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41城“成绩单”出炉!谁在领跑?谁又垫底?

目前,长三角41城上半年“成绩单”已全部出炉。根据公开数据,长三角41城中,共有8城的上半年GDP超5000亿元,6城增速达到或超过8%。这些数据背后体现长三角经济、产业有哪些变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各城市排位竞争仍激烈

今年1月至6月,长三角经济总量(GDP)突破14.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4.2%,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双维智库联合创始人孙书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十来年来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迎来了巨大的增长,尤其以合肥、南京等城市的增幅最大。

“虽然目前的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并包含41座城市,但其实其核心的城市只有27座,而这27座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孙书荣说,这使得其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实现再次发展。

作为“龙头”,上海破2万亿元(达21390.17亿元),位居榜首,GDP高出第二名苏州(11458.4亿元)近一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2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5082.60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6272.45亿元,增长8.2%。

除上海外,还有7城GDP超过5000亿元,分别是江苏苏州、南京、无锡、南通,浙江杭州、宁波以及安徽合肥。

从增速看,长三角41个城市中有35城GDP增速跑赢全国水平。其中,江苏连云港增速最高,为12.9%;随后依次是上海(9.7%)、舟山(8.4%)、宿迁(8.1%)、徐州(8%)、淮安(8%)。

不过,去年上半年,连云港的GDP为1737.66亿元,增速仅有0.1%,远远低于江苏全省1.6%和全国2.5%的平均水平。过低的增速,让宿迁以不足12亿元的微弱优势,将“江苏十三妹”的帽子抛给了连云港。

“连云港增速能在一年内快速向上跑,是因为其将港产城联动发展的优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可以说,一个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正在连云港加速形成。”孙书荣分析指出,在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国中化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进入产业能级跃迁期,成为极具爆发力的新增长极。

而“最强地级市”苏州上半年GDP增速却低于5%,为4.7%,GDP总量在41城中排名第二。苏州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比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

孙书荣说,作为传统工业大市,今年一季度,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尽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比一季度提高了6.8个百分点,摆脱了负增长的局面,但是由于一季度增速缓慢,上半年整体表现依旧不够理想。

他进一步指出,外贸一直是苏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环境复杂的大背景下,上半年的外需增长放缓依然是苏州外贸经济面临的一大考验。“在全球市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苏州的强势产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季度全市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超过10%,对苏州的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阻力。”

GDP规模紧随苏州的杭州,上半年增速为6.9%,工业企稳回升明显,上半年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8亿元,同比增长1.3%,比一季度回升3.4个百分点。从新兴产业看,环保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6%和9.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3和7.9个百分点。作为杭州经济发展重要推手的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同样是经济大市的宁波,增速5.6%,仅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

孙书荣分析,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宁波的制造业和外贸明显受到了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因此进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是目前宁波要面对的主要挑战。

数据显示,上半年,宁波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28.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9%,低于浙江的增速。

“万亿俱乐部”喜忧参半

今年,“万亿俱乐部”将再次迎新和重新排序。

根据上半年GDP,常州、温州、徐州等城市,均实现了7%的增速。

比如常州,2022年全年GDP达到9550.1亿元,离万亿元仅有450亿元的差距。

今年上半年,常州GDP达到4525.4亿元,增速达7.0%,与去年同期相比,常州已经实现经济增量261亿元,基本完成冲刺“万亿俱乐部”的KPI。

除了常州,长三角剩余的两位“万亿城市”种子选手温州与徐州,GDP也都在上半年突破了4000亿元,这也是两地首次达成该目标。

具体来看,上半年,温州GDP达到4025.9亿元,同比增长7.5%;徐州GDP为4009.09亿元,同比增长8.0%。两地的增速也均高于本省的平均水平。

与去年同期相比,两地的增量也较为突出,温州增量达到了279.9亿元;徐州的增量则是290.03亿元。

此外,上海、杭州等城市,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实现高增长。比如,杭州上半年凭借6.9%的增速,GDP已经达到了9602亿元,有望在今年成为长三角第三座2万亿城市。

不过,上半年长三角增速靠后的10座城市中,有3座是“万亿俱乐部”成员,分别是增速为5.6%的宁波、南京,增速为4.7%的苏州。

在行业人士看来,目前三省一市的产业分工协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今年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2》,相对而言,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两个指标发展增速稍显缓慢,当前和未来需要不断探索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营造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环境。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张宓之博士建议,长三角应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同时,加快推动一般制造业转移,形成长三角梯次有序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协同发展大格局。

“上述几座万亿城市的后备军,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住半程的优势,下半年还需要抓住更多发展机遇不能懈怠。”孙书荣说。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