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暴力娱乐化!“暴力梗”易让施暴者更肆无忌惮
● 一些人将乱用他人物品、放狠话、动手打人等内容拍成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可能是想影射、批评一些同学,但其中添加的强行甚至暴力成分让视频变了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校园暴力”这个话题的严肃性。
● 校园暴力娱乐化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校园暴力时没有压力,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人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不再将其视为一项很严重地违反人道的事,所以一定要警惕这种视频可能引起的负向效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对未成年人而言,要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导致其看到大量校园暴力“梗”,从而思维被限制,认为那是常态。因此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环节要严格限制算法推荐的使用。
“纸给我用一下”,未经同意,室友一下子抽掉半袋纸巾;“吃啥呢,给我尝尝”,室友夺过面包扔回面包袋;“水让我喝口”,室友抢走可乐喝掉半瓶……镜头前,一名学生模样的主播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下,一脸错愕、眼神无助。
这是某平台一则标签为《新型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播放量超682万。很多网友留言“搞笑”“好玩”,有人问“剧本,还是真的?”也有人直言“好可怜,太真实了”“无助又可怜的小眼神,对于校园霸凌,我们要学会说不;对于室友,我们要学会说自己买去”。
类似的短视频还有很多。《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多名受访专家认为,这么做不仅容易再次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让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还容易让网友对相关求助产生漠视甚至抵触心理,因此亟待整治。
小打小闹看似戏谑
步步升级沦为暴力
“请这样欺凌我。”
“校园爸临,给力!”
……
诸如此类评论的来源,是这样一则视频:寝室里,一名同学扮演被欺凌者,其他同学模仿施暴者的口吻和行为,然后丢给被欺凌者电脑、平板、手表等较为贵重的物品,以此来反转娱乐。
还有这样的视频:在教室或寝室中,被欺凌者拿出如抽纸、饮料、零食等物品准备使用时,突然出现施暴者,上前抢夺,快速将抢来的东西吃掉或消耗干净,并把包装袋丢在被欺凌者身上。被欺凌者表现出的无奈、不情愿的表情和施暴者的戏谑行为,成为视频中所谓的“笑点”。很多人留言称“有趣”“笑死我了”。
记者注意到,这些视频中的表演者,多数模样稚嫩,有的看似未成年人。一些视频的收藏量常常达到几万甚至数十万,在某短视频平台,如果在观看类似视频时点击搜索,还能自动匹配到“新型校园暴力搞笑”的词条。
“这些视频的拍摄者可能想影射、批评一些乱用他人物品的同学,但其中添加的强行甚至暴力成分让视频变了味,也一定程度消解了‘校园暴力’这个话题的严肃性。”曾是校园暴力受害者的小王告诉记者。
校园暴力给小王身心造成了长久伤害,她曾被多人堵在学校食堂门口殴打,那段经历不堪回首。成年后,小王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校园暴力受害者的“树洞”,成为很多受害者发泄吐槽的空间,其中就有一些受害者对把校园暴力拍成搞笑视频感到不满。
一位受害者给小王私信留言:“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噩梦成了别人的玩梗工具,被笑嘻嘻地表演出来。”
“可能有人不知道,很多校园暴力都是从‘小打小闹’步步升级而来的。比如一开始只是起外号、抢零食,慢慢发展到毁坏私人物品、辱骂,最后发展到拳打脚踢。”小王说,施暴者有男生也有女生。
记者注意到,这类视频中,还包含放狠话、动手打人、假装吸烟等镜头,有的台词也较有攻击性。视频虽然标注了“无不良导向,未成年请勿模仿”“搞笑剧情,纯属虚构”的提示,但留言中还是有不少人提出,视频内容存在不良引导。
“校园暴力一旦开始,如果不制止,大多就会愈演愈烈。”在北京多个学校担任校外心理医生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其曾经手过这样一起案例,起初几位同学将某同学的东西在班里扔来扔去,后来偷偷撕碎其作业本,最终升级为在该同学的衣服上画乌龟、散布其谣言、画该同学的丑陋漫画在全班传阅等,这些给当事人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演绎包装吸引流量
错误示范加重欺凌
一名身材壮硕的男子,故意配上怯生生的音调,说自己“很害怕校园暴力,希望有哥哥能保护我”。一名身材娇小的女子,画上烟熏妆,说话流里流气,以“拽姐之×××”为名进行系列拍摄,如班花和拽姐作对、班长和拽姐干架……这样的“反差”,似乎是博得不错点击率甚至点赞率的“好创意”,有的一条收藏量超过了7万。
除了这类以搞笑为卖点的视频外,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些系列作品常常用夸张或独特的造型模仿校园暴力施暴者的举动,并打上“内容过于真实”的标签,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点击。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位视频创作者用各式娃娃演绎了一系列校园欺凌故事,每集封面上都表明了作者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如“花了好久做的,点个赞吧”“希望这次能火呀”。在该视频第一集发布后,平台就向作者发送了调整提示,指出“刻意引导他人互粉互关”,作者把该截图展示在了后续作品中,继续我行我素。
