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全球聚焦:让京剧成为校园“流行乐”!东湖中学里的京剧名家和她的小戏班

“速度加快,步子还要小。”“一步、两步、三步,抬头。”中午12点50分,京剧伴奏准时从东湖中学六层舞蹈房响起,在何青贤的集合声中,京剧社的学生们迅速穿上戏服,拿好道具,开启一小时的京剧时间。今年3月至4月,由深圳戏院组织策划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持续在各学校开展,掀起阵阵“戏曲旋风”。而在深圳东湖中学,戏曲已经与学生持续相伴二十余年,京剧名家何青贤用二十年的校园坚守,将戏曲的种子在东湖学子心中种下。


(相关资料图)

何青贤与京剧演出队员。

培植文化沃土,让京剧扎根校园

何青贤出生于云南昆明,是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荀派艺术传承人,2002年8月随戏团来深圳参加演出时,经人推荐,被深圳东湖中学特聘为该校艺术导师。“深圳一直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东湖中学在2001年就创建了‘京剧艺术课题组’,2002年9月成立学生京剧社,是深圳乃至广东省最早开展京剧进校园的学校。”东湖中学浓厚的校园京剧氛围深深吸引了何青贤,也坚定了她留在深圳的想法。

经过二十余年的曲韵熏陶,京剧现已成为东湖中学的“流行乐”,也逐渐培养出学生对戏曲美的鉴别与追求。“京剧社团创办最初只有3人,现在已经有40名队员了。”在何青贤的指导下,东湖中学培养出上千名京剧小戏迷,她在教授学生学习《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红娘》一系列传统戏的基础上,创作演出了《校园小戏班》《心愿》《国粹芬芳》等一批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创京剧节目,带领东湖小戏班在全国各类戏曲比赛中屡获大奖。

何青贤与京剧社学生。

在东湖校园里,京剧不是孤立存在的社团教学,而是渗透在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精选语文课本中《行路难》等古诗词,编曲传唱后进行戏曲化展演;在美术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绘画京剧脸谱,研习京剧人物造型;创新编排“京剧广播体操”,让京剧走入学生日常生活……“学京剧对于学生的形体和心理塑造都有很大帮助。京剧讲究精气神,唱腔嘹亮高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自信阳光。其次,京剧中有很多历史典故,也能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中国历史和文化。”何青贤说。

“重点不是培养京剧尖子生,而是要为传承京剧培育更多知音新一代”

“三年出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一个好角儿。”何青贤深知京剧演员成才率低,学生初中阶段只有三年,且面临学业压力,于是将京剧社团的开设目标定为以普及京剧知识为主,抓好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学生,实现梯次发展。在当天的训练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初一年级。“之前是奶奶喜欢听戏让我来学着试试看,现在我自己也非常喜欢,武旦这个角色很酷。”12:50-13:50,扮演武旦和花旦的十二名学生在何青贤的指导下练习《穆桂英挂帅》剧目,为即将到来的学校艺术节演出做准备。

何青贤在指导学生排练。

“有了观众,京剧才有更多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培养京剧尖子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京剧知音。”从事戏曲行业多年,何青贤清楚地感受到,中国有不少专业的戏剧学院,人才是不缺的,缺少的是喜欢看京剧的观众。“京剧对于演员的选拔要求其实很高,我们不按这个来,孩子们想学京剧的都可以过来,嗓子条件不够好的会为她们安排武生、武旦这些以动作为主的角色,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对何青贤来说,让学生们首先接触了解京剧,是最为紧要的一步。

何青贤在指导学生。

唱男旦的学生在新加坡开设京剧培训班;社团老学员成为教师后在学校开辟京剧第二课堂……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后能够向更多人推广传播京剧文化,这是令何青贤感到最为幸福自豪的事情。近些年来,除了在东湖中学授课,何青贤还会经常前往深圳多所中小学进行教师培训与学生指导,并启动深圳“校园戏苑”公益文化演出,让国粹京剧在深圳大中小学校园里唱响。“作为老一辈的戏曲人,我们对京剧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还是想尽自己所能把京剧推广出去,把传统文化留下来。”何青贤告诉记者,未来她会努力推动京剧由校园走向大众,让京剧的观众群体进一步壮大。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