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谢逸枫:印钞机熄火了吗?前4月全国信贷狂飙11万亿元!

谢逸枫/文


【资料图】

5月11日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7188亿元(1月4.9万亿元、2月1.81万亿元、3月3.89万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比市场预期减少一半。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比市场预期1.4万亿元,几乎少了一半。而环比3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不足其零头,出现断崖式跳水。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2023年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3月5.71万亿元、2月2.81万亿元、1月6.87万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

其中2023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钱究竟去哪了?2023年3月2.9074万亿元、2月7926亿元、1月6.2万亿元,一季度住户存款达到9.9万亿元。

不投资、不消费、不买房,为什么4月住户存款减少了1.2万亿元?笔者分析,主要是受季节因素、提前还房贷、银行理财分散、部分存款在银行系统空转。

2023年1月M2增速12.6%,2月12.9%,3月12.7%、4月12.4%,依然处于高位水平。连续3个月CPI和PPI大幅跳水,“通缩”的担心卷土重来,4月CPI同比上涨0.1%,3月0.7%。

2月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1月2.1%),创16个月新低。4月PPI同比下降3.6%,3月下降2.5%、2月下降1.4%、1月下降0.8%,连续7个月负增长。

M1、M2的变化,是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条件。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潜在的购买力。若M1快,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2过高而M1过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目前的M2过高,M1过低,需求不旺盛,却是债务危机风险的印证。

其一是M1增速回升

2023年4月M1同比增长5.3%(1月6.7%、2月5.8%、3月5.1%),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环比上涨0.2%,M1增长呈现回升、上涨的趋势。

2022年12月末M1同比增长3.7%、11月4.6%,10月5.8%、9月6.4%、8月6.1%、7月6.7%、6月5.8%、5月4.6%、4月5.1%、3月4.7%、2月4.7%、1月1.9%。

2021年12月M1同比增长3.5%、11月3%、10月2.8%、9月3.1%、8月4.2%、7月4.9%、6月5.5%、5月6.1%、4月6.2%,3月7.1%,2月7.4%,1月14.7%。

2020年12月8.6%、11月10.7%、10月10.5%、9月10.9%、8月10.4%、7月10.7%、6月11.1%、5月11.1%、4月11.1%、3月8.9%、2月10.1%、1月8.4%。

其二是剪刀差微缩小

2023年4月M1是5.3%,M2是12.4%。4月M2与M1剪刀差为7.1%(1月5.9%、2月7.1%、3月7.6%),环比下降0.5%。2022年12月8.1%、11月7.8%,10月6%,9月5.7%、8月6.1%、7月5.3%。

目前国内实体经济逐渐活跃,M1增速上涨,导致M2与M1的剪刀差稍微缩小。4月M1与M2增速剪刀差较上月收窄0.5%,表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化加快,但是投资、消费的复苏比较缓慢。

4月M1与M2“剪刀差”的缩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大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不高,表明消费、投资没有明显的好转,离复苏回暖还早。说明信贷资金传导到实体经济效果有待观察。

其三是M2降速

2023年4月M2同比增长12.4%(1月12.6%、2月12.9%、3月12.7%),环比回落0.3%,创2016年4月以来第三高。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环比回落0.3%。

2022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11.8%、11月12.4%、10月11.8%、9月12.1%、8月12.2%、7月12%、6月11.4%、5月11.1%、4月10.5%、3月9.7%、2月9.2%、1月9.8%。

2021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9%%,11月8.5%、10月8.7%、9月8.3%、8月8.2%、7月8.3%、6月8.6%、5月8.3%、4月8.1%、3月9.4%,2月10.1%、1月9.4%。

其四是信贷狂飙

2023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1月4.9万亿元、1.81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创下自2001年有记录以来单月增量新高记录。

2023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2022年一季度8.34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创1987年有数据以来同期历史最高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前四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3188万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创1987年有数据以来同期历史最高记录,可谓是罕见的,说明印钞机没有熄火。

背后的原因,与疫情过峰、消费复苏、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季节性习惯有关。

国内积极引动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项目、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推动宽信用,政策适度靠前发力,助力经济复苏。

而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处于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季节因素。4月信贷、社融往往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回落。二是居民楼市销售偏弱。

4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反映当月楼市销售偏弱。三是银行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节奏。今年政策靠前发力,4月银行金融机构对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一定调整。因此,4月数据说明印钞机熄火。

其五是房贷负增长

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代表个人住房的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

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1月2572亿元、2月2081亿元、3月1.344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1月2231亿元、2月863亿元、3月4438亿元)。

说明住户、个人房贷转负增长。一季度住户贷款占新增贷款16.13%(1月5.15%、2月11.49%、3月34.56%),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8.9%(1月4.55%、2月4.76%、3月11.40%)。

3月住户贷款增加1.3447万亿元(1月2572亿元、2月2081亿元),其中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438亿元(1月2231亿元、2月863亿元),而4月住户、个人房贷分别减少。

2022年全国住户贷款3.8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7.97%(2021年39.6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2.7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2.90%(2021年30.47%),同比下降17.57%。

其六是信贷流向

按照信贷结构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

而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03亿元。说明10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只有小部分进入房地产。

按照4月信贷结构看,人民币贷款增长主要贡献项仍然是企(事)业单位贷款,“企业强,居民弱”现象仍然未有改变。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占人民币贷款新增的95.1%。

这是拼经济,印钞机轰鸣声。目前来看,一季度10.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的信贷,大量地流入国企、央企、城投等事业单位及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仅是小部分而已。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