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节假期,消费者们都在如何花钱
眨眼之间,春节假期就与我们挥手告别。在这短暂的七天假期之中,消费仍然是贯穿时间线的那个永恒话题。
春节,作为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团聚、喜庆的代名词。回家给父母带回大包小包、和家人外出聚餐旅游……每到年终便是中国人花钱消费的繁忙时刻,一些新的业态,也在春节的消费巨浪中悄然生长。
在消费方面,与冬奥会挂钩的冰雪经济占据C位,电影春节档也依然是赚钱主力;出行方面,在Z世代的追逐下,微旅游正在不断展现出发展潜力;食品方面,预制菜显然延续了2021年末的热度,被端上了年轻一代消费者年夜饭的桌上。
01 冬奥“引燃”冰雪经济
除了春节假期之外,最吸引老百姓们热情的,无疑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
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无疑给中国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伴随着冬奥会而来的,是国内滑雪品牌们的“蠢蠢欲动”。
近几年来,滑雪运动开始在国内兴起。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滑雪人次约为1724万人次,中国滑雪者人数约为1051万人。伴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热度更是与日俱增。
相较普通运动,虽然比不上马术、高尔夫等“贵族运动”,但滑雪的花费也较为昂贵。从头盔护目镜,再到滑雪服、雪板、雪鞋,即使是一套适合入门者的性价比装备也需要接近万元。而要想配上整套高端装备,重金投入不可避免。
目前,国内滑雪运动装备市场尚处于被国际大牌统治的局面。从滑雪服到滑雪配件,虽然已有李宁、安踏等国内头部体育品牌涉足,且已经有如南恩、开拓者等一些国内专业滑雪品牌出现,但总体而言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中国品牌仍然更多的扮演着代工厂的角色,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品牌溢价。即便是北京冬奥会,也没能为中国滑雪品牌在用户心中刷上多少存在感。
此外,冬奥会虽然为国内冰雪经济的繁荣拉开了序幕,同时也加速了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格局的洗牌。
冬奥会一方面为国内品牌打开了增长的上行通道,另一方面也为国际大牌抢占市场提供了机遇。当前,尚处在加速成长期的国内品牌,需要从品牌建设、客群定位、品类卡位等多方面入手,才有机会从国际大牌手中抢占客群。
02 价格“搅乱”春节档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2022年春节档成功创下了影史第二高的历史纪录,达到60.35亿元。在这看似光鲜的历史纪录背后,是春节档的观影人次的大幅倒退。
数据显示,今年大年初一出票量五年来首次跌破3000万张,仅有约2500万张,而在随后的几天,更是快速下滑,七天总观影人次仅有7937万人。
造成如此原因的,显然与2022年春节档高昂的票价有着密切联系。
对于今年看电影的消费者们来说,唯一的感觉就是“贵”。从话题“电影票价格影响你春节观影吗?”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到“为什么今年春节电影票那么贵”“虎年春节档票价史上最高”引来众多网友吐槽,今年春节票价的贵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票价上涨背后,是片方与影院方的“艰苦挣扎”。2022年春节档的票房倒退,实际上是中国院线电影生意疲软的一个缩影。疫情的反复折腾,导致影院反复关停;电影项目的普遍延期,则进一步削弱了观众进电影院的需求。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为明显。2月7日A股复市后,万达电影、中国电影、横店影视等A股院线股均走出下跌之势,其中万达电影收盘大跌8.36%,中国电影跌6.79%,横店影视同样以下跌收盘。
在新的2022年里,中国院线电影可能仍然要度过一个“艰苦之年”。
03 疫情“催生”微度假
短暂的七天假期也并未能阻挡人们出游的步伐,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在疫情作用下,“微旅游”成为了出行新趋势。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近日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自由行报告》显示,游客在2021年更加追求旅行体验的深度,出行偏好向短、频、快的“微度假”转变,周边游的热度较之上年同期增长251%。
虽然疫情使得游客的出行半径受到限制,但即便如此国内游客的出游频次不降反升。年出行3次以上的游客同比上涨22%。其中,61.6%的游客选择在目的地停留1-3天,耗时较长的长途旅游被拆分为了两三天的“微旅游”。城市周边游、自驾旅游、家庭出游、周末游等短距离出行成为了假日出游的主流模式。
