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快消息!AI作图创业:国内有小程序日增65万用户,海外有产品月入近百万美金

进入 11 月,AI 作图的热度仍然没有消散。盗梦师、意间 AI 绘画、YUAN 初等多款具有 AI 作图功能的微信小程序出现,再次激起了国内用户们的创作热情。这些小程序通常都会提供“文字生图”和“图生图”的功能,只不过有的用户生成的是艺术品,有的作品则节目效果炸裂。

根据意间 AI 绘画官方 11 月 12 日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小程序 9 月 30 日上线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用户量增长了 117 万人,其中 11 月 11 日单日增长用户量达到 65.7 万人。

而当笔者自己去测试的时候,发现前方有 8 万人排队是常规操作,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小程序吸引用户付费的一种套路,但从最近国内社交媒体刮起的 AI 绘图热潮来看,因为降低了用户门槛,AI 绘图凭借着它独特的玩法、新奇的效果,吸引了大量用户尝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在海外同样如此,今年以来 AI 绘图这一概念的热度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包括出海开发者,正在加入到了 AI 作图这个赛道。而这一切,还要从 AI 作图的发展史说起。

从面部改造到创作图像,

AI 在图片上的应用从未停止

关于 AI 和图像,在人类的主导下一直“量子纠缠”。不过最初 AI 技术在图像方面的应用,更多还是集中于对人类面部的处理。

常用修图 App 的用户应该对此非常熟悉,最初 AI 技术在修图 App 中主要应用于修图,或者是一些偏趣味的功能,比如将照片中的人物转换成老年的模样等。

随着 AI 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在修图功能的基础上,开发者又希望 AI 可以实现一些人类做不到的、更加猎奇的玩法,于是,各种 AI 换脸的 App 出现了。国内陌陌旗下的 ZAO、海外的 REFACE,在这些 App 中,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面部应用在某个名人的身上,或某个名场面中,奇特的玩法加上社交媒体的发酵,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病毒式传播。

不过 AI 换脸 App 在安全性上的争议,以及玩法缺少创新空间、实用性不强等因素,让多数 AI 换脸 App 最终难逃一波流的命运。

不过在 AI 换脸的热度过去之后,AI 赋能的复古风、卡通风等图像处理风格又开始一波接着一波出现,比如此前我们曾经观察到的在去年登顶过美国 iOS 总榜的 Voila AI Artist、MyHeritage 等 App。不过如今再去回顾,这几款产品的收入,都在短暂的*之后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Voila AI Artist 去年登顶美榜期间日收入曾一度接近 2 万美金,但如今日收入不足 1000 美金丨点点数据

整体来看,在 ToC 的 App 上,随着 AI 技术的完善,人们借助 AI 能够完成的事越来越多,在图像处理和制作的应用上,也呈现出由简单的图片处理向着真正的图片创作的演进路线,最典型的就是 2022 年的 AI 作图。

其实 AI 作图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一位叫做科恩的艺术家就曾开发了一个叫 AARON 的电脑程序来代替人类绘画,不过与当前我们所熟知的 AI 绘画不同的是,AARON 是通过 AI 来控制一个机械手臂来绘图。

2012 年之后,AI 作图技术发展的进度条才又开始推动,谷歌、Facebook 等头部的科技公司持续在 AI 作图上做出革新,让 AI 作图这件事变得更加简易,并且效果接近人类的绘画作品。

直到 2021 年初,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按照输入的文字提示制作图片的功能才登上历史舞台。在 2021 年初,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 OpenAI 推出了一个基于 Transformer 的语言模型--DALL-E,它们可以通过文本,直接生成对应图像。

根据文本“一个穿着芭蕾舞裙

遛狗的萝卜宝宝”生成的图像示例

而 AI 作图的开始普及,其实是今年 7 月份的时候,AI 作图工具 Disco Diffusion 开源,这为 AI 作图技术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除了 Disco Diffusion 以外,在这一年推出的 AI 作图工具还有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据悉,这些工具各有特色,比如 Midjourney 上手简单、Stable Diffusion 出图想象力丰富、DALL·E2 出图效果逼真等。多种 AI 作图的推出,也增加了用户们的选择。