“校园暴力跟恶作剧、恶搞不一样,校园欺凌是一个群体针对一两个人的持续行为,偶发的以大欺小不应该算校园欺凌。”长期从事青少年问题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认为,有些行为被搬到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被认为是在恶搞,而实际上此类行为真实地发生在校园中,错误的引导会产生示范效应,引发新的校园暴力。
在皮艺军看来,校园暴力娱乐化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校园暴力时没有压力,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人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不再将其视为一项很严重地违反人道的事,所以一定要警惕这种视频可能引起的负面导向效应。
“有的视频甚至起了教唆作用,比如将新的欺凌手段放到这些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而未成年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模仿。所以平台应当立即将这类视频下架。”皮艺军说,平台应该积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建立专业团队接受网友举报并进行评估,核实后及时下架相关视频。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看来,对于将校园暴力作为搞笑视频的情况,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思考分析此类视频的负面影响,告诉孩子身边发生校园暴力时如何辨别处理。
“目前不少学校在引导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是阐述‘不要欺负同学’,但往往没有太多涉及同学之间该如何沟通、面对校园暴力同学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合力去抵制等内容。建议在学校试点开设抵制校园暴力的专业课程。”姚金菊说。
编造欺凌求助信息
不良引导带来漠视
“那只是文案,我编的,谢谢你的关心。”11月26日,一位“创作者”在某平台上连续发布两条讲述自己在11月20日、23日遭受校园暴力详细经历的视频。当记者询问其是否正在遭遇校园暴力时,她这样回复。
被问及编造这类视频的原因时,这位“创作者”回答得很轻松:“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看到有人在学校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就乱编出来了。”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其同学是否需要帮助时,未得到其回应。
求助,是校园暴力躲不开的话题。
刘老师曾处理过多起校园欺凌事件。他告诉记者,一些受害者不愿意向老师倾诉,害怕被施暴者报复;少数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欺凌问题处置不当,存在和稀泥现象,导致不少受害者在网上求助、寻找出口。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大量虚假求助的存在,让求助的视频和文案真假难辨。比如有视频创作者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中间,再放一些其他同学的照片组成九宫格,注上:打我的、扇我的、骂我的、掐我的,并写上带有确定日期的文案,讲述自己被校园暴力的详细经过。
但记者与创作者沟通了解到,这类视频中的照片多是其朋友,所谓的真实故事,不过是一种跟风“玩梗”行为。
记者向多位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相关内容的视频创作者询问为何选择该话题进行创作,对方要么不回答,要么答非所问。
小王发现,越来越多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不再愿意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遭遇,而是选择私信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前不久,一位受害者向小王发来的信息,或许说明了产生这种变化的一些原因:“我遭遇了校园欺凌,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把糟糕的心情发在网络上,为什么还有人来吐槽,说我‘无病呻吟’,说只是同学间的‘恶搞’。我该怎么惩罚他们。请给我一个合理惩罚方法,不合理也可以。”
“这是一位正在上初一的女孩,字里行间都是愤怒和绝望。”小王说,网上大量涉及校园暴力的虚假求助以及娱乐化内容,似乎让校园暴力变得不再可恶,成了一些人调侃的对象,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校园暴力受害者望而却步。
在反校园暴力贴吧中,有人提问“你们觉得在网上讲自己被霸凌的经历有用吗?”有网友回复称“找到一个地方倾诉发泄可以缓解压力”,也有人说因为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遭遇而受到二次伤害。
