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冬奥带来3000亿冰球生意,资本不买账

小众运动能否和年轻人的兴趣共振,进而走向大众,还是个未知数。

在北京冬奥会诸多的冰雪项目里,冰球,应该是画风最清奇的那一个。

说起自由式滑雪,我们会想起谷爱凌在雪上的身姿;

说起短道速滑,我们会想起奥运健儿的夺金时刻。

而说起冰球,在观看这项以“把球打进对方球门”为胜负的赛事时,许多观众在心中所想和期待的,却只有两个字:

干架。

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冰球赛场已经爆发过多次冲突。

其中有着战斗民族之称的俄罗斯人就贡献了2次,在各国冰球队比赛时,DJ更是通过放歌来疯狂“拱火”:

中国VS日本,DJ放一曲《保卫黄河》,俄罗斯(ROC)VS美国,DJ来一曲《喀秋莎》。

2月9日的冰球赛场又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群殴,两队在干架的时候,竟然还误伤了裁判。

随着冬奥会首场比赛的打响,冰球这项传统冬奥会项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01、勇敢者的游戏

冰球,以激烈对抗和阻截拼抢令人印象深刻,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

即使你不了解冰球,也能怀着上头的热情毫无障碍地看完一场比赛。

在政策赋能、国民意识提高、流量热度升温几重利好之下,冰球这个以往小众的项目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俨然已经在全国刮起了一场旋风。

冰球运动并不是通过蛮力去“抢夺”球,而是通过滑行技巧与运球技艺的结合,攻破对方球门。

先学会在冰面上行走,才能在冰面上跑起来。

在学习运球之前,要反复练习加速、拐弯、刹车等滑行技巧。

冰球的速度比足球、篮球要快上好几倍,经常需要“贴身比拼”,和队友撞个人仰马翻是家常便饭。

据央视财经报道,1月以来,冰球搜索量上涨130%。

与冰球有关的热门综艺和影视作品陆续播出,将这项运动普及给更多观众。

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浙江卫视推出冰球综艺《大冰小将》;

2020年,冰球题材电视剧《冰糖炖雪梨》火出了圈;

北京冬奥会献礼剧《冰球少年》也在热播中;

2月10日,国际冰球联合会宣布,正式邀请中国影视巨星吴京为世界冰球大使。

在看似热气腾腾的繁荣背后,困扰中国冰球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依然存在。

02、冰球成为名校“敲门砖”

与滑雪的老少咸宜相比,冰球培训由于动作的复杂性以及培训过程对于重心的要求,更适宜青少年群体。

而近年来,这个群体有隐隐爆发的潜力。

根据中国冰球协会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全国冰球人口从38.2万增至69.2万。

其中,少儿冰球人口增长最迅猛。

在北京,青少年冰球注册人数从2017年的79名一路增加到如今的7565名,增长近百倍。

类似上海这样的南方城市,最近十年也开始有不少人接受冰球运动,有一群冰娃和冰爸冰妈,在冰球场上已默默驰骋多年。

越来越多的家长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受专业冰球训练。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指望孩子成为职业冰球运动员。

北京推出了诸多青少年冰球运动的扶持政策,学校组建冰球校队可以获得补贴,青少年联赛也因此壮大,而最大的红利还是升学上的帮助。

仅2019年,北京就有61所中小学被纳入冰雪特色学校,其中许多名校的特色就是冰球。

虽然2019年起,北京取消了小升初的体育特长生招生,但对于重视冰球的学校来说,在市级联赛里表现优异的学生仍然可能受到青睐。

送孩子去练冰球的家长,也试图抓住这块新的名校敲门砖。

然而,冰球是一项门槛极高的运动。

初学者从首次上冰到能参加比赛,需要两年。

它还是典型的“童子功”运动,从小培养对冰场的感觉非常重要。

根据美国冰球协会(USA Hockey)的青训大纲,推荐的入门年龄是6岁以下,并且详细规划了每个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技能。

其次,冰球培训价格不菲。

课程费、装备和比赛是三项主要开支。首先是课时费,一对一训练是初学者的主流培训方式,一年下来,课时费至少在10万元左右。

其次是装备。学冰球的孩子往往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除了头盔,身上的球服、护具、冰刀,一两年就要换一次,一套下来要上万元。

球杆也是消耗品,2000元左右的球杆,每年要换8至10根。

再加上疫情之前每年数次的外出参赛支出,在中国,培养一位冰球少年的费用每年在15万元以上。

一份中国冰球协会的内部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国内练习冰球的家庭,97%在一线及发达省会城市,65%以上家庭的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

03、冰球爆发前夜,资本为啥不愿买账

冰球的热度已经在隐隐爆发的当口上卡了好几年。

在北美,冰球是极具商业价值的大众运动,国家冰球联盟(NHL)与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是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之一。

每支NHL球队仅凭借电视转播,每年便可从联盟获得8000万美元的收入。

但在中国,整个国家的注册运动员只有约1万人——在加拿大,3个小镇的冰球运动员就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中国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冰球职业联赛。

2019年曾有过一届“中国冰球联赛”,不过整个联赛只有5支球队,最终的冠军是来自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队。

但中国冰球协会曾预计,中国冰球的产业价值可能达到每年3000亿元,提升百倍以上,但敏锐的资本似乎对此兴趣不大。

从冰雪运动赛道融资情况来看,VC/PE的关注好像并不以冬奥热情为转移。

一向对市场反应敏锐的资本并没有报以太多热情,对细分赛道冰球类项目的关注少得可怜。

根据媒体整理的2015年至今的冰雪运动相关项目融资情况,整体来看有不少VC/PE出手,其中不乏高瓴资本、深创投、IDG、BAI等明星机构。

但从时间来看,融资并没有随着冬奥的推进出现明显的增减趋势,反而集中在2016年和2021年,其他年份融资较少。

从融资轮次来看以早期为主,基本都在B轮之前。

从赛道来看,大多数融资集中在滑雪领域,冰球领域鲜少有融资发生。

只有2018年3月一笔,冰球服务机构Go Hockey拿到了来自个人投资者的2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申办北京冬奥会的时候,我国曾作出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此后为了普及冰雪运动,更是在政策推进方面不遗余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家出台的鼓励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已超过14项,内容涉及冰雪消费、冰雪运动、冰雪器材装备等多个方面,冰球也被多次提及。

虽然基于行业发展前景不断明朗,入局冰球产业的玩家越来越多,经过市场初步洗礼,目前存活下来的公司也都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和跑道。

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急需解决和弥补。

虽然与滑雪、高山速降等冰雪运动相比,冰球运动可以在任何季节开展。

但目前困扰冰球运动向全民普及,除了受到费用成本等刚性指标约束外,冰球运动的市场化教育与培养不足、专业教练员和专业冰球场地稀缺、冰球赛事IP数量稀少也是几大主要原因。

悲观的预计是,冬奥会过后,专项拨款和扶持政策会逐渐退坡,政策导向引发的冰球热会迅速降温;

乐观的预计则是,一部分群体的运动习惯已经养成,尤其在“双减”政策出台后,体育的重要性继续提升,冰球培训形成稳定的产业。

以此为基础,这项运动的其他重要环节逐渐生长。

但只要困扰冰球发展的难题还在,这个冬天过后,小众运动能否和年轻人的兴趣共振,进而走向大众,还是个未知数。

标签: 冰球 冬奥 双减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