接下来就发生了开篇我们讲到的那个故事,AI 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获得比赛的一等奖,当时创作者用的正是 AI 作图工具 Midjourney。而《太空歌剧院》的获奖,再一次让 AI 作图的热度攀升,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AI 作图将 AI 技术在图像创作上的应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过即便这一技术仍然还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由于很多 AI 作图工具没有完全对外开放、使用方式比较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等原因,AI 作图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仍然有着较远的距离。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像国内出现一批 AI 作图的小程序一样,在海外基于这些开源工具开发的一批主打 AI 作图功能的 App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开始陆续上线,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不过大量 App 的上线,也让差异化成为了挑战。

有产品月收入 88 万美金,

也有产品生成“四不像”

像上文提到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伴随着 AI 作图这个概念的热度升高,大量的 AI 作图 App 开始上线。本文对 6 款产品做了简单的测评,6 款产品的筛选规则,是选取了写稿当天(11 月 10 日)美国 App Store 的图形与设计类畅销榜 Top50 以及 Google Play 艺术与设计类畅销榜 Top50 中上榜的 AI 作图 App。

整体而言,AI 作图 App 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各个产品的玩法、具备的功能都比较相似,能让几款产品之间的竞争形成差异化的,一方面在于对技术的优化、简单来说就是使用效果好不好,另一方面也在于使用场景的拓展。

开源降低了门槛,

但对技术的优化仍然是最重要的壁垒

近一年时间里,多款 AI 作图工具的开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AI 作图应用程序的开发门槛。特别是去年 8 月份,Stability.ai 发布的 ai 作图开源工具 Stable Diffusion,不仅提高了 AI 作图的质量,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下载并且运行这款产品,这改变了 AI 作图市场的游戏规则。

根据极客网的观点,“建立和运行这个模型并不是特别困难,任何具有深度学习知识和适当资源的开发人员都可以推出自己的 Stable Diffusion 服务。因此 Stable Diffusion 的开源模式为定制和开发新应用程序开辟了道路。”

不过,技术的开源虽然降低了 App 开发的门槛,但是这不代表应用了同样技术的 App 就可以呈现出同样的 AI 作图效果。在这背后,开发者对于 AI 技术的“调教和优化”,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笔者的观察,那些专注于 AI 技术开发的公司,在这方面更占优势。

结合几款产品在 Google Play 上的开发商介绍页面可以看出,在上述几款产品中,Dream by wombo、starryai、wonder 几款 App 都是来自专注于 AI 应用程序开发的公司,比如 wonder 这款 App,出自于一家叫 codeway 的土耳其移动 App 开发公司。

在此前白鲸出海发布的一文中曾介绍过的 AI 换脸 App facedance,同样出自 codeway 这家公司。除了这两款 App 以外,codeway 旗下还有用于 AI 图片增强的 App Pixelup、专注于视频形式的 AI 换脸 App Facemix 等。

而在 codeway 官方网站的校招界面,codeway 也表示正在寻找渴望进入 AI 领域的应届毕业生。

由于持续专注于开发 AI 技术方向的产品,也让 codeway 旗下的 AI 作图 App wonder 有了更高的成熟度,而这也反映在了产品的下载和收入表现上。根据点点数据显示,今年 10 月份,wonder iOS+Android 的双端月流水达到了 88.5 万美金,是当前所有 AI 作图 App 中收入水平最高的。而根据 codeway 在领英上发布的帖子中的数据也显示,9 月 1 日到 10 月 31 日期间,wonder 是全球下载量最多的订阅制产品,超过 Tinder、Bumble 等约会交友产品。

