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解读丨挖潜县域商业 促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图片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力争到2025年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

为何如此重视县域商业建设

“县域商业是农村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满足农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渠道。”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高度重视县域商业发展,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县域商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我国多次出台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我国现在有2800多个县级政府组织,地域广泛,常住人口约7.4亿,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全国消费市场的38%。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县域商业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推动县域商业有利于丰富优化农村商品和服务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完善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升级改造一批现代化商业网点,丰富农村地区零售、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业态配置,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能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另一方面,推动县域商业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农村消费规模。通过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商品转化能力和农产品流通组织化水平,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能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提高农民收入。

农产品物流还存在哪些短板

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洪勇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不断完善。二是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是县域消费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四是县域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畅通。同时,通过共同配送、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拓宽了农产品进城渠道,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尽管如此,我国县域商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布局不够合理,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县域消费市场潜力未充分挖掘、县域农产品流通效率不够高等问题仍然存在。”洪勇说。

怎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了补齐短板,《行动计划》从完善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推动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丰富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7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

洪勇认为,《行动计划》有三方面亮点:一是突出县域统筹,强调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二是突出重点任务。这些任务既紧扣当前县域商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又着眼于未来县域商业发展的潜力和机遇,既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又有利于促进长远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三是突出实效导向,打造县域商业“领跑县”、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等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在推动农村消费方面提出多项措施,在王岩看来,这些措施注重高效整合市场资源,能够全面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同时统筹兼顾商产融合和城乡融合。

“一方面,完善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探索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共享系统,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畅通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流通渠道。另一方面,完善农村工业品下行网点布局,以农资、消费品等商品流通的供销多环节高效衔接为导向,疏解渠道堵点、补齐渠道短板,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打造循环高效的农村流通渠道,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生产生活需求。”王岩认为。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