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内蒙古为何将营商环境列为非解决不可问题?

过去一周,“营商环境”在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成为高频词。这被外界视作“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官方所抓的重大问题之一。

辛丑牛年新春伊始,内蒙古为何将营商环境列为非解决不可问题?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官方如何应对相关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2月18日,内蒙古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营商环境暗访片《营商环境“伤不起”》。

在此次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表示,当前内蒙古营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一天后,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对外通报了6起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这6个案例包括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薛昇旗论标受贿、违规参与工程招投标问题;呼和浩特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赛青克违规为亲友承揽市政工程、收受贿赂问题;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区长尚建文官商勾结、滥用职权问题等。

内蒙古纪委监委认为,“上述典型案例,涉案人员有的是单位一把手、有的是班子成员、有的是业务主管、有的是窗口工作人员,却都因不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或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官商勾结、输送利益,或效率不高、作风不良,对职权范围内正常市场秩序造成了损害,甚至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对全区营商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对自身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内蒙古营商环境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主要体现在“放”的效率不高,比如,商事制度改革仅包括“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未涵盖“银行开户、公积金缴存登记”等;“管”的精度不准,一些领域多头监管,大部分盟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未实现国务院要求的16个部门全覆盖;“服”的质量不优,“信息孤岛”仍然存在,部门间数据共享薄弱,“内蒙e登记”与“蒙速办”数据不互通等。

内蒙古如何解决营商环境差的问题?

内蒙古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落实“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四办举措,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跑动等。

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消息显示,2021年,该市要围绕企业从开办到退出“全生命周期”,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服务窗口,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不见面审批事项扩大至100项,50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移动端办理等。

来自内蒙古包头市的消息显示,该市将发扬认真精神,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从实处着力,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件具体事都尽可能做到完美、干到极致,在精细化和精益求精上见水平,确保一抓到底、落地生根、务求实效。

值得提及的是,目前,内蒙古党委政法委员会、内蒙古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根据该通知,内蒙古将坚持市场准入平等,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行跨部门联合执法,坚决避免多头执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并清理涉企业收费,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由国家和自治区依法设立之外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不得收取。

最新消息显示,针对当地营商环境问题,内蒙古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目前已全面受理关于党组织、党员以及监察对象损害营商环境的违纪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信访举报。(记者 李爱平)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