而根据笔者的观察,大部分的 AI 作图 App,背后的厂商都还都是从事 AI 技术研发,或开发图像处理类 App 的公司,比如我们熟悉的修图 App facetune,其背后的厂商 Lightricks 也在今年 9 月份上线了 AI 作图 App Photoleap。

技术的开源,让开发一款 AI 绘图 App 的难度降低,但门槛并未消失。的确也有一些并非 AI 或图片处理相关业务出身的开发者,借着 AI 作图的热度入局,但最终 App 向用户呈现出的图片效果“不够理想”。

对此,笔者也在实际使用中体会了一下不同 App 在同一指令下生成画作的差异。

比如笔者在 wonder 和另一款非 AI 技术厂商旗下的 App MagicAI 上同样输入了“两个人走在北京的雪天”这一提示语,并且选择了“动漫”风格,但是生成的效果却差别很大。

在 MagicAI 上,*次生成了两个动漫人物穿着冬装,但是缺少“行走”和“北京”的元素,第二次画面中则只生成了一个人。

相比之下在 wonder 上,AI 还是比较合格地完成了指令,在画面中出现了“两个人”、“雪天”、“行走”以及象征着北京的大红灯笼和红色柱子等。只不过笔者不太满意的是 wonder 并没有很好地把动漫的效果表现出来,似乎 wonder 的 AI 对于提示语的执行能力更强,但想象力仿若被扼制了一般。

wonder 根据指令生成的图片

AI 作图,会不会也是一波流?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AI 与图片处理总是能产生化学反应,并表现为冲榜。上面我们提到了很多明星 App,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波流。

在与一些从业者交流时,他们也表示出了对这一点的担忧,单一、且非必需的功能,让这类产品的使用场景非常受限,短暂的好奇心消失之后,不知道用户还会不会再打开这类 App。

所以,我们看到海外的从业者们,在对呈现效果不断优化以外,开发出更多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 AI 作图功能,作为博出位的一个主要打法。

比如 starryai 这款 App,总共拥有三种 AI 作图功能,包括基于 Stable Diffusion 的 Argo,主要用于创作艺术风格的作品、基于 Clip Guided Diffusion 的 Orion,主要用于创作非现实风格的画作、以及创作梦境风格画作的 Altair。

不仅如此,在画作生成的环节,starryai 还提供了更加细致的风格选项。多数 AI 作图 App 的标配是输入提示语+选择相应的风格,而 starryai 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画作流派、绘画的工具、使用的引擎,甚至是指定生成某位艺术家的绘画风格等选项,这种多样化的组合,也让最终生成的画作效果的可能性变得更多。在 AI 作图 App 们功能还比较相似的情况下,对于 starryai 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差异点。

而 Dream by wombo 也在主功能之外,推出了专用于人像生成的 Dreambooth。在这个功能下,用户可以对任何的名人进行“改造”,比如面目狰狞的瑞恩泰勒、穿着海军装的马斯克等。

这样专注于人像的 AI 作图功能,让生成的人像显得更加形象,从社交媒体来看,有不少用户将这一功能用于追星或者是对公众人物的恶搞。而从海外社交媒体的内容来看,这也是一个不算低频的使用场景了,其实这几年图片/视频相关 App 的高速发展,也是得益于社媒的发展,海外的一个社媒高频使用场景,能不能支持这类 App 的商业化,还需要观察。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笔者发现几款 AI 作图 App 也在尝试从其它角度出发,去试着打出差异化来。例如,从线上到线下,又比如,切入“刚需”。

前面如 Dream by wombo 这款 App,在广告、订阅变现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项叫作 Buy Print 服务,在这项服务下,用户在生成了 AI 画作之后,可以通过 Dream by wombo 由 Shopify 技术支持的独立站,来购买生成画作的打印版,根据不同尺寸和打印风格采取不同的定价,并且由 Dream by wombo 提供画框以及邮寄服务。妥妥的“让 AI 照入现实”。

后面如,根据 TechCrunch 的消息,Unstable Diffusion,做了一个限制级内容的 AI 作图项目做商业化...

