万辆的产销规模。

截至目前,智己汽车尚未透露2月交付数据,其1月交付量仅为507辆,如果按照4.5万辆的交付目标计算,智己汽车的月均交付量至少需要达到3750辆,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智己L7只能分担一个零头,那么智己LS7也很难独挑大梁,4.5万辆的交付目标实在有些不自量力。

02 智己汽车“背刺”消费者

消费者不愿意为智己汽车埋单,与智己汽车“背刺”消费者、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对其失去信任有关。

2021年4月,为吸引消费者订车,智己汽车为预定智己L7的前3000名车主推出了“天使权益”促销政策,该3000个名额也被称为“天使轮席位”。

然而促销政策推出仅一个月,智己汽车就遭到车主集体维权,102位智己L7“天使轮”车主发表了一份名为《对智己L7相关权益问题的联合声明》声讨智己汽车。

在联合声明中,车主们共列出了五大问题,包括天使轮版权益被超越,稀缺席位不稀缺;升级激光雷达和高阶能量电池的条件未明确;配置表宣传93kWh电池容量与工信部登记不符;车展发布会和广告宣传多项未兑现;官方APP社区管理混乱五大问题。

此外,智己L7还出现了减配的情况,比如21+6活塞卡钳变20+4活塞卡钳;12个高清摄像头被减配成11个;5个五代毫米波雷达被减配成4个;车辆无线充电接收器从标配变为选配;脚踢式电动尾门变成电动尾门等等。

同时,车主们还声称在APP中讨论车辆相关问题时被智己汽车产品经理嘲讽辱骂,称一些发帖的用户是“网络大聪明”“孔乙己心态,一百多年了一点长进都没有”。对此,车主们在联合声明中强调,“我们希望智己高层管理团队,能够充分重视、认真倾听车主意见和诉求,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

智己汽车“背刺”消费者的情况似乎在智己LS7上再次重现,就连刘涛的微博也成为维权渠道。3月1日是智己LS7交付首日,刘涛在微博上表示,“智己LS7如约交付,在北上广深、南京、杭州等十余座城市同步进行。”

一位智己LS7车主在刘涛的微博下评论道:“我是智己LS7的首批盲定用户,最近发现了在交付过程中90度跟100度杯架升降配置不同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引发了大家三个不满: 1.自己在之前的宣发配置单里没有看到任何差异化体现;2.门店销售经理均不知情;3.大家对智己的公信力产生了质疑。这种地方都敢减配,那其他看不见的地方呢?希望能有个说法。”

此外,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还有消费者声称智己汽车服务质量很差,涉嫌虚假宣传,不兑现承诺以及歧视老车主等等。

03 留给智己和上汽的时间不多了

肩负着上汽集团探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任,智己汽车的表现却一言难尽。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13.4%,而在2022年前10个月,渗透率进一步攀升至24%。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1%,届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50%。可以说,留给智己汽车和上汽集团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上汽集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当时上汽集团在上海世博会议中心隆重推出了*纯电动汽车荣威e50,价格为23.49万元,不过荣威e50并未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15年5月和6月,荣威e50的交付量分别为61辆和9辆,此后不得不被上汽集团停产。

2015年11月,打着“中国*新能源高端轿车”的旗号,上汽集团正式发布了荣威e950,售价区间为25.59万-30.88万元。在推向市场的*年,荣威e950的月交付量超过千辆,但短暂的荣光过后,其产品力不足的问题便随之暴露出来,导致荣威e950的月交付量降至几十辆,最终被上汽集团抛弃。

2018年9月,重整旗鼓之后的上汽集团推出了“纯电动高性能豪华SUV”荣威MARVEL X,价格区间为26.88万-30.88万元,对标特斯拉Model 3。荣威MARVEL X的设计亮眼、配置均衡,然而其交付量却十分拉胯,2020年,荣威MARVEL X的年交付量仅570辆,甚至不及特斯拉Model 3的零头。目前,2018款荣威MARVEL X的所有车型均已停售,意味着上汽集团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探索再度失败。

荣威MARVEL X失利之后,上汽集团亟需借助智己汽车重新出发,但无奈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智己汽车至今没能担起重任。现阶段,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均已携新能源汽车品牌加入战局,智己汽车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智己汽车缺乏良好的消费者基础,而且品牌影响力较低,在起步时间较晚的情况下,*产品也没有打开市场,导致消费者不愿埋单。”上述行业人士直言,“被上汽集团视为‘一号工程’的智己汽车,已经距离成为‘中国特斯拉’的目标越来越远。”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