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均存款曝光,老百姓普遍没钱,高额存款都是谁的?
大家好,我是您的老朋友——小主管!
(资料图片)
印钞机在加班加点,老百姓却没钱消费!由于人的有一种习惯,缺啥稀罕啥,由于当下更缺钱了,因此百姓更加热衷于存钱,但是老百姓普遍没钱,那高额存款都是谁的?
没钱储蓄却猛增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新增9.9万亿,
但是在2021年全年新增住户存款也就9.9万亿,也就是说,今年仅仅一个季度就达到了全年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住户目前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31万亿,若按照我国当前14多亿人口计算,每个人均存款9.35万,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人与人的收入并不相同,我只觉得别人太有钱了!
有消息称,央行曾对外公布过,目前约有40%的人,银行卡上数字为零,不少人每个月薪资根本不够花,哪有钱储蓄?
我不知道在看手机的你,有没有达标呢?每天有没有去哪买便宜菜都得考虑半天。
目前银行手中躺着中国老百姓131万亿的巨额储蓄,让人吃惊的是大家的收入并没有增长,为什么储蓄却在暴增呢?
一方面,疫情导致的不少人失业和降薪,收入来源不稳定,也使得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感到担忧,大家开始有意减少各种非必要的支出,存款意愿增加,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普通人来说,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预期支撑点。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的好多限制措施,导致有消费能力的却没有了消费市场,这也导致了储蓄率的攀升。
虽然疫情控制正在逐渐缓解,但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形势的担忧并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心态促使人们继续保持着高储蓄率。
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例如线上消费的增加和线下消费的减少。
此外,近几年投资市场赚钱效应低,这类资金就会出逃,躲进了银行账户避难。
尽管人们的收入下滑,但居民储蓄的增加还是有其原因的。虽然这些储蓄增加的原因可能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但目前看来,储蓄依然是居民的主要选择之一,因为储蓄不仅是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未来投资的基础。
人均存款你达标了吗?
随着存款数据的公布,众多网友大呼“被平均”了?
相较于2022年底,人均存款9.35万的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已经拖全国人均水平,也有人高呼自己“被平均”了。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人均存款这一概念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民生水平。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南北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现实情况。因此在谈论人均存款时,考虑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多。
而要真正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需要从更多维度来综合考虑。
那么,高额存款都是谁的?
从2022年公布的人均存款数据显示;在住户存款方面,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存款规模也是第一,江苏、浙江、山东均超过8万亿。
从人均住户人均住户存款来看,全国只有5个地方的人均存款超过10万,他们分别是北京26.84万、上海21.26万、浙江12.5万元、江苏10.66万以及广东10.43(深圳除外)。其余的省市人均存款都低于10万。
原来大家的存款有这么多呀!如此高的的储蓄确实让人羡慕!
话都聊到这个份上了,大家的收入水平和全国平均值差多少呢?
需要澄清的是,一个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和行业收入差异,只能作为该城市的参考标准才是更加科学的方法,发达城市的储蓄也不能代表全国,因此也不太具备参考价值。
也有打工人表示,虽然知道自己没存款,只是纯属给自己找乐子罢了。
大家觉得存款到多少才有底气呢?
当然,存钱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省钱。
你的存款是否达标?存款与生活品质的关系,储蓄比例高,也意味着必须压缩生活质量。
不上网友表示,在各大网络平台薅羊毛是他们主要休闲娱乐活动之一。
除了推不掉的聚餐,从不在外面吃饭,他们认为,在外面吃一顿的饭钱,在家里自己做,够吃一周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笔可观的存款可以为以后得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更好的的实现人生目标。
然而,过度追求存款也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制定合理的存款目标
那么,如何在追求存款的过程中,保持生活品质呢?
一方面,不要有攀比情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存款目标,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设定存款目标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攀比。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收入水平,确保存款目标的实现是可行的,
其次,我们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因为过度的储蓄节俭,也会压缩生活质量的。
那么,如何才能储蓄达标呢?