一位网友告诉记者,其曾在论坛上发表过被校园暴力的经历和启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认为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位创作者曾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称自己因忍受不了校园暴力而想自杀。该创作者于是制作了一期相关短视频,希望大家一起鼓励和帮助那位粉丝,令她没想到的是,评论区很多人都在质疑,“是不是装的”“为了流量才这么说的”。
对于此类编造的求助帖子或短视频,皮艺军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均表示会带来不良导向甚至其他恶果,会让网友对校园暴力行为习以为常甚至漠视。
“求助的内容是虚假的,首先不说误导公众对事实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现了自己所在的学校或指明了施暴者,就有可能对相关当事人产生不利影响,引发单向的网络欺凌。”袁治杰说。
袁治杰认为,对未成年人而言,要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导致其看到大量校园暴力“梗”,从而思维被限制,认为那是常态。因此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环节要严格限制算法推荐的使用。
(原标题《校园暴力娱乐化在短视频平台愈演愈烈 专家指出 “暴力梗”易让施暴者更肆无忌惮》)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连博 三审 陈晨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025
- 至纯科技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
- 东岳硅材股价大涨收深交所关注函 要求说明是否与公司基本面匹配
- 商务部: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达2.37万亿元 同比增长6.7%
- 中南建设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4.8亿元 综合毛利率16.31%
- 中电光谷上半年股东利润约为1.09亿元 同比下降9.09%
- 海峡石油化工今年上半年收入约3.47亿港元 同比减少92.89%
- 山西焦化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未来焦炭产品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 日清食品拟在公开市场回购不超约1.07亿股股份 总金额最高为1...
- 新三板公司和天下拟A股IPO 上半年净利润3735.34万元
精彩推送
- 阿根廷媒体:中国投资给拉美带来更多可能|每日简讯
- 环球快资讯丨马光远呼吁,不要限制富人消费!但敞开消费有助...
- 当前要闻:上海:端午假期线下消费支付金额约180亿元 住宿业...
- 消息!如何防止经济增长实际速度低于潜力
- 阿根廷媒体:中国超越欧洲,成为南方共同市场的最佳选择-环球...
- 天天亮点!经济恢复靠的不是自律:经济的内生力从哪来?
- 消费复苏,这个端午不太冷 环球关注
- 环球通讯!冲刺两万亿,中部第一城向东“补课”
- 【环球时快讯】(经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三轮谈判在云...
- 坪地街道开展主题游园会暨安全月宣传活动 全球看热讯
- 工信部:1—5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43238亿元 同比增长13.3%|天天快讯
- 城市迎来“变局”!中国不少“县城”或逐渐萎缩,这意味着什么?
- 工信部:1-5 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43238 亿元,同比增长 13.3%_每日快播
- 你敢信吗?普通人有多少存款才算是富人呢?银行内部人给出答...
- 乘联会:预计6月乘用车零售183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6%
- 中国人民大学报告:预计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2% 每日快播
- 【焦点热闻】全球财经连线|专访中国意大利商会会长保罗·巴...
- 天天关注:这个端午 太火爆了!|檀几条
- 【世界新视野】成都端午消费掀“热浪” 31家重点商贸零售企...
- 一组数据看热度 假期消费亮点凸显经济发展活力
- 当前热门:支持104所乡村学校,资助313名乡村教师,“为梦想...
- 5月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70.7万亿元,同比增37.8%
- 全力拼经济,成败在民企!
- 如果你的存款高于“这个数”,就超过大多数家庭,成为“富人”!
- 广东高考志愿28日起填报,专家建议结合兴趣爱好锁定专业范围
- 世界视点!财政支持,名单公示!涉及寿县多家单位
- 江小涓:民企对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两个毫不动摇”是高度...
- 13省市公布2023年GDP预期,或影响明年经济形势|世界热讯
- 香港竞争力下跌?港财政司司长:香港今年经济增长靠消费和旅游
- 半数以上省份GDP增速预期超过5%,经济目标有哪些?
- 世界新消息丨疯狂建高校,这一轮中部大省赢麻了?
- 视讯!中国科幻崛起2023:拆解20部待播项目
- 环球看点!年赚4241亿,比亚迪成了特斯拉最恐怖对手
- 陈思诚总能吃到红利-全球关注
- 广东高考志愿如何填报?省教育考试院支招“五要看”:看成绩...
- 网红迁徙,主播涌向东南亚|当前短讯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气候变化不确定性深刻影响社会经...