为什么 Discord 成为

AI 作图 App 们的共同选择?

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上,AI 作图 App 们处于起跑阶段,拉新促活任务繁重,但这类 App 们相较于以往有一个差一点,就是忙于积累自己的私域流量。

一些比较常见的 App 拉新促活的策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比如分享赚取积分、在线使用领取奖励等,在这里我们要特别讲一下很多 App 会共同选择的促进活跃度、增强 App 用户粘性的策略,借助 Discord 群组。

在笔者测试的 6 款 App 中,有 4 款都在 Discord 上创建了自己的频道,而没有创建频道的两个 App,是两款出海 App Uni Dream 和 AI Art。

各个 App 在 Discord 上创建自己的频道,其目的无非是把自己的用户圈起来,形成讨论的氛围,在 AI 作图概念火热,各个产品刚起步而且产品之间差异化还不是很大的阶段,增强用户对自身产品的粘性,从另一个角度,在与用户不断交互的过程中,也可以找到产品迭代的方向。毕竟,这类偏技术应用类的 App,差异化在于使用场景中。

之所以会选择 Discord 这个社交平台,一方面是因为 Discord 讨论群组的属性,其实非常适合用户之间的分享与讨论。

必要性上,虽然对于 AI 作图来说,用户自主创作的成分已经减少了很多,但是不同的用户创作出的画作的效果依然各有不同,有的可以用户生成一张精美壁纸,有的用户则在输入几个关键词之后,生成了一张诡异的图片。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提供一个社区或小组来互相交流,是输出和获得灵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应该也是出于这样的用户需求,像 starryai、PicSo 几款产品都在 App 内推出了社区功能,并且单独设立了一个底部一级标签。以 starryai 为例,其社区内热度最高的分享作品点赞量达到 2952 次。不过也许是运营成本上的压力,目前来看 App 内引入社区还没有成为 AI 作图 App 的标配。

而大量 App 选择 Discord 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受到 Midjourney 的影响。Midjourney 本就是一个搭载于 Discord 频道上的 AI 作图软件。

众所周知,Discord 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允许第三方在 Discord 提供的接口下面独自开发 bot,并且支持将 bot 加入频道。于是 Midjourney 就开发了自己的 bot,并且将其加入到了自己的 Discord 频道中。

在 Discord 频道中,用户可以将提示词发送给 bot,bot 会根据提示词生成四张图片,用户还可以针对最终生成的图片给出满意 or 不满意的反馈。每一位新用户都会有一些免费的点数,使用完之后,bot 就会提示用户该交钱了,而这也是 Midjourney 的变现方式。

Midjourney 自推出之后就因为很高的图片质量受到了用户的好评,Midjourney 在 Discord 上也已经积累了 400 万的粉丝量。

结语

对于这些 AI 作图 App 而言,陷入同质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根植于技术,但是怎样跳脱出技术层面,去找到更贴合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获品更大的增长空间是必须要考虑的事。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了由盛转衰的 AI 换脸,作为 AI 换脸的头部 App,REFACE 其实在 2021 年左右的高速增长之后,也陷入了瓶颈期。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

上线以来 REFACE 的收入变化曲线

不过最近笔者最近再去回看这款产品,发现在瓶颈之下,其实 REFACE 也在尽力地转型,比如大力发展它的 AI 换脸技术在广告营销上的运用、在最近的更新中新增社区标签来整合平台内的素材,甚至是借助一些社会公共事件来增强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比如今年 8 月份,REFACE 与慈善平台 UNITED24 合作,推出一场“虚拟游行”活动,位于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借助 REFACE 的 AI 换脸技术让自己加入游行的队伍中。

REFACE 的转型,是在顺应趋势,但确实也反映出了某些 AI 图画技术的同质化、以及很难找到实际应用场景。这也是新一波 AI 作图 App 必须攻克的问题。

标签: 社交媒体 图像处理 应用程序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