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消费刺激不起来:要从三方分配综合起来看问题

政策在刺激消费,老百姓反而不开心,几个意思呢?

中国的老百姓太朴实了,以为刺激消费刺激的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不是这么回事。普通老百姓能消费什么?柴米油盐,单位发奖金了,带上孩子去景区坐一回过山车;这不用刺激。


(资料图片)

其实,政府主要刺激的是大消费:车子、房子。

虽然如此,也还是反映中国老百姓整体的消费水平偏低了,也就是说,中等以上收入群体太小,低收入群体太庞大。有多少可以从容地去买车买房子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是不是因为企业太贪婪,剥削和压榨了广大劳动者,致使第一次分配收入过低?还不能这么说。有没有发财的老板,肯定有,但是,经济要算总账,要看整个企业的利润水平是高了、过高了,还是低了,太低了?

结论是太低了。

就以2022年为例,按统计数据,民企一共4700万家,一共有多少利润?一共为266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看平均数,平均每家年收入不到6万元,很高吗?这么低的利润水平,又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第一次分配收入?全国民企支持的就业近4亿人,平摊到4700万家企,平均9人以上,以老板平均年收入60000计又能给9位员工增加多少工薪?

经济的问题一定要用数据说话,凭着意识形态的感觉看经济,百错而难有一对。

那么,是不是中国的老百姓收入占比过高,完全不是,不但不是,而且太低了。一些工厂招工,说是八千,实际有无数的考核标准,七折八扣所得十分有限,员工挣的都是血汗钱,都是养家活口的命。虽然张维为说,中国老百姓月三千的收入,比美利坚三千美元的收入,生活要好多了,但是,宏观数据表明,我们十四亿人口的消费总量低于三亿人口的美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老板收益并不如一般想象的那么膨胀,员工的收入更是不尽人意,这劳动了一年,创造的价值都跑哪去了?

当然有大环境不好的因素,企业都在以价换量,维持生存,但是,也要考虑第三方分配的占比。在生意好的时候,税收和名目繁多的非经营性收入的占比压力不算太大,但是,当经济下行时,问题就突出出来了。

笼统地说,仅税收的收取,要占到企业收益的65%以上,看看2022年的税收,民企纳税近10万亿,是企业利润的三倍;银行本质上也是一种寻租。2022年银行利润22000亿,坐收利息的银行,快追上企业利润的总额了,这也是一种压力。

所以,政策刺激消费,成效不大,因为主要消费群体收入太低,而有钱消费的群体又财富太集中,对消费的贡献有限。企业与劳动者的收入受到第三方影响,双方都到了生存的边际,这就决定了,在相当的时期里,很难大幅提高第一次分配收入水平。人们预期不足,所以刺激不起来。

总之,中国经济要从投资型转向消费型,道路很漫长。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