- 世界滚动:端午消费依旧“克制”?有机构建议每人发1000元特别国债
- 快播:工信部:1-5月份我国软件业务收入43238亿元,同比增长13.3%
- 1.22亿元,增长26.29%!昌平端午假期消费成绩单来了_环球即时看
- 1.22亿元,增长26.29%!昌平端午假期消费成绩单来了
- 中广核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全球微速讯
- 【世界速看料】全球首创“免加水”净地站亮相深圳
- 工信部:前5月软件业利润同比增12.2%
- 信用卡全部逾期有什么后果?信用卡逾期记录能自动消除吗?
- 房贷延期可以提前还款吗?房贷逾期多久会被告上法院?
- 网贷延期能办提前还款吗?网贷延期自己办理要准备什么资料?
- 网贷延期是真实存在的吗?网贷延期必须委托机构办理吗?
- 信用卡停息挂账是什么政策?停息挂账个人申请步骤是什么?
- 世界观点:展现开放经济强大活力 2023浙江开放指数正式发布
- 今日快讯:高培勇:宏观政策要坚持“挤牙膏式”扩张,稳预期...
- 保定!河北省排名第二!二线城市!_独家焦点
- 信用卡逾期还款困难怎么自救?信用卡停息挂账如何申请?
- 房贷没能力还款要怎么应对?房贷延期个人申请要怎么做?
- 欠信用卡8万要主动联系银行吗?欠信用卡8万能办个性化分期吗?
- 房贷逾期要怎么协商延期?房贷延期需要交首付款吗?
-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_新资讯
- 信用卡逾期后要怎么补救?信用卡逾期产生后果有哪些?
- CVPR最佳论文奖首次给了自动驾驶|每日资讯
- 全球观焦点:物流狂徒极兔急需IPO的续命钱
- 当前速看:广东高考7月9日开始录取
- 热门看点:鉴媛运动终于轮到了骑行
- 国产漫画大逃杀
- “针对日本不友好行动的反制措施之一”:普京签署法令 今日热门
- 环球报道:瑞幸9.9卖「昆仑煮雪」,怎么冒犯到卖498的观夏香水了?
- 洗衣液 vs 洗衣粉你真的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今日精选
- 宁吉喆:当前微观主体生产经营困难较大,把握三季度加大宏观...
- 环球消息!深圳家长绣精美鞋垫为孩子中考加油
- 沙漠边缘的小县城,年入20万的骑手找到另一种女性独立
- 互联网围剿知乎脉脉匿名区-环球要闻
- 618电商启示:内容不死,但货架常青
- 明确164项重点工作 商务部印发《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
- 这个端午,故宫跟拍有多疯狂?
- 环球观点:再添强势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在粤招生好消息来了!
- 环球速读:「特斯拉杀手」入华
- 首次发布!湖北工地红黑榜来了-环球热文
- 资讯:什么是烟雾英语怎么读_什么是烟雾净化器
- 【共探高质量发展新脉动】砥砺前行: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环球微动态丨2023年前5个月天津口岸进出口同比增长8.4%
- 广东高考志愿填报6月28日开始|当前快报
- 世界快报:“Meet the World Around”在深留学生菁英交流营开放报名
- 简讯:湖南还是河南,谁更有潜力?
- 江西进出口总额:九江成黑马,南昌居次|焦点日报
- 端午假期北京实体消费同比增长近三成
- “中产阶级”及格线出炉:全中国只有3320万户,只有4种家庭达标
- 报道:618集成厨电总结:一面是“混战”,一面在“进击” |...
- 全球今亮点!格莱美发布新规:禁止纯AI生成的作品参评
- 工业增长态势强劲!济南1-5月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 瑞幸库迪打9块9价格战,我的咖啡店成了「炮灰」|环球观速讯
- 世界即时看!ChatGPT也涨不动了
- 中建二局举办“安全生产月”推进会 当前要闻
- 当前视讯!贾跃亭的「前搭档」,拿下了400亿投资
- 马云回归,淘宝还有机会吗?
- 当前关注:江苏13市2022工业利润排名:常州领先,宿迁接近徐...
- 时讯:在国内存款有1000万以上的人,有多少呢?
- 深圳宝安:增强文化软实力 夯实发展硬支撑
- 全球播报:中国最富裕的10个城市:江苏为何落后?
- 全球微速讯:中国领跑新兴国家清洁能源投资
- 高考志愿填报文娱专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天天消息
- 世界热议: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李海臣:注册制下企业IPO实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