要积极提升自身价值,学习新技能、增加收入来源,
想要实现存款目标的增长,就要提升自我竞争力,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的升职加薪机会。
此外,还要有多渠道的收入来源,不能只靠工资收入,比如兼职或者副业,也有助于提高收入水平。
还要合理规划财务,关注储蓄,也注重投资,合理规划消费支出,非刚性需求就要杜绝不必要的开销,潜意识里,省钱就是赚钱。
在看到央行公布的中国人均存款数据时,很多务工人员都显得很焦虑。
实际上,一个庞大的国家在收入方面的真实面貌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阶层不同和收入不同。
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看到这个数字时,很多人都会嘲笑。
这怎么娶老婆生孩子呀!送个外卖工资都比这个高,但这就是最真实的收入,能真实反映普通大众和各阶层的最真实的收入水平。
高薪并不常见,普遍高薪只是大多数打工人的错觉,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喊穷,网络世界却人均月入过万。
因为在互联网那时代,掌握社交媒体话语权的人大多数都是高薪,能出现在你面前的文字其实已经被大众筛选过了,这样的文字基本上都有这种特征:流畅通顺、排版好看、精彩配图而且信息量还很大。
然而,具有以上要求的,已经过滤掉了全网百分之90%以上的人,而那些文笔符合要求的人更是千里挑一月,高薪也比较正常,所以他们写的那么理所当然。
身边一组现实的事例,一位农民工去北京人才市场,没有任何技术,普工那种,一天的报酬是300元,但是回到农村种地,懂得一些种田的知识和技能,一天的劳作,获取的回报也就三四十元,同样是一天的劳作,但是实际回报却相差近10倍。
但这是真实的打工收入和劳动收入。
外卖员也有月薪上万也的,那是付出很大的努力,非常的辛苦,才拿到那个收入。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外卖员,他们再努力,一个月的收入也就四五千元。
通过前面的数据也会发现,一线大城市储蓄高,但是大多数城市储蓄普遍偏低。
在思考收入储蓄这类问题的时候,仅仅以平均工资来衡量自身是否拖后腿,这其实是“以偏概全”的思维,也会看到差距后给自己制造焦虑,毕竟从很多年前开始,大多数人工资的增长速度跑不过房价和物价的增长速度。
社会发展,物价普遍是上涨的,但工资却并不一定全国各地都有所上涨。本来生活成本就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上通货膨胀以及房价上涨的压力,导致很多人群在收入上不想拖后腿都难。
与其去关注那些冰冷的储蓄数字,还不如拓宽自己知识面,增加新技能,把握当下,用我们的努力和勤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感觉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关注吧。
请点亮右下角的在看【】、点赞【】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全国人均存款曝光,老百姓普遍没钱,高额存款都是谁的?
- 全球聚焦:我国海洋经济复苏态势强劲
- 热点!2023年五一节,国内消费市场情况如何?哪个城市第一名?
- 重庆集聚新动能释放发展活力_环球看热讯
- 鬼子走着瞧共有几集(小鬼子走着瞧高清完整版下载)
- 环球关注:36.2亿元!
- 环球热议:2023年一季度甘肃省各市(州)GDP排行榜:庆阳首次超千亿
- 天天热点!交通枢纽商业消费如何巩固恢复性增长
- 200亿撬动1000亿?看湘江新区如何“进击”
- 2023年一季度安徽省各市(州)GDP排行榜:合肥稳居第一-全球快播报
- 【天天时快讯】24座“万亿之城”一季报:12城GDP增速超全国,...
- 广州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全球实时
- 教育系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 新开拓就业岗位250余万个
- 每日快播:一季度少卖出4500万部,全球手机市场怎么了?
- 【全球热闻】曾皙后句式_曾皙后的后词类活用
- 海南交通事故赔偿律师收费明细-环球播报
- 田轩:中国经济增长短期靠消费长期靠创新 民营经济是重要抓手
- 【世界新要闻】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协同菲执法部门开展案件办理
- 绿视界丨4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回落,专家预计5月份环比将回升
- 世界热资讯!美国银行业动荡风险仍会持续 今年中国经济关键...
- 多项主要指标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东营全市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
- 我国老百姓真实收入,可能颠覆了你的想象!内行人:实在是可...
- 秦刚:打造更加紧密、友好的邻国和伙伴关系
- 今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稳中有进,海洋客运量同比增长87.8%
- 全球看热讯:一季度义乌市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15.7亿元
- 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倾力支持民营经济走好奋进路-焦点信息
- 观热点:如何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三位经济学家吐真言
- “人口问题”显现!有人提议:富人多生,穷人少生,避免浪费...
- 金融助力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
- 广东2023年高考时间定了,3门科目使用全国卷
- 科大讯飞全球首款认知大模型AI学习机T20系列重磅发布 环球新资讯
- 深技大附中饭堂门口多出了一架钢琴,咋回事? 天天最资讯
- k线中的上下影线代表什么意思_上下影线k线组合
- 天天快讯:数字人民币推广不断加速,或改变支付生态
- 江苏13市一季度成绩单出炉!连云港GDP同比增长9.5%,位居全省第一
- 当前通讯!外资热议中国经济复苏,将从这些方面寻找超额收益
- 解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向...
