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宛新平:长三角,“亮”在何处?

今天上午,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


(资料图片)

论坛以“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将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成果,签约一批重大合作事项。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无疑在经济版图上是“最亮的点”。

如果你要问,长三角“亮”在何处?

“亮”在创新和活力。

为何“亮”在创新?这是怎样的成长“密码”?

种下小小的种子,开出大大的创新之“花”。

长三角一体化,为创新的涌流奔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开辟了新赛道、激发了新势能。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串珠成链、点石成金,近五年来,创新的因子在长三角自由流动,汇聚成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强大势能。

在安徽,有这么一个园区,它是中国、新加坡两国合作,江苏、安徽跨省合作,苏州、滁州跨市合作共建的园区,也是苏州工业园在国内“复制”的第一个园区。这就是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年来,这个园区犹如一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儿,一年年长身体、增见识、树理念,正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从无到有、从好到强,“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成长之路正是“海阔天空想、脚踏实地干”的生动实践和缩影。

创新强则国运强。

绑在一起干,推进一体化,倒逼高质量——近年来,安徽与沪苏浙协同合作,走出了一条充满“创新味”极浓的路子。

比如,制度协同、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打造共同体,在制度、政策、资源协同方面锻长板、补短板,当好“开路先锋”、做好“助推引擎”。

长三角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截至2022年年底,三省一市科创板挂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业,占全国比重达47.1%。

2022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25273项,技术交易金额186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12.5%。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基本建成;杭州、嘉兴联合上海、南京、合肥获批首个跨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创新激荡的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智慧的升级,亦有干事创业热情的极大振奋和速度、效率、思维的变革。

观念变革孕育创新动力。比如,2021年,合肥市与比亚迪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23天,从签约到动工仅用42天。10个月后,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下线仪式就在长丰县下塘镇举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肥速度”令人惊叹。2022年,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48亿元,而今年1至3月,公司就已实现产值124.2亿元。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0万辆,其中,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80万辆,占全国产量半壁江山、全球四分之一。全球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看长三角,长三角已成为观察全球新能源汽车动态走势发展的窗口。

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安徽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

星光闪耀、握指成拳——如何以更加开放创新之姿,迎来一轮又一轮发展契机,拥抱一程又一程时代律动?

科技创新,聚力而为,江淮大地正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着力打造各类创新平台、从更大力度推进“创新”成为更加闪亮的金字招牌。

创新增长极、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扬“创新活跃强劲”之长,伴随着长三角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成为生动可期的现实图景!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