到春节期间,这种趋势则进一步放大。由途牛旅游网发布《2022年春节旅游消费盘点》中提到,近六成游客将出游距离调整为本地游、周边游。其中,中青年人群依旧是本地游、周边游的主力。在途牛春节出游用户订单数据中,26-45岁游客占比达75%以上。
Z世代消费者具有追求个性、体验至上的特点,会为美食、民宿、或是玩法而专门安排旅游,且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付费。在2021年自由行客群的消费分布中,人均消费1000-2000元是占比最高的区间,达到了48.5%。
长期来看,年轻人们追求个性的特点让基于兴趣的深度体验、沉浸式玩法的“微度假”有着更高的需求,尤其是疫情的限制下,微度假将会是未来旅游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过年“爆炒”预制菜
2021年年末,预制菜着实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在众资本的参与下预制菜行业俨然成为了那头“风口上的猪”。尤其是在春节期间,预制菜更是增长突出,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根据淘宝直播大数据,2022年货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增长148%。花椒鸡、佛跳墙、猪肚鸡等地域特色半成品菜,尤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喜爱。
与此同时,伴随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体,预制菜市场的渗透率开始加快,叮咚买菜数据显示,高端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7天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笔单价同比增长1倍。
预制菜制作便利,且可在5-10分钟内还原菜品,尤为适合数量大、且讲究的年夜饭中。盒马数据显示,预制年菜销售同比2021年春节增长了345%。同时就地过年的政策下,预制菜能更好地满足烹饪需求。京东数据显示,春节前,网购年夜饭的销量同比增长超170%。用预制菜快速制作年夜饭,已经开始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可行选项之一。
在懒人经济盛行的当下,做法方便、快捷的预制菜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
中银证券研报中认为,预制菜行业处于发展期,且已有多领域公司涉足预制菜。其中行业参与者有五种类型企业:餐饮派(蜀海、功夫鲜食汇)、原料派(双汇、圣农)、专业派(味知香)、速冻派(安井食品)、零售派,上述公司目前均规模较小,且没有全国性全渠道销售的产品,因此在行业发展初期,无论是重渠道还是重产品,都将通过企业自身优势获得先机,共同做大市场享行业发展红利。
如今,美团、盒马等互联网消费品牌正在加快布局预制菜,而每日优鲜、钱大妈等生鲜电商平台也纷纷入局。伴随互联网新消费品牌的下场搅局,2022年预制菜市场势必将掀起新的波澜。
05 结语
春节消费的火热背后,暗藏着当前国内消费结构转型及Z世代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主体的趋势转变。由此衍生出的新业态、新经济,将在资本的催熟下,迅速建立起商业壁垒。
而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因冬奥而引燃的冰雪经济,还是疫情催生的微度假……在特殊时间段成为风口的经济业态,其长期发展形态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在消费升级趋势下,2022年对于消费市场而言,显然将不会是平淡的一年。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使用汇宝利app,为您带来全新的跨境汇款服务体验
小康股份回应与华为关系及未来规划
“低首付”丰田金融服务让有车生活触手可及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2022年的春节假期,消费者们都在如何花钱
- 抢不到冰墩墩的年轻人,盯上了冬奥雪花NFT
- 快手涨收近95港币,年初至今已涨超30%
- 讯飞超脑2030沿途下蛋:“虚拟人家族”和养成机器宠物两年内实现
- 「恩力动力」完成A轮超亿元融资,微光创投领投
- 没有工作可以申请信用卡吗? 下面来看看吧
- 公积金贷款一生可以用几次? 来看相关规定
- 成都高新区发布2022产业基金组建计划
- 漳州市发布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基金管理人招募公告
- 小米印度「断腕」:大洗牌,送别一号员工
- 「蓝象智联」完成近2亿A轮融资,熙诚金睿领投
- CRO暴跌下的冷思考
- 「潮玩」生意不熄火:冰墩墩买不到,谷爱凌手办被疯抢
- 「贝塔数据」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软银亚洲领投
- 揭秘百度战投部:理想的破灭与重燃
- 中国女足收入世界第一,却还是男足的零头?