- 紫荆观察丨“五一”消费浪潮彰显内需市场活力 全球热文
- 精彩看点:“五一”后出境游机票降价,旅客已开始抢订端午机票
- 5分钟“茶从天降”!奈雪的茶联合美团提供无人机配送服务
- 飞龙股份(002536.SZ):目前没有回购计划 每日视点
- 全球金融风险上升?中国拼经济稳增长怎样干?朱民、李稻葵、...
- “加码”数字经济 越城在下一盘什么棋?_当前简讯
- 聚焦中国假日经济“成绩单” 外媒称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可喜
- 国际金融论坛在港举办研讨会 聚焦香港与全球化-简讯
- 管涛:建议维护对外融资和对外资产安全
- 全球最新:南明区:开展林长巡林 保护生态资源
- 全球报道:联想创投共同发起“光明计划”,携11家被投企业造访...
- 投资界LP周报(14起动态)| 安徽500亿;湖南300亿;又一超级...
- 谁是00后手机里的「BAT」? 当前快报
- 一年进账超20亿元,宁德时代又撑起一个IPO
- 新闻发布:2022年滨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75亿元,同...
- 李稻葵谈促消费:在支付端给老百姓补贴,不要限定产品、行业
- 嘉兴经济运行交出优异答卷
- 刘元春:货币政策要想真正浸润到微观主体,必须要纠正利率“...
- 世界视点!“五一”假期 闽清北站发送旅客6733人
- 和光微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融资,合肥市科创集团种子基金投资|...
- 逆势增长的iPhone,「保住」了苹果的脸面|全球速看
- 德清经济一季度“成绩单”公布 总体平稳开局 承压向好
- 送快递这件事到底体不体面?
- 【榜样力量】徐世达:实干担当,使命必达,用匠心铸就“轨道...
- 全球首例,南开大学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观察
- 我在淄博吃烧烤:排队九小时,差点露宿街头 世界实时
- 喜报!四专利获省级奖 视焦点讯
- 天天通讯!杭州“五虎将”要重组?
- “五一”假期掀消费热 多项数据创新高带动中国经济回暖-世界热讯
- 一季度跨省异地就医减少个人垫付268.75亿元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中国经济要回到潜在增长...
- 焦点热门:直击鲲鹏昇腾开发者峰会2023:昇腾AI面向人工智能三...
- 宁夏将进一步深化贸易金融联动机制-短讯
- 【天天新要闻】新订单指数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 制造业景气回...
- 热门看点:2022年家电行业规上企业营收1.75万亿元
- “五一”节假日期间盐田区安全稳定有序
- (经济)重庆、南宁海关签署备忘录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动态
- 当前看点!刘元春:货币政策要想真正浸润到民营企业,必须要纠...
- 蓉平:流动的五一,消费的活力 世界新视野
- 『五一』消费成绩单亮眼_快消息
- 张一鸣继续砍砍砍
- 北大国发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中国经济处在一...
- 微软必应迎来重大升级
- 平安观澜3号成金融业唯一入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 观察
- 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引发民众担忧
- 每日关注!信贷投放精准有力 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 特斯拉Model X被暴力抢劫后,我用手机app追踪它找回来了 世界时快讯
- 办停息挂账要提交哪些证明?停息挂账可以委托机构办理吗?
- 申请房贷延期要满足哪些要求?哪些银行可以办房贷延期?
- 网贷延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网贷延期哪些哪些平台可以申请?
- 停息挂账需要满足哪些要求?一般银行都能办停息挂账吗?
- 【全球速看料】定制家具发现多项问题,法院如何处理?
- 网贷延期后影响征信吗?网贷延期会影响车贷吗?
- 房贷延期个人怎么申请?房贷延期会影响孩子入学吗?
- 个性化分期会影响征信吗?个性化分期后逾期记录还在吗?
- 停息挂账后征信有什么变化?停息挂账后还是黑户吗?
- 信用卡个性化分期申请程序是什么?个性化分期会影响参军吗?
- 个性化分期的办理要求高吗?个性化分期哪些银行可以办?
- 民国十年袁大头银元价格(2023年05月06日)-天天热文
- “五一”小长假,富阳区消费市场热力十足
- 江苏13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连云港GDP增速居第一 世界快播
- 台媒:“新三样”重塑大陆“世界工厂”地位,是全球经济的救命丹
- 鹿寨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2% 实现“开门红”_世界聚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