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统计局、央行纷纷强调没有通缩,经济学家:低通胀形势可能是我们的优势

金融界4月21日消息 自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发布3月份物价数据后,近日关于所谓“通缩”的话题就不绝于耳。摩根斯坦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今天在CMF演讲称,现阶段低通胀可能是我们的优势,至少给决策层提供了充足的政策空间,无需担忧通胀掣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低通胀形势可能是一种优势

而我们从疫情中复苏走过3个月,并且没有采取强刺激,更多靠内生动力,由于我们产能充裕,供给端恢复略快于需求端,通胀暂时起不来,有利于物价相对温和的水平。

邢自强以欧美发达国家举例,疫情之后货币政策强刺激,带来高通胀后果不得不进行加息,而矫枉过正的加息过程又带来银行业震荡。在他看来,现阶段低通胀可能是我们的优势,至少给决策层提供了充足的政策空间,无需担忧通胀掣肘。

他认为,对于近期中国通胀水平较低可以看得更乐观一些,不必担心中国会陷入长期的需求低迷。

关于就业,邢自强也指出,这也是一个滞后指标,不会率先好转,需要经济环境有明显改善、企业感到盈利、订单有比较强的转机,才会慢慢扩张、扩产和招聘。服务业率先复苏,就业为什么也没有特别明显改善?邢自强指出,现在还处于经济修复阶段,疫情前正常年份服务业能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21年、22年服务业只创造了100万个岗位,两年加起来少创造了约1300万个岗位。“这是一种隐形的失业,现在服务业仅仅是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要恢复到原来的轨迹上需要时间。”

邢自强分析,就业相对低迷是有原因的,跟感受到的服务业在回升并不矛盾,“回升只是补上去年底的坑,还没有回到潜在增速上,只有回到潜在增速上才能够逐步消化之前积压的潜在失业。”邢自强判断,服务性行业可能要逐季恢复,大概在今年底回到疫情前的增长轨迹。

统计局、央行纷纷强调没有通缩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物价数据显示,3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7%,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5%,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CPI和PPI同比增速双双回落,一季度新增贷款却创纪录,引发了关于通缩的讨论。

央行: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现状

4月20日下午,央行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回应称,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邹澜表示,对“通缩”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

近期的物价回落是因为经济基本面和高基数等因素。邹澜进一步解释,一方面,供给能力较强。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物流畅通保障到位,特别是“菜篮子”“米袋子”供给充足。另一方面,需求恢复较慢。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

此外,基数效应也有所影响。邹澜进一步指出,去年3月国际油价暴涨和国内鲜菜价格反季节上涨,也带来高基数扰动。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本质上受时滞影响。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时滞。总体看,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

统计局: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4月18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发言人付凌晖就近期市场热议的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

付凌晖称,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通缩成立吗?券商经济学家激辩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直言,当前数据呈现复苏信号明显,通缩观点并不成立,预计下半年基数效应消退后,CPI同比增速将开始回升。

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称,“我们看到的是回暖,而非通缩”,当前物价下降既不全面亦难持续,货币供应创新高,经济已步入复苏。

华泰宏观也指出,CPI可能低估了服务业和其他不可贸易品的通胀。而作为(不计入CPI的)最大的“不可贸易品”,地价和房价“再通胀”是更广义的通胀走势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华泰宏观认为,不论是从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倾向、还是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边际变化而言,居民消费能力和购房意愿在防疫政策优化后都在修复,而非恶化。

招商证券(行情600999,诊股)提到,一季度CPI走势并不满足央行对通缩的认定,其主要反映局部性、外生性与阶段性现象,货币供应(M2)高增长与CPI持续走弱看似反常,实则反映疫后复苏结构性特点。

粤开宏观提到,当前的物价下行不是通缩,而是与基数效应、前期非经济政策对企业家信心的冲击以及疫情后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有关。当前中国经济仍在持续恢复进程中,PMI、社融等指标反映经济恢复向好,并且呈现出服务业好于工业、内需恢复好于外需的特点。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称,在货币增长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所谓“通缩”是个伪命题。货币走高,价格走低,这不是通缩,是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抑制了价格上涨。这种情况下货币扩张对促进增长、扩大需求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推高不良债务,加剧产能过剩。

国君宏观则认为,造成当前“类通缩”复苏的本质是货币与有效需求或供给的不匹配,背后是居民与企业支出谨慎、地产角色变化、海外市场转向三个原因。经济预期在经历一轮上修与下修后,当前宏观预期波动率再次抬升,国军宏观认为会持续至5月之后,当宏观预期波动率下降后,“类通缩”复苏环境延续,长端利率依然有小幅下行空间,权益成长风格会相对占优。

国海策略也指出,通缩环境下景气行业的稀缺是促成成长牛的重要外部因素,物价水平的回落多与有效需求不足相关,在传统周期行业景气低迷的环境下,产业周期上行的成长行业优势凸显。

来源为金融界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标签:

精彩推送