- 珞石机器人获4亿融资加速布局智能化产业升级
- 车企看齐元宇宙,从玩转NFT开始
- Facebook 「万亿崩落」
- 超市里的年货,静悄悄
- 互联网人辞职卖保险,真能年薪百万吗
- 年轻人玩元宇宙,先玩一把NFT
- 实体零售的转型推手
- 它将「救」松下,还是特斯拉
- 在冬奥会火了,冰壶、冰球能否成为下一个「滑雪」
- 60亿了,但别让春节档成为一锤子买卖
- 又一超级IPO诞生:4年血亏15亿
- 川恒股份控股股东川恒集团质押860万股 质押期限至2022年8月5日
- *ST商城总裁陈快主辞职 王海燕接任
- 深圳能源总经济师徐同彪辞职 2021年净利润为22.8万元
- 荣盛发展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质押1亿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30%
- 长盈精密拟不超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增强投资者信心
- 今日京北方上涨10.01%报价44.3元 封上涨停板
- 明阳电路股东蔡林生减持1.45万股 价格区间为19.21-19.97元/股
- 中路股份股东中路集团减持335万股 价格区间为9.55-10.16元/股
- 奥拓电子第一大股东吴涵渠质押907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39%
- 蓝帆医疗控股股东蓝帆投资质押580万股 质押期限至2022年9月28日
- 天臣医疗抛回购计划 建立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
- ST贵人终止重大资产出售事项 系工作时间冲突
- 保龄宝拟转让上海曼巴30%股权 转让金额为480万元
- 中国融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获批开业 注册资本为30亿元
- 东莞控股下属公司与瑞盈酒店签署不超12亿元商业保理合同 保...
- 大厂春节撒钱:灰产生意暗流涌动,几天狂赚一年工资
- 华卓科技完成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启明创投领投
- 优加健康完成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康裕资本投资
- 新冠两年,这四个行业最为「惨烈」
- 当我们谈论GP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审核员之逝
- 咖啡店去下沉市场真能赚钱吗
- 「顶流」谷爱凌夺金,品牌商寻找下一个「谷爱凌」
- 「三相科技」完成A轮数千万融资,碧桂园创投独家领投
- 宠物概念股遇冷:光热闹不挣钱
- 谷爱凌的金牌背后,是3亿人撑起的万亿滑雪赛道
- 福建省首只国家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地厦门
- 金鱼嘴基金街区系列课程培训 助力企业发展新征程
- 续贷需要担保人吗? 规定是这样的
- 捷信金融还不上有什么后果? 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 借呗可以延迟几天还款期限? 规定是这样的
- 借呗借钱影响房贷审批吗?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 京东金条逾期多久会被起诉? 下面来了解下
- 微众银行正规吗? 微众银行详细介绍
- 花呗逾期会怎样 后果有哪些?
- 省呗银行授信中要等多久? 一文带你了解
- 乐分期逾期利息怎么算? 一起来看看吧
- 拍拍贷年龄限制是多少? 具体答案如下
- 分期乐为什么有额度借不出 原因有哪些?
- 外汇储备作用是什么? 外汇储备详细介绍
- 为什么我的借呗突然没有了 原因有哪些?
- 借呗没有钱还了怎么办 解决办法有哪些?
- 余额宝国泰利是宝货币安全吗? 一起来了解一下
- 借呗可以协商分期36期还款吗? 规定是这样的
- 借呗关闭后多久恢复? 一起来看看吧
- 余额宝最多能存多少钱? 具体规定如下
- 分期乐是哪个银行放款的? 一起来了解一下
- 网商贷会影响房贷款吗? 一起来了解一下
- 谷爱凌,妥妥的爽文大女主
- 别人欠钱不还怎么办 解决办法有哪些?
- 定期存款到期不取会怎样 后果有哪些?
- 1万元创业项目有哪些? 一起来看看吧
- 试用期过了被辞退有补偿吗? 规定是这样的
- 买房签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起来看看吧
- 支付宝商家二维码收款怎么弄? 来看教程
- 人死后银行卡多久会被注销? 具体答案如下
- 手机号码换了支付宝账号怎么办? 下面来了解下
- 一本通存折怎么查询余额 方法有哪些?
- 网上贷款哪家最可靠利息低? 一起来看解答
- 淮安市政府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2022年度子基金征集公告
- 新药研发公司凯思凯迪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西湖创新投资领投
- 首发 |「引航生物」完成4亿C轮系列融资,高瓴、夏尔巴、礼来...
- DaaS软件厂商「麦聪软件」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黑马基金、...
- 元宇宙还没来,「紧箍咒」就要先来了吗
- 新凤鸣实际控制人庄奎龙质押1500万股 质押期限至2023年1月27日
- 今日华闻集团上涨10%报价2.86元 封上涨停板
- 今日依米康上涨19.97%报价7.99元 封上涨停板
- ST信通股东万怡投资质押1555.58万股 质押期限至2024年3月25日
- 朗进科技控股股东朗进集团质押80万股 质押期限至2024年2月2日
- 海立股份2名股东减持3186.57万股 价格区间为7.13-9.3元/股
- 今日贵绳股份上涨10%报价12.21元 封上涨停板
- 互联网时代,谁还需要纸质书?
- 新茶饮难逃「七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